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利利 舒建平 卢 军
中国汽摩运动发展模式与创新路径
晋利利1舒建平2卢 军1
(1.四川工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2.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为促进中国汽摩运动的科学可持续发展,针对中国汽摩运动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发展模式与创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汽摩运动发展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经济导向型与资源导向型发展不平衡,竞技体育向竞群体育转变的枷锁,高端市场向低端市场普及的障碍等三大问题;中国汽摩运动应当采取与“汽车自驾运动”以及“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多产联动的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产业融合视域下我国汽摩运动发展的创新路径:空间优化、产业优化与运营优化。
汽摩运动;现实困境;发展模式;创新路径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指出积极发展汽车赛事、旅游、文化、改装等相关产业,深挖汽车后市场潜力[1],拓展汽摩运动消费新业态是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汽摩运动的诞生与流行跟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不可割裂的,当今欧美等发达国家成熟的汽摩运动产业与其先进的汽车工业、服务业形成了相辅相成的态势。在我国,汽摩运动跟大多数运动项目一样属于自上而下的发展状态,国家协会与地方协会以及相关的产业组织更多聚焦于大型赛事的举办与参与,而忽略了基础产业的铺垫。其主要表现在汽摩运动的产业发展较多的模仿国外发展模式,尚未适应我国大部分区域的经济发展。
从国内对汽摩运动相关领域的研究来看,其主要集中在汽摩运动的赛事运营与管理[2,3,4]、市场需求[5]、赛事效益[5,6]、产业发展[5,7,8]、赛事媒体推广[9]、运动文化[10,11]、区域经济发展[5,6,8]与现状[12]等方面,且以某个单项为特殊案例进行研究为主,研究范围也局限在我国的局部地区,产业形式主要表现为体育竞赛表演业。鉴于此,研究主要着眼于解决全国汽摩运动发展的现实困境,推动汽摩运动全产业链条的完善,促进汽摩运动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汽摩运动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我国汽摩运动经济导向型与资源导向型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空间区域与赛事结构两个方面。一方面,空间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为:汽摩运动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形成了如“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汽摩运动产业集群。成熟的竞赛表演业集群形成相对稳定的赛事场地,上下游相关体育产业和配套城市功能多基于就近服务的原则聚集在赛事场地周围,从而形成“赛事场馆—相关体育产业—配套城市功能”的圈层式布局形态[13]。我国这种产业集群与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州赛车产业集群与英国的“赛车谷”赛车产业集群相比,群众基础薄弱,而且需要依赖强大的资金供给。换言之,其形成主要依赖于发达的城市经济以及先进的汽车工业与汽车服务业等。另一方面,赛事结构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国际性或全国性比赛多,地方性比赛少[8]。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举办场地赛需具备标准的赛车场,因此“F”系列赛事”与“房车系列赛事”的举办均集中在北京、上海与珠海等一线城市,赛事大部分都是国家级与国际级的级别,这类赛事地方难以介入。虽然汽摩拉力赛、集结赛与越野赛(包括场地赛)基本不受场地的限制,但主要也是以国家级与国际级赛事居多。
研究认为,我国西部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山川、森林、草原、河谷与沙漠等)、地方性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与丰厚的旅游资源,具备打造地方性自主IP赛事的资源优势。地方基础性赛事的推进能够挖掘汽摩运动的潜在消费市场,有助于汽车自驾运动为代表的健身休闲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性以旅游产业为首的第三产业以及农林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资源导向型汽摩运动产业将是我国汽摩运动发展的新方向。
汽摩运动作为非奥运项目具备了趣味性、娱乐性和消遣性的非奥运项目共性特征,但是由于其又聚集了较高对抗性、竞技性、观赏性、规范性的聚类特征,适宜走“竞技化”发展路径[14]。我国汽摩运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也展现出汽摩运动主要以体育竞赛表演业为主导,如以具有代表性的“上海F1赛事”“珠海GT超跑赛事”“新疆环塔汽摩拉力赛”可以看出,赛事的专业性与职业性高,项目的趣味性、娱乐性和消遣性主要通过观赏的形式体验。
虽然汽车与摩托车在大众家庭日益普及,但汽摩运动的群众基础却非常薄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2018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小型载客汽车首次突破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09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69亿人,而截止当年在中汽摩联注册的拉力越野类车队54支、车手1432人,汽车场地类车队81支、车手2560人[15],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专业性的汽摩运动在我国仍然属于小众运动;另一方面,众多业内核心人士也在搜狐等网络媒体公开言论:当前我国各类汽摩运动赛事关注度逐渐下降,现场票房清冷,赛事转播权收益甚微。
