从紫砂壶《鸣远束竹》感受竹篱茅舍的诗意生活

2023-10-10 01:15彭思云
江苏陶瓷 2023年4期
关键词:紫砂壶时代传统

彭思云

(宜兴 214221)

中国人爱好喝茶,有着悠久的种茶史和饮茶史,在这种生活习惯下,各种茶具自然是层出不穷,随着时代的改变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紫砂壶就是因饮茶方式的改变而诞生的,紫砂壶诞生于北宋时期,自诞生起就以自然质朴的气质深受人们的喜爱,紫砂材质的本色美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朴素美相契合,也与茶文化“静、清、正、和”的特点相互契合,因此,紫砂壶与茶可谓是莫逆之交、相辅相成。当然,紫砂壶的美不仅表现在材质上,还表现在造型形态、装饰工艺、文化意蕴等等,它兼具具象与抽象的美感,也因此它才能从众多茶器中脱颖而出,从传统实用器一跃成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长盛不衰。

1 紫砂壶《鸣远束竹》的造型设计

紫砂壶造型在一代又一代从业者的智慧传承下,形成了丰富多变的艺术形式,光器简约素雅、落落大方,筋纹器婉转生动,极富线条美,花器模拟自然,惟妙惟肖,各有特色、各有千秋,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紫砂壶《鸣远束竹》(见图1)是典型的花器,以自然中的竹为原形,取其形态和神韵融于作品之中,再与壶嘴、把协调搭配,呈现出一种飘逸刚劲的感觉,展示了博大精深的竹文化,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竹似贤、性直、心空、节贞,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创作者热衷的题材,如何把老生常谈的题材发挥出新意,哪怕是能表现出几分经典的意味都是比较难的。《鸣远束竹壶》最初是由清代制壶名家陈鸣远所创作,作品令人读壶思竹,品茶、品壶亦品竹,其造型的古朴大方,线条简洁流畅,给人一种雅而不俗、精而不艳的感觉,并通过对自然之竹的提炼模仿,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此壶以束竹一捆为壶体,壶身由竹筒镶接而成,参差错落的竹筒是自然竹林中的原生创意,展现大自然中竹子排列的天然生动之美,壶身以一根细竹拦腰捆绑,绑结形态做工精致,颇具民间特色,身筒再以贴塑工艺饰以一小节竹枝、竹叶,竹叶叶片纹理清晰,叶片大小不一、错落交叠,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壶钮为一段竹节造型,精致灵动,整器呈现出和而不同的自然之美。壶流、壶把亦以竹段塑形,壶把为两段竹枝缠绕而成,呼应壶身主体。同时,作品选用优质原矿段泥制成,色泽青绿雅致,符合竹的特点,营造出幽静、清新的氛围,整壶造型俊逸,线条简洁流畅,给人一种雅而不俗、精而不艳之感,通过对自然束竹的提炼模仿,表达出整件作品的气韵,也体现出作者丰富之思:咏其风韵独胜,吟其骨秀神清,赞其标格秀雅。

图1 鸣远束竹壶

2 紫砂壶《鸣远束竹》的文化意境

文人爱竹,白居易云“竹似贤”,因其本固、性直、心空、节贞,故常以竹比君子。今人用竹是为循古,见之则“思善建不拔者,思中立不倚者,思应虚受者,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所以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引文人雅士称颂,毕竟“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大多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不似古人野住郊居、竹影当窗,这时我们就更需要给心灵一个放空之地了,竹节为器,恰是如此。紫砂之器,古今皆尚,独蕴几番品格。用之可见人之气韵,有高流隐逸之胸次者,必定钟情于此。天然有余韵,束竹归山林。不知春花何时了,回首只道匆匆。绿杉野屋,落日气清,时也品茶清静。古人携茶具以作清欢,每每“茶具随行试一瓯”,然何为佳器?当是自然合心,以天成为上。试想一下:竹篱茅舍,石屋花轩,松柏群吟,藤萝翳景;流水绕户,飞泉挂檐,烟霞欲栖,林壑将瞑。辟地为院,疏竹作篱,庭中置一石,以效山谷,生磊落之清气;篱墙开一窗,以作长卷,留四季之画意;墙隅植草木,以示山林,揽青翠之生息。如此雅静,虽无溪瀑林泉之意,已飞流于胸襟,此地自生清凉。手执紫砂壶《鸣远束竹》,虽身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城市,身处一亩三分地的格子间内,心却随着悠悠茶香飘远了,仿若与古人高卧竹篱山舍、栖隐烟霞清翳之境,好不自在。暮春夏将至,约上三两好友,幽幽清竹,半壁山房,一盏清茗,紫泥泛新,听风对饮,自在得趣。

3 结语

在科技飞速发展迭代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越发便利化,各种器具为适应人们的需求而生,出现快,消失也快,事物的存在似乎只有一瞬间,没有什么能永恒持续。作为传统工艺品的紫砂壶,要如何在这样的时代下生存,必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必然需要我们从业者付出更大的努力。可是,我们也不必慌张,越是慌张的时代,越是需要淡然自若的灵魂来抚慰,紫砂壶就是这样的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抓住时代的脉搏和需求,结合传统文化和时代审美,为自己的作品赋予超越形式的意境美,形成一种气韵生动、引人入胜的效果,让现代人的身心有一个安放之所。

猜你喜欢
紫砂壶时代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