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23-10-09 02:22白传亮高泽文
辽宁高职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育人思政

谷 月,白传亮,高泽文

1.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2.盘锦市实验幼儿园,辽宁 盘锦 124000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亮点,是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的新理念,推动着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也是促进高校各类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举措,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发展方向[1]。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到:关于课程思政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必要性、实践以及在实践中的相关问题等方面。本文探讨了如何挖掘思政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与德育工作紧密相连,实现思想育人和知识育人的同频共振,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进行思想育人,促进德育工作的全面推进。思政元素融入具体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研究具体的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改革问题。

本文从相关概念的理解出发,以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为载体,重构课程整体设计,结合教学实践,发现课程思政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育人作用,以“师德”为核心,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高职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2]。

一、课程思政建设基本框架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任务,摒弃简单的“思政课程+专业课程”,探索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新格局[3]。

按照学校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依托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共同努力,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寻找到突破点,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整体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模式,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以教师团队整体思政素养提升为前提,以专业岗位知识需求为核心,具体从课程目标、教学任务设计、考核方案、师资队伍要求和教学场地要求几个维度进行课程的重新构建,将课程内容设计与思政素养内容相结合,在课程目标中增加思政目标。

表1 课程内容设计(德技双修)

二、在课程思政建设实施中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入及路径探索

(一)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是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整合,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核心,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其他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效能的一种活动[4]。因此,对于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路径的实践研究,首先需要从观念和理念上改变,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做到全面的提升与准备。根据学校教务处和师范教育学院组织开展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求,切实开展了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制定了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思政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开发课程思政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5]。

(二)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是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思想上的引路人,要从理念上加深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从加强和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强化自身思政意识出发,明确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的理念,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课程的顶层设计上,将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思政目标,并设计分目标,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目标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课程一路共同提升协同育人效果,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三)课程思政是在“三全育人”格局下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在具体教学改革过程中,“课程”作为育人过程的主要实施载体和路径,它的实施要贯穿于课堂全过程。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中思想引领、价值培育、文化传承、道德修身、法治普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生动有效的思政元素,系统、科学选择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思政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过程有机融合,并体现在教案设计和课堂实施过程中。课程思政设计要体现在课程标准中。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编制体现课程思政设计的课程标准,从课程定位、思政目标设计、思政内容开发、教学条件、实施路径与方法、考核评价方案、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整体设计[6]。

(四)课程思政是进行创新育人的主要路径

新时代高校的育人内容和育人方式要突破传统的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内容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的壁垒,放宽视野,尝试把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的引领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在方法的选择上,创新育人模式,除了思政课堂的主战场之外,在其他课程上也积极发掘思政元素。教师结合专业课程的内容,特别是将专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内化于心,将学科、专业和课程三者联动起来,全面构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全方位助力学生价值观的建立与发展。

(五)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搭建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还有个关键领域即实训教学。对于教师岗位的职业认同与职业操守,这些理论知识是否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到真正的“践于行”,有待于实践过程的检验。学校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改变以往只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对基地建设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促使实践教育发展常态化。也可利用所处区域的地理优势、人文特色,沟通当地的博物馆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场所与之对接,建立固定稳妥的实践育人基地,做到知行合一[7]。

三、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有待丰富,设计水平有待提升

“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时间较短,还只停留在教学设计层次上,且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只有一个学期,教学设计还需结合未来的实践教学进一步调整与提高,以期全面提升思政育人成效。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团队成员在平时的教学、指导学生实践中,将好的经验及时总结、提炼,而在这方面,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课程思政的理念更新要与时俱进,“课程思政”的推广需要积累教学经验,并不断摸索课堂实践情况。由于课程设计后落地时间短,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还没有完全显现,调整和解决的方案也不全面。对于这些问题教学团队成员会继续结合未来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与提高。

(二)教学实施的路径有待探索与完善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领域的大变革,丰富了原有的教学手段和路径,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教育学课程为例,设计了将教师职业道德和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等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线上学习通和线下课堂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和线上的思政课程的思政元素资源库结合使用,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优势[8]。但在学生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小组协作困难、课下互动和互动思考不足等问题,尤其是要提升专业认同感,还需探索更有效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三)教学评价路径有待继续探索

课程思政的建设最终落实在立德树人,即学生的德行培养,因此成绩的最终评价与考核也要打破原有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试卷考核方式。为了全面评价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的成效,在评价环节中要考虑设计与思政教学目标相关的内容,并与专业技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考核结果。

四、整改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学课程作为师范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课,更多的是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业课教师要拓展如体验学习、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互动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来激活教师的主体意识,增强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可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工作生活经验的反思体验,从自身的人格特点和职业魅力出发,以身示范,把教师的职业特点与专业课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灵感,真正地让学生热爱教师职业并将专业知识学习好,做到知识学习与师德提升同步完成。

还可以尝试通过具体案例中的与教育学知识学习和教师职业品德形成的相关性建立联系,具体来解决教学问题。结合学情分析,以分层递进的方式融入学科教学,从不同角度挖掘思政内涵,使学生感受不同类型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或者从不同角度剖析“课程思政”内容带来的教学魅力。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实施路径

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为教育学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搭建“课程思政”的网络资源平台,尝试将教学形式由单一的固定课时型课堂教学向课程教学与网络课堂相结合方式转化。思政教育由单一部门专管型向多部门多学科专业合作协同共管型转化。从专业课教师角度来说,紧跟信息化时代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资源与手段,丰富原有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课堂教学,探索将课堂上实现不了的教学形式转移到网络平台的路径,使学生从PC端、手机客户端等端口进行切换学习,必要时尝试通过课内外直播教学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9]。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课程思政多样化

以校企合作企业为平台,结合专业特点,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举办企业专家讲座、企业参观、主题活动等各类实践活动,学生在亲身真实的体验过程中,感受职业人的气质与素养,感受团结、协作、互助的精神,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并能够主动对标,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教育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思维,以期实现思政教学目标。

(四)全面推进改革,丰富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改革最终要落在评价指标体系上,来发挥评价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诊断、导向、调控和激励等作用。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从教师教学态度、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学生评价方面,除原有的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尝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三方面的满意程度和主观建议与意见,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到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从教师和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来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10]。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