因此,研究认为我国汽车消费人群中蕴含着巨大的汽摩运动消费潜力,但观赏性的体验形式早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该项目趣味性、娱乐性和消遣性的需求,深度参与的体验形式意味着汽车价值在我国由“代步工具”向“代步工具与玩具”并存的时代蜕变。我国汽摩运动既需要专业性的引领带动,更需要业余性的支撑发展,汽摩运动由竞技体育向竞群体育的转变是释放汽摩运动潜在消费能力的一道枷锁。
早期,黎明京就表示“金钱铺成了赛车的发展之路”[16]。汽摩运动来源于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又推动着汽摩运动的发展。同时,汽摩运动的发展也离不开商业化运作,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赞助商,汽摩运动所瞄准的市场都是高端消费人群。汽车一开始仅仅是资产阶级与贵族等少数群体的生活工具,同时也是高消费人群最先开始组织玩赏和娱乐的工具,这使汽摩运动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贵族文化”的标签。但随着我国家庭汽车的快速普及,逐渐涌现出汽摩运动的“草根文化”,催生了大量的地方俱乐部与民间组织,使汽摩运动在低端市场涌现出了一股新鲜的活力,这有助于实现以汽摩运动为引领,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该项目由小众向大众发展。
但是,与欧美国家的汽车产业文化相比,我国汽车产业文化相对落后,“国内将汽车作为高贵身份的象征”这一思想根深蒂固。当前我国汽摩运动发展的优势资源仍掌握在极少数产业主体手中,而汽摩运动“草根文化”需要绽放的舞台。因此,传统的产业思维成为了汽摩运动由高端市场向低端市场普及的障碍。
中国“汽摩运动”应当与“汽车自驾运动”以及“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形成多产联动的发展模式。汽车自驾运动是指以汽车或摩托车自驾为参与方式,以各类健身休闲运动为参与目的行为活动;汽车自驾运动营地是指以汽车营地为载体、以自驾运动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以运动休闲产业为主导产业,集运动、休闲、娱乐、旅游、健康、教育等于一体的产业空间。市场需求的扩大是产业融合的推动力,其进一步促进产品的创新,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市场空间,使产业融合在更大范围内出现[17],多产联动发展模式要求把控汽摩运动、汽车自驾运动与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的产业特点以及市场特点,从而促进协同发展(如图1)。
图1 中国汽摩运动“多产联动”的发展模式
“汽摩运动”尽管是“汽车自驾运动”的一个小部分,但是却在整个行业发展中处于引领的地位。“汽摩运动”背后的产业特征是以竞技为主,市场人群为小众人群。一方面,应当依托各个赛车场地,搞好“汽摩运动”的竞赛表演活动,推动体育赛事推广、票务销售、媒体宣传、体育赞助、电视转播权销售、冠名权开发和特许产品经营等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反哺汽车保险业、汽车金融行业、汽车IT行业、汽车养护行业、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与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等汽车后市场行业。
其它“汽车自驾运动”在整个行业发展中是最为基础的部分,其背后的产业主要以休闲参与为主,其市场人群为大众人群。除了要积极开发体育休闲常规类项目、体育休闲趣味性项目、体育休闲拓展类项目等三大营地体育项目活动,还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产业布局,与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冰雪运动产业与水域运动产业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通过“汽车自驾运动”的参与形式,开发各个项目产业最为基础的普遍的大众市场。
“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在整个行业领域里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其所附带的产业主要是以服务为主,其市场人群是“汽车自驾运动”的大众参与人群与“汽摩运动”的小众参与人群。“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完美得衔接了运动与旅游,形成了“一动一静”的发展模式,“一动”就是指“汽摩运动”与“汽车自驾运动”,“一静”就是指当地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后者为前者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前者促进了后者的区域协同与互动发展。除了旅游产业以外,“汽车自驾运动营地”串联起了该行业领域相关的交通业、信息业、酒店业、餐饮业与其它休闲产业的发展,与“汽摩运动小镇”或“汽摩运动基地”等形成联合发展的态势。
我国汽摩运动的发展需要进行战略层面的宏观布局,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是产业融合的首要前提。本研究根据当前我国汽摩运动的空间分布与发展特点提出我国汽摩运动“三群五圈”的产业布局。
