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2023-10-09 07:21梅思静王善广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阿替普内皮溶栓

梅思静,王善广

(兰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变性病疾病科,山东临沂 2760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多由脑血管病变引起, 可导致局部脑组织血供异常,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以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为主要症状,好发于中老年群体[1]。 现阶段,临床针对急性脑梗死多采用溶栓治疗,溶栓药物可实现血管疏通,改善患者脑部血氧供给,改善患者预后。阿替普酶是溶栓药物中的一种,可结合纤维蛋白,激活纤溶酶原,溶解脑部血栓,但该药单独使用的疗效不佳,故临床还应考虑联合用药[2]。 果糖二磷酸钠(FDP)为人体细胞代谢物, 能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多种酶系活性,提高细胞血氧供给,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3]。 基于此,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 年5 月—2022 年3 月我:收治的6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FDP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收治的6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2 例。 对照组:男18 例,女14 例;年龄50~73(64.38±2.39)岁;病程1~8 (4.21±1.28)h; 体质量指数18~24 (21.37±0.35)kg/m2。观察组:男17 例,女15 例;年龄50~74 岁(64.39±2.41)岁;病程1~9(4.22±1.25)h;体质量指数19~23(21.44±0.37)kg/m2。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急性脑梗死符合《神经病学》[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首次发病;临床资料完整;无恶性传染性疾病;近期内未接受过重大手术;±从性较高;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2)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 患有恶性肿瘤者; 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对FDP、阿替普酶具有过敏反应者;存在免疫功能缺陷者;存在认知功能异常者;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给予患者注射用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4,规格:20 mg),总用量为90 mg,首先将总用量的10%静脉推注,剩余药物在1 h 内静脉滴注完成。 24 h 后复查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之后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国药准字HJ20160684,规格:100 mg/片)口服,300 mg/d,连续服用7 d 后将剂量调整为100 mg/d,再服用7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FDP 治疗。 给予患者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广东大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904,规格:100 mL:10 g)静脉滴注,5~10 g/次,1 次/d,连续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5]评估临床疗效。 显效:NIHSS 评分下降>91%; 有效:NIHSS 评分下降46%~90%;无效:NIHSS 评分下降<45%,或病情无变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血管内皮损伤情况:治疗前后,于清晨取患者3 mL 的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提取血清后存于低温环境下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3)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治疗前后,以NIHSS 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该量表包括感觉、视野、语言等11 项内容,总分值42 分,分值越低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以Barthel 指数(BI)[6]评定患者的生活能力,该量表包括进食、行走、如厕、更衣等10 项内容,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好。(4)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京药监械(准)字2011 第2400165 号,型号:lby-n7500a]检测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 (5)不良反应:包括稀便、呼吸急促、心跳缓慢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NIHSS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sTM、vWE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TM、vWE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情况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降低, 且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4 两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NIHSS、BI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BI 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分]

表4 两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呼吸急促1 例、心跳缓慢1例,头晕目眩2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4/32);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腹胀1 例,稀便1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2/3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668)。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占脑血管病的70%~80%,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部损伤及缺血程度与缺血时间密切相关, 发生急性脑梗死时,脑部血流量会急剧减少,造成脑部组织损伤,若缺血缺氧时间过长,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脑部组织损伤及神经功能障碍[7]。 因此,迅速恢复脑组织血氧供应,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供氧量,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关键。

阿替普酶是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其能激活纤溶酶原,使之转化为纤溶酶,并结合血栓中的纤维素,从而快速恢复患者脑内动脉的血流灌注,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 相关研究发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再通率较低,半衰期短,患者需持续静脉输注[8]。因此,临床考虑联合用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sTM、vWE、NIHSS 评分、 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低,BI 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上述结果表明,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FDP 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显著,可修复血管内皮损伤,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液流变学,安全性高。 人脑细胞仅±靠葡萄糖来供给能量,但脑组织中糖原存储较少。 正常情况下,人脑组织中大部分的能量由葡萄糖氧化而来,急性脑梗死时,脑组织能量产生急剧减少,导致ATP 降解,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 造成细胞死亡, 同时会促使sTM 及vWF 大量表达和释放[9]。FDP 是细胞代谢激活剂, 可保持细胞正常极化状态, 增加无氧代谢时的ATP 含量, 降低神经元胞浆内缺氧产生的钙离子含量,稳定细胞内环境,保护神经元细胞,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此外,急性脑梗死后,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及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会破坏细胞结构,产生微循环障碍, 而外源性的二磷酸果糖可调节磷酸果糖激酶活性, 促进细胞内三磷酸腺苷浓度提升及钾离子内流,减少氧自由基及组织胺的释放, 改善血液流动性,从而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10]。FDP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提高颅内血液流动性,降低神经缺损,修复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FDP 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管内皮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神经损伤,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阿替普内皮溶栓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