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血清SOD、MDA、TNF-α 的影响

2023-10-09 07:21孙永强王小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窦入路跗骨足踝

孙永强,王小鹤

(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骨科,山东济南 250200)

跟骨骨折主要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引起,患者多表现为足跟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1]。手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主要方式,传统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可充分显露跟骨骨折、距下关节,利于手术恢复跟骨正常形态,但剥离范围较大,对于局部软组织、血管破坏较多的患者,术后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恢复进程[2-3]。 随着微创技术的持续发展,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内固定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其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具体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4]。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2019 年10 月—2022 年10 月收治的100 例跟骨骨折患者为对象,分析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收治的100 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X 线、CT 等检查确诊为跟骨骨折;对本研究手术方式耐受;凝血功能正常;精神正常。排除标准:合并骨质疏松者;短期内接受过重大手术者;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处于妊娠、哺乳期者;诊断为病理性骨折者;缺失临床资料者。本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家属均签署同意书。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 例。 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22~60 岁,平均年龄(41.37±3.53)年;Sanders 分型:Ⅱ型29 例,Ⅲ型21 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30 例,高处坠落14 例,其他6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21~63 岁,平均年龄(41.45±3.60)年;Sanders 分型:Ⅱ型27 例,Ⅲ型23 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9 例,高处坠落13 例,其他8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L 型切口复位内固定术。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行硬膜外麻醉, 将气囊止血带扎于其患肢大腿上,麻醉起效后,于跟骨外侧做一形状为“L”形的切口,长度8~12cm,对软组织至骨膜进行分离,提起腓肠神经、腓骨韧带、全层皮瓣,打入克氏针至骰骨、距骨、腓骨,使距下关节面、外侧壁充分显露,清除血肿、受损软组织,手法复位,予以克氏针固定。 若患者骨缺损,则予以自体骨移植。 于C 臂机引导下, 确认骨折复位满意,之后取适宜的微型锁定钢板,利用螺钉固定,取出克氏针。 术后,清理术区,缝合切口。

1.2.2 观察组

行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术。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行硬膜外麻醉,将气囊止血带扎于其患肢大腿上,麻醉起效后,于腓骨下方自腓骨尖到跟骨前突延长至第4 跖骨基底部做一横向切口, 长度3~4 cm,分离软组织,暴露骨折部位,清除血肿、受损软组织,手法复位。将斯氏针横向打入跟骨结节,辅助牵引,于骨折断端插入克氏针,纠正跟骨内翻畸形,修复跟骨对线关系,后于结节部位,向距骨远端、骰骨各打入1 枚克氏针,在距突骨块打入1 枚克氏针。 取适宜的微型锁定钢板,紧贴距下关节面,于C 臂机引导下,确认钢板位置满意,之后拧入螺钉,使其与距下关节面1.5 cm 左右,取出克氏针。 术后,清理术区,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1)术后恢复:记录患者的手术、住:、骨折愈合时间,计算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2)血清指标:术前、术后7 d,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5 mL 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通过羟基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联免疫法检测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3)足踝功能:术前、术后3 个月, 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5]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疼痛(40 分)、功能(50 分)、力线(10 分),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足踝功能恢复越好。 (4)并发症:随访3 个月,统计患者距下关节炎、切口感染、切口皮缘坏死、腓肠神经损伤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手术时间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住:、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

2.2 两组血清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SOD 水平较对照组高,MDA、TNF-α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指标比较(±s)

?

2.3 两组足踝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的各项AOFA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观察组的AOFAS中疼痛、功能、力线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AOFAS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AOFAS 评分比较[(±s),分]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跟骨骨折多见于青壮年, 受外力创伤等影响,患者足跟处骨骼被破坏,导致完整性、连续性中断,若治疗不及时,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增加致残率[6]。 跟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在于恢复跟骨正常形态和高度, 临床常用治疗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外固定、内固定术等,以切开复位内固定应用较多。

L 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是既往临床治疗跟骨骨折的常用术式,可清晰暴露患处,利于恢复跟骨形态、调整关节面,但其创伤较大,易损伤跟骨外侧动脉,影响跟骨血运,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皮缘坏死等的发生率升高,不利于术后恢复[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住:、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术后7 d 的SOD 水平较对照高,MDA、TNF-α 水平较对照组低, 术后3 个月的AOFAS 中疼痛、功能、力线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跟骨骨折患者行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治疗,在减轻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足踝功能、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效果较L 型切口复位内固定更为显著,利于促进术后恢复。分析原因,经跗骨窦入路切口薄且小,不会对软组织造成较大损伤,并可使跟骨后关节面、跟骨外侧壁充分显露,利于在直视下对距下关节面进行复位、置入内固定钢板,为跟后关节面复位、固定奠定基础;同时,经跗骨窦入路能减轻血管神经损伤,利于术后骨折愈合[8-9]。 手术时间延长会加重患者的应激、炎症反应,不利于术后恢复,经跗骨窦入路的术前等待时间约为L 形切口一半,且术后引流量少,利于减轻患者的应激、炎症反应,缩短住:时间,对促进骨折愈合、足踝功能恢复的意义重大[10]。 此外,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术中无需将跟距骨间韧带切开,可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周围腓肠神经血管交叉,且不会对局部皮肤血供造成较大影响,有效降低切口皮缘坏死等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 相较于传统L 型切口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治疗可更为有效地减轻创伤应激、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改善足踝功能,利于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窦入路跗骨足踝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研究进展
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不同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手术治疗研究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40例的疗效观察
儿童足踝部复合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护理27例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低场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