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乌云嘎,王秀兰,阿 润
(1.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3.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肉豆蔻别名砸底帕拉,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成熟种子[1]。产于马来西亚等地,我国台湾、广东、云南等地亦有栽培种植[2]。肉豆蔻为药食同源药材,为了区分两者的差异,本文对蒙药与中药肉豆蔻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肉豆蔻在蒙医处方中的用药规律。
肉豆蔻为“心之良药”,味辛,性温,有抑“赫依”,消食,调胃火,开胃之功能,用于心“赫依”,心刺痛,心热,叹气,心慌,失眠,头晕,消化不良等[2]。《蒙药正典》[3]中记载“梵语称砸底、砸底帕拉;藏语称纳麦布如,是心之好,此药物抑赫依,祛心病”。《中华本草·蒙药卷》[4]记载“抑赫依,祛心脏诸症”;“椭圆型或长圆型披针状,长5~15cm,革质,前端短而尖,底部宽楔形或接近圆状,上部显淡黄棕色,下部颜色比较深”。《无误蒙药鉴》[5]记载《贼尼达轮》中曰“砸底帕拉,腻而重,祛心空症,消化后性凉,有害肾病”。
《大观本草》[6]中记载“主鬼气,治疗寒中温,腹胀痛,霍乱中邪,寒中寒,呕吐终寒,消化腹泻,小儿乳霍。外形圆小,紫皮紧瘦,肉质辛辣,生胡国,胡名迦拘勒”。《中药辞海》[7]云“李时珍说:虽然形状类似草豆蔻,但两肉不同,外面有皱纹,里面有斑点,纹路像槟榔,最会生蛀;主治湿中、消化”。《中药大辞典》[8]引自《日华子本草》中称“调中,开胃,下气,消食。皮外络,解毒酒精,治泻痢,霍乱”。《本草衍义》[9]云“对肉豆蔻,去壳后,只用肉,肉油色为最佳。干白,味单,瘦虚者劣。都服则泄气,得中则和来其气”。
蒙药学理论中包含“二力、“六味”、“八性”、“十七功效”、“药物消化学”等性质,根据这些性质不同配伍方法组成“三素学说”,以达到临床治疗目的。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集中的有机整体,通过经络系统,把全身的六腑、五体、五感、九脏腑、四肢骨骼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功能活动[10]。蒙医学认为肉豆蔻味辛,性温,效腻、重、软,具有抑“赫依”、调胃火、消食、开胃的作用[11];而中医学认为肉豆蔻味辛,性温,主治久泻不止、脘腹胀痛等病症[12]。由此可见,由于理论体系不同,所治疗疾病范畴不同。为探讨肉豆蔻在蒙药应用中的配型,从《传统蒙药与方剂》中选取117份含肉豆蔻的方剂,通过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法及用药规律,如表1所示。
表1 肉豆蔻在中、蒙医学中的区别
检索《传统蒙药与方剂》中含有肉豆蔻的蒙医方剂,将方剂的名字、配伍组成、功能主治等信息导入EXCEL中。采用IBM SPSS Modeler14.1进行频次统计,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度分析。
2.1.1用药频次分析
在117首含肉豆蔻方剂中,共涉及255味蒙药,常与肉豆蔻配伍使用较多(频数≥20)的24味药物。在蒙医方剂中与肉豆蔻配伍应用最多的前5味药物为木香、丁香、沉香、诃子、豆蔻等。该药常与热、温性的药材联用,如木香、丁香、沉香、广枣等制成肉豆蔻-5、广枣-7散,用于心赫依病。与性寒、凉的红花、檀香、竹黄、牛黄等药物制成檀香三味散、古日古木清心七味散,治于心热、心悸、心刺痛等[2]。见表2、图1。
图1 含有肉豆蔻方剂中常用药物组合的网状分析
表2 常与肉豆蔻组方的药物使用频次
2.1.2在蒙医疾病中使用的统计分析
含肉豆蔻方剂的主治疾病有36种,通过频数统计分析得到使用频数较高(频次≥10)的有10种疾病,见表3。由表可知,肉豆蔻的主治主要有“赫依”病、热性病、心脏病、肺病、白脉病、“协日乌素”病、骨关节病、胃病、肾病、“巴达干”病等,其中对“赫依”病的使用频次最高,蒙医临床上单独用肉豆蔻治疗“赫依”病。蒙药制剂中肉豆蔻常与命脉之良药丁香配伍,作为阿嘎日-6、吉布胡郎图-24、赫依音·阿嘎日-8、阿米·巴日格其-25方剂等的组成药味,用于司命“赫依”病及心“赫依”的治疗[13]。
表3 含肉豆蔻方剂主治疾病
肉豆蔻在中医学上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食少呕吐、消化不良之功效,用于治疗消食止泻、暖脾胃、调中下气等症[14-15],见表4。