“三群”主要是指发展较为成熟的“环渤海汽摩运动产业集群”、“长三角汽摩运动产业集群”与“珠三角汽摩运动产业集群”。一方面,“三群”可依托“国际赛车场”与“越野赛车场地”,做好国家级与国际级赛事,不断完善以体育竞赛表演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推动体育赛事推广、票务销售、媒体宣传、体育赞助、电视转播权销售、冠名权开发和特许产品经营等快速发展。同时又可反哺汽车保险业、汽车金融行业、汽车IT行业、汽车养护行业、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与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等汽车后市场行业。从而拓展观赏型体育旅游产业以及与此相关的交通业、信息业、酒店业、餐饮业与其它休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图2中“越野赛车场地”是近十年中汽摩联举办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只办过一场赛事),应当利用这些场地处于地方的优势,打造“汽摩运动小镇”或“汽摩运动基地”等,广泛开展地方基础性赛事,推动地方性汽摩运动的开展,逐渐培育汽摩运动的群众基础,从而自下而上的促进汽摩运动相关产业在民间的发展。
“五圈”主要是指“黑吉辽汽摩运动产业辐射圈”、“陕甘宁汽摩运动产业辐射圈”、“新疆汽摩运动产业辐射圈”、“青藏汽摩运动产业辐射圈”与“云贵川汽摩运动产业辐射圈”。“产业辐射圈”主要采用上述“一动一静”的发展模式,通过两者的结合在全国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汽车自驾运动赛事活动,推出一批主题鲜明的汽车自驾线路。使汽摩运动产业与旅游产业等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而推动汽摩运动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汽车自驾运动的开展以及汽车自驾运动营地产业的发展。
4.2.1 产业创新驱动
体育产业与其它相关产业进行跨界融合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18],汽摩运动的产业融合发展必然受到创新驱动的主导,而创新驱动发展必将是汽摩运动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汽摩运动领域的创新驱动不是浮于“赛车速度与性能提升”的表面,而是深入到不同产业领域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与“5G”网络技术的推进,国家路桥建设四通八达,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群众性的汽摩运动与汽车自驾运动站在了休闲时代的前沿,汽摩运动文化小镇与汽车自驾运动营地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产物。
4.2.2 产业结构调整
运动休闲产业是以体育运动资源为基础,以休闲环境塑造为依托,提供满足社会公众运动休闲参与直接需求的服务和产品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运动教育与培训业、运动健康促进业、运动休闲用品制造业和运动休闲场馆服务业等[19]。在“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下,对于汽摩运动来说,应当突出运动休闲产业的重要性,它是汽摩运动发展的根本与核心。汽摩运动的发展更应该向大众休闲消费市场拓展,在运动休闲产业的主导下提升创汇能力与产业经济效益。调整汽摩运动当前以“竞赛表演业与装备制造业为主要产业形态”的产业结构,鼓励扶持与汽摩运动相关的多种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
4.2.2 产业关联融合
汽摩运动产业发展的关键不是这项运动本身,而是产业融合模式的设计。在运动休闲产业的引领下,构建汽摩运动“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运动教育与培训业、运动休闲用品制造业和运动休闲场馆服务业”的运动休闲产业结构体系,依托我国汽摩运动“三群五圈”的产业布局,与旅游业、文化业、健康业、教育业,以及农、林、牧、渔业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汽摩运动产业的配套服务产业,增加汽摩运动产业的附加产品。而由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产业条件与环境,以及主导运动休闲产业的类别不同,产业融合过程中的产业组合也是复杂多变的。
4.3.1 完善“金字塔形”的赛事体系
完善“金字塔形”的赛事体系有助于我国汽摩运动产业融合发展,该赛事体系是以“国际级赛事”为引领、以“基础性赛事”为支撑、以“国家级赛事”为核心的结构体系(如图2)。
“国际级赛事”主要依托于大、中型城市,如北京、上海、珠海、厦门、广州、武汉与成都等。通过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推动国际赛事名城的打造,促进城市高端产业的发展以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运转。
“国家级赛事”根据赛事的类型与规模,既可以选择大、中型城市,也可以选择地方、区域。通过国家品牌赛事打造,继续培育国内汽摩运动体育赛事公司、体育中介公司与体育传媒公司等服务于竞赛表演相关企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发挥竞赛工具对于工业链的支持作用,串联国内汽车工业与汽车服务业的发展。
“基础性赛事”主要分布于我国地方性区域,更多的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通过地方性或区域性自主IP赛事打造,培育汽摩运动的民间企业与协会组织,统筹治理以“民间俱乐部”、“汽修改装店”、“二手车交易店”、“汽摩生产厂”等为单位的汽摩运动参与者所处的消费市场,为其营造汽摩运动参与的健康环境与条件,为其背后的产业提供交流发展平台,提升汽摩运动的“草根文化”。另一方面,利用地方与区域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发挥汽摩运动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从而带动地方与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
4.3.2 提升汽摩运动发展的现实效益
