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诉求与行动路向

2023-10-09 17:56朱珂炕留一王建明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10期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素养

朱珂 炕留一 王建明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加速了教学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引擎。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体,在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诉求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倒逼教师提升数字素养

2022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一级维度做出了规定,要求教师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字技术获取资源、解决教育问题和优化教学活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迫切要求教师从知识型教师转变为素养型教师。素养型教师应具备数字化意识,主动学习和掌握数字技术,探索数字化教学模式,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数字化评估,担当数字社会责任,创新性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计算素养和数据素养,引导学生掌握数字化学习技能。

随着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正在发生变革,信息传递和知识习得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者、指导者和协同者,未能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教师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教师提升数字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新样态。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促使教师习得跨学科能力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变得更加密切,学生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教师跨学科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除了具备教育教学基本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具备智慧教学设计能力、智能内容融合能力、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智慧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数据分析和评估能力,由此形成跨学科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环境,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精准化教学方案。数智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技术和数据分析对教师精准画像,形成不同学科教师应具备跨学科能力的知识图谱和行动方略,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教育数字化转型支撑教师进行终身学习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加快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重要支撑。而教师终身学习是建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通过学习类APP、智慧教育平台等随时随地开展个性化学习。同时,教师借助数字化研修平台,通过在线培训课程、虚拟教研室等形式与其他教师、专家进行交流,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实现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路向

为了应对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求,教师可从硬件层面优化教学环境,从软实力层面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评价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等,以此来提升专业能力和培养专业素养。

(一)借助虚实融合创设教学场域,优化教学环境

数智时代,熟练运用智能设备、工具、资源和平台来优化教学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之基。其一,借助智慧教室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智慧教室的多媒体工具可方便教师创设沉浸式视听环境和交互式体验情境,开展个性化教学、游戏化教学、小组协作学习和混合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其二,运用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开展虚拟融合教学。教师不仅可以将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虚拟实验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其三,利用虚拟教研室进行网络研修。虚拟教研室是专家学者、专业教师、企业一线人员的聚集地和教研高地,是传统教研室的有益补充。教师可以通过虚拟教研室,以问题为导向,参与课题研究,共享优质资源,组织在线研讨,进行教学观摩,开展教学反思,进行专业研修,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

(二)基于智能技术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能力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教师应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并使其服务于教学。在线技术如元宇宙、区块链等,用于教育可丰富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学习体验。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ChatGPT使教学更加便捷化、全面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培养学习者的跨学科素养。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对教师在具体情境下使用技术优化教学的有力保障,在指导教师教学实践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中,技术知识描述了教师对各种技术、工具和数字资源的使用能力。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系统阐述了教师所需的教学专业知识体系,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亦应发生变化。为了迎接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连续变化性,教师需提升教学能力和智能素养,来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

(三)面向优质均衡精准发展,创新教学评价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在推进教学评价改革的进程中,健全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的发展性、增值性,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為了体现能力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重点监测学生学业质量,以及教师配置、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等相关因素。

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方案,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监测、引导发展”的原则,对办学条件、教师配置、教育投入、学业质量及体质健康等项目进行监测,旨在精准掌握全省县域监测指标的现状,分析监测指标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加快补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短板提供决策依据,为促进河南省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精准发展提供豫派方案。

(四)融合多源数据勾勒教学画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数据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管理者与教师要融合多源数据辅助日常教学管理和实践,促进教学管理的提质增效。通过学生画像数据,教师可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等,从而个性化定制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资源配置方案。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通过智能辅导、个性化学习和自适应推荐等增强了学习体验,可为每个学习者定制学习档案,使教学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如:智能系统可生成多源数据,以了解学习行为,优化学习干预措施;聊天机器人作为虚拟教师助理,可为学习者提供问题指导……总之,教师应利用多源数据全方位监测教学过程,并提供有效反馈。

基于多源数据形成的教师画像数据,可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参考。如借助教学背景、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与未来需求等数据,构建集“校级种子、区县骨干、省级骨干、省级名师、中原名师”于一体的立体化阶梯式教师培养体系。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编号:YJS2021JG02)和2023年度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技术赋能视域下河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3-YYZD-12)的成果]

(朱珂系智能教育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炕留一系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王建明系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素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