表4 肉豆蔻中医学临床中的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豆蔻具有抗心血管疾病,抗菌、镇痛、消炎,对中枢神经的保护,止泻,抗氧化及抗癌等药理作用。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是指缺血后再灌注会对组织器官功能的损伤,出现心肌能量代谢障碍、超微结构的变化和血管无复流等现象,加重功能障碍和结构的损伤[16]。王欣等[17]通过建立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研究发现广枣-肉豆蔻药对组可以上调对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心肌细胞抗凋亡因子Bcl-2,并下调心肌细胞促凋亡因子Bax,以及禁止细胞凋亡,保护缺血心肌。
蒋鸣等[18]研究肉豆蔻挥发油对五种不同供试菌的MIC、抑菌圈和生长曲线的影响,发现肉豆蔻挥发油对五种供试菌的抑菌效果高于真菌,其对该五种供试菌的生长曲线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抑制了供试菌的生长和增殖。李力[19]以肉豆蔻挥发油为受试物,把完全弗氏佐剂注射在大鼠的肢足底中部皮下,建立慢性炎症疼痛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肉豆蔻挥发油能不同程度缓解肿胀、热痛、NK-1R表达、COX-2表达及P物质释放,说明肉豆蔻挥发油能缓解慢性疼痛。
姜美子等[20]通过建立慢性缺血缺氧性大鼠模型,以肉豆蔻提取物为受试物,研究对慢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大鼠脉络丛及脑组织损伤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肉豆蔻提取物能抑制脉络丛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小胶质细胞过度的激活,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刘佳星等[21]通过以复合因素制备脾肾阳虚型对IBS-D大鼠模型发现四神丸能有效减小IBS-大鼠腹泻指数及降低肠道高敏感性。补骨脂-肉豆蔻能有效改善整体情况,缩短腹泻病程,提高腹泻疗效。
Kim等[22]研究表明肉豆蔻水提取液能抑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和HT29结肠癌细胞的生长。
肉豆蔻醚能抑制结肠癌HCT116及LOVO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初步提示肉豆蔻酸酯可能通过调控MEK/ERK信号通路和EMT过程发挥上述抗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以期为肿瘤治疗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马可等[23]在细胞水平抗氧化实验中发现,肉豆蔻挥发油能提高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的含量,从而清除细胞中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发挥细胞的抗氧化功效。显著抑制了缺氧诱导的PASMC的增殖。
蒙医药和中医药都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理论上来说,两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蒙药的药学理论是五元六味,而中医的药学理论则是四元五味。因此,中医与蒙医药在药学理论上有着各自的独特性。
蒙药肉豆蔻与中药肉豆蔻虽然来源和采收期都相同,均来自同一个植物的同一个药用部位,但是两者药性理论及临床应用有不同之处,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从用药方面来说,肉豆蔻在蒙医学中属于祛心赫依药,中医学中属于胃药。蒙药肉豆蔻主治疾病主要集中在“赫依”病、心脏病、白脉病。
蒙医临床中肉豆蔻常与抑“赫依”药、祛“巴达干”药、清血热药及六良药等联用;蒙药肉豆蔻主要集中主治在“赫依”病、热性病、心脏病、肺病和白脉病等疾病;而中药肉豆蔻适应症主要集中在虚泻、涩肠止脾、健脾和胃等。肉豆蔻在两种系统中有不同的配伍高频药物和适应症。这些就是蒙药和中药肉豆蔻的区别。在药理方面主要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抗菌镇痛消炎、止泻、抗氧化、抗癌等方面。
本课题概述的肉豆蔻仅在蒙药和中药中的应用,其他民族医药的应用尚未介绍,相信通过相关研究可以扩大肉豆蔻的应用范围,以后还可以增加肉豆蔻主治的“赫依”和心脏病的研究,并分析蒙医处方中肉豆蔻的剂量、剂型,进一步分析蒙药肉豆蔻方剂的剂型和炮制方法,为肉豆蔻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