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证赛创”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2023-10-09 02:22博,王璞,刘
辽宁高职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竞赛课程体系

于 博,王 璞,刘 曼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000

海洋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船舶工业作为海洋经济第二大主体,其发展对海洋强国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1]。海洋船舶类职业院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发挥专业特色,以培育海洋特色人才为己任。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应当主动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培养既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具有良好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基于此目的,“岗课证赛创”融通下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应运而生,为高职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发展的新方向。

一、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面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在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行业发展大趋势下,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新时期适应船舶行业发展新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一)课程设置与岗位匹配程度不足

我院(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包含公共课程、基础课程、综合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等五个领域,是一个多领域覆盖、多层次培养、基础理论广、核心技能明确的共享型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科学,学科衔接合理,专业知识呈递进式传授,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规律。但是部分课程所设置的任务与岗位结合深度不够,内容理论性过强,对岗位的实际需求考虑较少,缺乏实践性,没有显现出职业教育特色,对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作用较小。

(二)“课证赛”融通程度不足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和各级赛事所取得的成绩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掌握情况,它们也是企业招聘的重要参考因素。然而目前“课证赛”融通程度不足,缺乏系统的设计。现有课程体系远离“证”“赛”的综合性需求,教学内容改革不够深入,实训教学缺少针对性,并没有完全打通“课证”“课赛”融合的通道。课程内容、实训内容与相关职业证书及技能大赛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对应性不强,难以满足学生“参赛”“考证”的需求。

(三)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水平不足

数字化环境正在改变造船业的生态。随着各种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涌现,智能建造、虚拟仿真、数字孪生技术成为造船业发展热点。数字化船厂的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在船厂数字化的背景下,部分人力岗位甚至会被机器所取代。但是当前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这些较为前沿的理念与技术存在脱节现象,教学内容不能与行业发展转型新趋势相适应。

二、基于“岗课证赛创”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岗课证赛创”一体化课程体系(见图1) 是指将“岗”“课”“证”“赛”“创”内容融入育人的各个环节中。其中“岗”“课”是基础。“岗”即体现职业能力的船舶方向工作岗位,把“岗”作为人才培养最终目的,以“岗”定课,保证课程与职业岗位紧密对接;以“课”为核心,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证书相融通、专业课程与技能竞赛相融通、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通。

图1 基于“岗课证赛创”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我院以“岗课证赛创”融通为依托,开展了分段式的课程改革。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增设相关课程,并形成“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综合素质能力”进阶式的培养体系。

(一)以岗位能力为标准,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岗”作为“岗课证赛创”融通课程体系建设的首要因素,对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把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相对接,构建职业岗位群,然后再确立职业培养目标和素质,根据对应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企业职业标准,把相关岗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及技能要求贯穿到课程中。

经调研发现,我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各船舶单位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工艺员,主要负责修造船工艺方案的编制和施工现场工艺指导等相关工作;质量检验员、监造员,主要负责船舶生产建造中的质量监督、检验和控制等工作;计算机辅助设计员,主要负责船舶CAD/CAM 软件绘图等技术工作;装配工、班组长,在修造船生产中负责船体分段及设备基座的制作与装配等技术工作[2]。

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我院从上述职业岗位需求出发,总结职业岗位所要求具有的能力模块,归纳课程学习领域(见表1),从而构建出围绕岗位能力的系统化课程。

表1 职业岗位与学习领域设计

(二)以技能证书延伸课程体系

职业技能证书融入课程体系,就是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的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训任务深入融合。“课证”融合既可以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同时还完成了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内容的相关培训,有效保证了学生考证的通过率[3]。

在1+X 证书制度背景下,现阶段我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可以考取的“X”证书仅有中船舰客教育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组织的“邮轮内装工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该证书主要对接舱室内装施工、船舶室内装修甲板敷料敷设、船用各类家具脚底安装、船舶厨房与舱室卫生系统安装和室内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岗位。

邮轮内装工艺技能属于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交叉范畴。现阶段,我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并没有与邮轮内装工艺技能完全匹配的专业课程,不能较好地培养邮轮内装工艺技能人才,这就需要拓展和更新现有的课程体系。

邮轮内装工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的考核内容同样分为“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对于这两部分内容:“理论”部分涉及邮轮或其他船舶内装工艺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可拆分相关任务并融入相关教学内容;“实操”部分涉及木塑内装设计制造等,可融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内容。我院搭建了真实的考证实操情境,采取实操考试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实用性,方便学生考取证书。

船舶内装工艺要求学生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了解船体基本结构,能够识读和绘制船舶内装相关图纸;可以按照工艺及规范要求完成家具制作及室内设计;可以安全且熟练地操作各式工具;掌握内装工作的绿色生产、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知识和技能;学生还要掌握木塑内装、敷料内装、钣金内装等相关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

