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对胃脘痛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3-10-09 07:20丁雪梅樊霞张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肝胃证者胃脘

丁雪梅,樊霞,张静

(日照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山东日照 276800)

胃脘痛是指自觉上腹部胃脘处疼痛的症状,中医学认为其发生与脾胃受损、饮食不节、寒邪入侵相关,多表现为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嗳气反酸[1]。 胃脘痛患者往往需忍受剧烈疼痛,影响正常饮食,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导致生存质量降低[2]。 同时,胃脘痛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会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3]。 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证型患者的恢复需求,护理效果欠佳。 中医辨证施护以患者为中心,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 ±据具体证型实施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措施,对控制疾病发作、缓解患者痛苦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2019 年12 月—2021 年11 月收治的82 例胃脘痛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中医辨证施护的具体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收治的82 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经胃镜检查确诊,且以上腹疼痛、腹胀为主要表现;(2)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胃脘痛的相关诊断标准;(3)精神良好,可正常沟通。 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者;(2)孕妇;(3)确诊为急腹症者;(4)存在造血系统障碍者。 本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同意。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9 例;年龄21~56 岁,平均年龄(32.84±3.16)岁;病程6~48 个月,平均病程(25.71±4.03)月;体重指数18.2~27.4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09±1.44)kg/m2;中医辨证类型:肝胃郁热证6例,肝胃气滞证14 例,脾胃气虚证13 例,脾胃虚寒证8 例。 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7 例;年龄23~57 岁,平均年龄(32.91±3.14)岁;病程6~50 个月,平均病程(25.67±4.05)月;体重指数18.4~27.3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05±1.46)kg/m2;中医辨证类型:肝胃郁热证5例,肝胃气滞证15 例,脾胃气虚证10 例,脾胃虚寒证11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采用集中宣教的方式为患者讲解胃脘痛相关知识,多与其沟通,询问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给予其心理疏导,同时与患者家属沟通,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嘱患者多进食温中健脾的食物,如鱼肉、鸡肉、大枣等;嘱患者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减少服药剂量,且服药时需温服,以免药物刺激胃黏膜; 嘱患者每日坚持锻炼身体,可选择散步、做八段锦、打太极拳等,每日锻炼30 min左右,持续护理2 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护。 (1)辨证饮食: 根据患者辨证类型给予其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对于肝胃郁热证者, 指导其以绿豆汤等凉性食物为主;对于肝胃气滞证者,指导其以萝卜、柑橘的食物为主,禁食土豆等产气食物;对于脾胃气虚证者,指导其以甲鱼、银耳等食物为主,也可饮用生姜红糖水,禁饮咖啡;对于脾胃虚寒证者,指导其以山药、羊肉等食物为主,也可饮用玫瑰花茶,禁食生冷之物。(2)辨证施护:对于肝胃郁热证者,可用揉、推等手法按摩患者手背骨侧中点、手部胃部反射区第2 掌骨侧,每次按摩3 min,每日按摩3 次;对于肝胃气滞证者,需掌握患者胀满程度、胀满持续时间,随后指导其选取合适体位,将热水袋放置于胃部,针刺足三里、胃俞等穴位,每日2 次;对于脾胃气虚证者,针刺脾俞、内关等穴位,每日2 次;对于脾胃虚寒证者,指导其取仰卧位,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每个穴位灸5 min,每日2 次,同时±据子午流注理论于辰时(7:00~9:00)进行穴位贴敷,取制附子5 g、肉桂5 g、小茴香4 g、吴茱萸3 g 打成粉末,以鲜姜汁调成糊状,置于一次性敷贴中央,贴于足三里、脾俞、中脘等穴位,每次贴敷6 h,每日1 次。 (3)情志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据中医五行相胜理论判断其情志类型,以此为据展开护理。对于忧伤者,可采用喜胜忧的方式,主动与患者沟通,向其传递积极、乐观的情绪,并指导其多观看喜剧电影、相声等;对于焦虑者,鼓励患者勇于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分析焦虑情绪的来源,并给予其言语鼓励,随后将话题引至患者感兴趣的方面,以缓解焦虑;对于易怒者,指导患者合理、正确地发泄内心愤懑,待情绪平稳后给予其正向引导,并为其讲述发怒对疾病的危害,指导患者采用播放轻音乐、深呼吸的方式自我调节情绪。 持续护理2 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 (1)中医证候积分:于护理前、护理2 周后,对患者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嗳气反酸、纳呆少食等主症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2、4、6 分,对其神疲乏力、手足不温、畏寒怕冷、大便溏薄等次症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积分越低则症状越轻。(2)疼痛程度:于护理前、护理2 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评估[5],用标有0~10 分的刻度尺量化疼痛度,分数越高则疼痛越深。(3)负性情绪:于护理前、护理2 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估[6],二者均为20 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按照4级评分标准,最高评分均为100 分,其中SAS 中包含惊恐、乏力、静坐不能、呼吸困难、手足刺痛、焦虑、害怕、面部潮红等20 个与焦虑情绪相关的项目,标准分界值为50 分,50 分以下为未焦虑;SDS 中包含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易哭、生活空虚感、绝望、兴趣丧失、心悸等20 个与抑郁情绪相关的项目,标准分界值为53 分,53 分以下为未抑郁。 (4)生存质量:于护理前、护理2 周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周围环境和社会关系4 个维度对患者进行评估[7],量表共24 个项目,每个项目1~5 分,得到总分后计算各项平均值,之后乘4 换算为百分制,每个维度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则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中医证候积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嗳气反酸、纳呆少食、神疲乏力、手足不温、畏寒怕冷、大便溏薄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 周后, 两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