汽摩运动发展的现实效益主要包括“三发展与两效应”。“三发展”为:第一,推动汽摩运动项目本身发展,深入挖掘汽摩运动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与实用功能等;第二,汽摩运动产业是健身休闲产业的重要内容,为我国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将汽摩运动的大众消费潜力“变现”为运动休闲产业的实际发展;第三,带动区域关联产业的发展,通过汽摩运动对消费人群的引导,促进区域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发展。“两效应”为:第一,发挥汽摩运动的辐射带动效应,汽摩运动作为当今地域文化、运动文化与汽车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新载体,可通过其流动性特征促进消费人群的流动、资金的流动以及文化的传播;第二,增加汽摩运动的区域协同效应,利用品牌赛事文化效应协同城市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
中国汽摩运动发展30年,始于“赛事”但不能滞于“赛事”。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产业融合的实践探索中,汽摩运动需要“跑出”新的产业发展之路:以运动休闲产业为引领,不断优化我国汽摩运动“三群五圈”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汽摩运动“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体育教育与培训业、体育场馆管理业”的产业体系,通过完善“金字塔形”的赛事体系与提升汽摩运动的现实效益,实现与汽摩运动相关产业的全产业链延伸发展。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8〕93号)[EB/OL].[2018-10-1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10/11/content_5329516.htm.
[2]王茵.环塔克拉玛干沙漠汽车摩托车越野拉力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1):71-74.
[3]韦霞.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03):117-120.
[4]刘昌亚,朱卫东,邰崇禧,雍明.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09):85-90.
[5]陈锡尧.F1中国大奖赛在我国的消费需求及其对地区经济影响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8):17-20.
[6]姜兰琼.体育赛事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以亚太汽车拉力赛龙游赛段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02):72-74.
[7]余守文.一级方程式(F1)赛车产业创新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08):79-83.
[8]张靖弦,黄海燕.上海国际赛车场主题旅游空间的发展研究:基于英国“赛车谷”的启示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02):24-29.
[9]陈方晓,陈国强.F1的电视转播[J].体育文化导刊,2004(9):16-18.
[10]蒋明朗.对中国东盟职业体育一体化的思考[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学位委员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8:1.
[11]闫伟华,林威.法国勒芒24小时文化及其对中国赛车文化启示[J].西部皮革,2018,40(02):110-113.
[12]王峰.我国汽车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04):24-27.
[13]韩文超,贺松,李亚洲.国内外体育产业集群空间发展模式及启示[J].规划师,2015,31(07):30-35.
[14]张琬婷,于文谦.非奥运项目群众化与竞技化路径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4):24-29+97.
[15]詹郭军.积跬步,至千里:开创汽摩运动新局面:中汽摩联2018年度工作报告[EB/OL].[2019-01-24].http://www.autosports.org.cn/fasc/information/2019/0124/245959.html
[16]黎明京.金钱铺成赛车路[J].中国体育科技,1995(2):18-19.
[17]郑明高著.产业融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18]沈克印,杨毅然.体育特色小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实践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06):56-62.
[19]张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概念、类型与发展路径[J].体育科学,2018,38(01):18-26+41.
Development Mode and Innovation Path of China Motor Sports
JIN Lili, etal.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engdu 610000, Sichuan, China)
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四川省体育产业总体布局下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建设路径”(2018ZR0101)。
晋利利(1992-),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舒建平(1961-),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