要将上述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整合并融入理论和实训教学中,将邮轮内装工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延伸到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这就要求我们开设造船材料、船舶内装工程等专业拓展课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大纲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把考证要求分解并融入教学课程中,在船舶工程导论、船舶舾装工程、船舶结构、船舶图样识图与绘制、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英语等课程中添加木塑工识图、甲板敷料敷设、船用家具安装、船舶厨房与舱室卫生系统安装等相关知识和任务。

大型邮轮的设计建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行业综合科技水平,体现了国家装备制造能力。邮轮内装工艺工作量在整艘邮轮建造中占比可达百分之六十[5]。获得邮轮内装工艺技能等级证书有助于提升船舶类、室内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保障学生高质量就业。

(三)技能竞赛与课程体系的双向支撑

职业技能竞赛综合性强,融合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注重学生实操技能考核,在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是否符合行业要求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等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目前,契合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包含船舶与海洋工程CAD/CAM 大赛、全国技能大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等[6]。

“赛课”融通显现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技能竞赛实践性强,可以让学生在实打实的场景中强化技能、掌握本领。我们要推进“赛课”融通教学改革,摆脱“学生参赛覆盖面小”“赛教脱离”“为赛而赛”的困局,将技能竞赛内容融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在相关课程如船舶识图与应用、船舶CAD/CAM 等课程中融入技能竞赛内容,改造大赛资源并推动大赛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使竞赛资源面向全体学生。把大赛评价标准融入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按照赛事标准要求学生,使得课程更贴合技能竞赛,保障“赛课”融通教学的实效性。

以赛促学——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侧面检验学生在CAD/CAM 绘图、装配等方面的技能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对船舶建造、安全生产、规章规范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课备赛——把各类竞赛项目与相关课程对接,将竞赛知识技能的考核点和任务改造成适用于课堂教育教学的内容。参考竞赛的设置,设计知识竞赛式的课堂教学和技能竞赛式的实训任务,实现修课即备赛。

(四)将“双创”教育贯穿课程体系的全过程

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对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提升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7]。可通过进阶式培养模式,分段式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船舶工程技术课程体系当中去,结合学院实际情况,不断提升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实现“双创”教育贯穿课程体系的全过程。

第一学年,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基础课,在启蒙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同时,让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全体学生。教师通过课程的讲授普及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在理论层面上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实战课与“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相融合,通过分析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赛事要求,以布置课程任务的形式,鼓励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小组,形成创新创业活动的雏形。

第二学年,在专业课中进行专创融合教育。目前专业、创业分离问题普遍存在,如何开展有效的专创融合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难点。为提升学生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理念,我们创新性地将TRIZ 理论(专门用于技术创新的发明理论) 引入专业课程中,鼓励学生技术创新及专利成果转化。关注船舶热点讯息,对船舶设计建造新标准、新要求及时开展研究并把其融入教学中。我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2023 挑战杯优秀作品“基于能效设计指数的船舶轴带发电机应用布置研究”就是由此生成的。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或一项要求,其由此启发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会给高职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岗位工作带来长远发展。

三、“岗课赛证创”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保障措施

(一)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产教融合是一个校企双方相互发力、资源整合的过程,但是一直以来,校企合作大都是由学校主导,企业配合,产教融合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岗课证赛创”综合育人模式可以助力校企利益共同体,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上实现双赢[8]。要从岗位技能分析、课程资源共建、1+X 证书制度试点、技能大赛训练共同实施、科技协同创新等多维度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产教融合形式,让企业参与“岗课证赛创”融通全过程。如此校企才能真“合作”,产教才能真“融合”。

(二)“双师型”创新教师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双师型”教师要求在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相应岗位技能的实操能力,并可以正确运用专业理论和技能进行教学指导[9]。如此才能保证“课岗”“课证”“课赛”的有效融合。

在“双师”素质的基础上,高职教师还要具有三个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理念创新能力、教学资源转化与创新能力、创新创业大赛指导能力。

(三)落实学分互换政策,丰富教育评价体系

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大赛热情,解决“学生参赛覆盖面小”“赛教脱离”等普遍问题,我院出台“学分互换办法”(见表2)。学生在表2 这五大类别的活动中获奖,就可以与对应课程进行学分互换。置换所得学分与课程修得学分两者之和达到总学分要求,学生就可以毕业。同时还可以把课程相关竞赛的参与及成绩纳入课程成绩评定,丰富教学评价体系。

表2 学分互换办法

(四)各类竞赛广泛开展,创新学习形式

高职学生普遍不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动性,但他们操作能力强,擅长实践,喜欢灵活且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10]。举办各类课程赛、系赛、校赛,使竞赛的开展常态化、规模化,使竞赛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要打破传统学习模式,增加实践性、趣味性,创新学习形式,结合职业岗位要求,探索和创新各类各级竞赛活动。在竞赛过程中,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实操能力、信息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以“岗课证赛创”融通模式为依托,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把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打破“课证”“课赛”“专创”融通壁垒。深化校企合作,系统推进“岗课证赛创”综合育人,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助力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竞赛课程体系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工程技术矩阵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我看竞赛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创新思维竞赛(3)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对磁浮工程技术的一些思考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