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凤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其教育成效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直接影响。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育人优势,对接新课标,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可推进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深入挖掘新课标的内涵,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切实推进对小学生的全方位培育,发挥出课程育人功能。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如何对接新课标,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展开了实践探究。
一、立德树人,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其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语文学科所选入的课程是符合小学生基本学情,且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善用这些课程,引领学生更多地投入到对课程知识的深度学习与探索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以《灰雀》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讲述了列宁与灰雀、小男孩之间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元素。在讲到灰雀消失后列宁的反应以及与小男孩的对话时,我将学生分组,安排学生展开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如:灰雀消失后,列宁的心情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小男孩为什么那么肯定灰雀一定会回去?列宁为什么“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了?
對这些问题的讨论,首先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其次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列宁、小男孩品质的思考与感受之中。从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各小组学生参与积极性较强,且在讨论中逐渐认识到了小男孩实事求是和知错就改的品质,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小男孩品质的影响。与此同时,学生们还切身体会到列宁对灰雀、对小男孩的爱护,这对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守护大自然的情感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课程育人,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未来健康、长远发展的保证。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落实针对性育人策略,切实提高教学精准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使课程教学更具层次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以《纸的发明》一课教学为例,该课重点指向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纸,并有效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我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展开自主阅读,感受蔡伦的精神品质,并总结纸的发明对我国产生的影响,由此将大家引向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之中,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并借此培养了学生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也让大家认识到蔡伦的发明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在学生了解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我还带领学生观看了视频《四大发明》,将学生进一步代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中,让大家穿越历史,回到了文化异彩纷呈的年代,这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了解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底蕴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中某些内容进行适当强调,将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三、改革评价,重视评价导向作用
评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收到的反馈,正面、积极的评价往往能够给学生以奋进的力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以积极的评价带动学生从另一个层面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以《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向大家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让学生尝试边阅读边用自己的方法将脑海中海底的景色表现出来,可以用自己的文字进行描述,也可以画出来,还可以列表格或者制作思维导图。这一要求不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还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的机会,由此展开的课堂教学氛围十分轻松、自由。
在展示阶段,我选择了“自我推荐”和“点名”两种形式,前者可以让有发言意向的学生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后者可以将焦点放在班级内特殊学生身上,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针对不同的结果,我通常会给出不同的评价,但大多是积极的评价。比如,有学生以绘画的形式用五彩斑斓的画笔画出了自己眼中的海底世界,我便评价道:“你不仅画得好看,颜色也涂得很漂亮啊!”对用简单思维导图进行描述的学生,我评价道:“看来你是一个非常有逻辑性的学生,生活中做事肯定也很有条理吧!”通过这类正面、精准的评价,学生不仅充分掌握了课程重难点知识,更有效提升了自信心。
总之,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发展,并充分发挥出课程的育人优势。为突出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需集合课程内容,从不同层面落实对小学生的针对性引导和教育,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课程新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深层次的意义与内涵,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