2.2 两组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VAS、SAS、SD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2 周后, 两组的VAS、SAS、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比较[(±s),分]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

2.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护理前, 两组的WHOQOL-BREF 中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 周后,两组的WHOQOL-BREF 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aP<0.05

?

3 讨 论

胃脘痛为中医病名,西医中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均属其范畴,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及习惯的改变,胃脘痛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8]。胃脘痛易反复发作,难以彻底痊愈,长期病痛会加重患者身心不适,引发多种负性情绪,影响病情恢复。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多遵医嘱实施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导致护理效果不够理想。

中医学认为胃脘痛的形成与情志活动过度、脾胃亏虚、饮食不节、湿热寒邪入侵机体相关,故中医提倡在分析患者不同病因后进行辨证施护,以满足其个体化需求,促使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VAS、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 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中医辨证施护可改善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疏解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分析原因,中医辨证施护提倡以人为本, 从胃脘痛不同证型入手,优化各项中医护理措施,为不同证型患者提供个体化服务,以更好地控制疾病、减轻痛苦。中医辨证施护为不同证型患者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可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最大限度减轻饮食不节对疾病造成的影响,有助于调理脾胃,缓解症状。采用专业手法按摩肝胃郁热者的手背,具有降火、和胃止痛的作用;针刺肝胃气滞者的足三里、胃俞,可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理气镇痛;针刺脾胃气虚者的脾俞、内关可益气健脾,和胃助运;艾灸脾胃虚寒者的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起到温中散寒、调理脾胃、通络止痛等作用。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胃脘痛联系密切,正常情况下,情志活动是对外界所产生的正常生理反应,不会损伤五脏六腑,而一旦情志活动过度,则会造成气机紊乱,引发多种疾病[10]。中医辨证施护以中医五行相胜理论为指导展开情志护理, 可针对性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能够增加护患交流, 促使患者更加信任护理人员,有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障护理效果,促使患者尽早恢复,进而提高生存质量。然而,本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如纳入样本量偏少、观察时间较短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准确性,对此,临床后续仍需完善试验设计,以进一步证实中医辨证施护对胃脘痛患者的具体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全面的指导。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胃脘痛患者中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疼痛,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肝胃证者胃脘
新生儿异常Hb Q的家系分析*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一个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家系的临床分析及遗传咨询
1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杜兴型肌营养不良症及其家系报道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1例AxB血型家系调查遗传方式及血清学特点分析
小陷胸汤合四逆散治疗肝胃郁热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柴平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