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峰
(福清市第八医院精神科,福建 福州 350300)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疾病进展速度缓慢,相关调查[1]显示,该疾病在全球患病患者总数中超过4亿。受到糖尿病影响,患者往往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调查[2]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抑郁症患者占比10%~15%,合并焦虑症患者占比40%,并且在患有糖尿病的情况下,患者往往具有更高的焦虑、抑郁风险。因此,强调临床应提高对2型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治疗的重视度。帕罗西汀属于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够对突触前膜在5羟色胺再摄取能力方面进行抑制,进一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促进患者血糖控制[3]。本文于本院2型糖尿病伴随抑郁焦虑患者中,观察采取帕罗西汀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资料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在加强患者饮食、运动控制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取胰岛素注射液,在稀释葡萄糖注射液(5%,500mL)后,静脉滴注,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0.5g,qd。后续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剂量调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帕罗西汀治疗,初始药物剂量为20mg,口服,qd,在治疗一周后,调整药物剂量为20~40mg,qd。两组均需要接受一个月治疗。
(1)记录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后的FPG(空腹血糖)、2hPBG(餐后2h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指标;(2)评估治疗前以及治疗一个月后患者SAS、SDS评分情况,前者采取焦虑自评量表评估,50分为分界值,后者采取抑郁自评量表,53分为分界值,两种评分方式均与焦虑、抑郁情况呈反比;(3)在治疗前、1月后记录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血脂指标;保持患者空腹状态,在清晨收集静脉血,测量血清皮质醇水平。(4)在治疗前以及1月后,经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白介素-6( IL-6)水平进行检测。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相比较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BG、HbAl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焦虑、抑郁症状对比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皮质醇水平相比较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于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血脂水平、血清皮质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相比较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hs-CR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炎症因子对比
糖尿病患者多伴随焦虑、抑郁情绪。因为糖尿病患者伴随5-羟色胺受体亚型紊乱情况,因此,糖尿病患者多具有更高的焦虑、抑郁症状[4]。相关研究[5]显示,当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出现功能失调的情况,将会导致相关神经递质、受体伴随异常情况。当前临床针对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治疗手段,但是整体治疗效果相对一般。因此,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可为该疾病患者提供帕罗西汀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实现对临床症状的有效控制,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提高患者治疗效果[6]。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治疗前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血脂等指标下降效果更加明显(P<0.05)。针对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当前临床在糖尿病、抑郁焦虑治疗优先级方面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但是有学者[7]认为,以保障患者长期预后角度出发,应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作为治疗工作首要任务。因此,在该疾病患者中,应首先避免患者受到抑郁影响导致出现自杀行为,同时,应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使患者能够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研究[8]显示,基于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经帕罗西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并且不会对患者血糖代谢产生影响。既往有学者[9]针对这一观点进行研究,选取糖尿病合并轻度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安慰剂、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3个月后,采取帕罗西汀治疗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生命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在6个月后,两组患者在上述指标方面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这说明,在短期内,采取帕罗西汀治疗,患者受益更加明显。同时,还有学者[10]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最新调查[11]显示,采取帕罗西汀不会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产生影响。还有学者[12]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大鼠中,帕罗西汀的应用能够对糖原合成酶激酶-3基因表达进行抑制,有利于改善抑郁症状,但是不会对患者的血糖产生明显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帕罗西汀在糖尿病前期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有学者[13]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伴随焦虑抑郁患者,采取帕罗西汀治疗,患者血糖水平下降明显。总体而言,帕罗西汀在血糖控制效果方面并不突出,但是能够在有效控制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基础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血清皮质醇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血清皮质醇水平改善更加明显。皮质醇属于激素,通过有效检测血清皮质醇浓度,能够判断患者肾上腺皮质代谢情况,进而明确患者生理机能状态。抑郁、焦虑属于心理应激反应,受到该类症状影响,将会使糖尿病患者血清皮质醇呈现升高情况。同时,因为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将会导致患者HPA轴活性呈现调节障碍,进而使患者血清皮质醇出现分泌异常的情况,使患者抑郁症更加严重,并且还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而通过采取帕罗西汀治疗,能够对皮质醇释放进行抑制,能够使患者生理机能得到有效调节。在机体发育过程中,无论处于早期、晚期,均会伴随皮质醇分泌情况,这将会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并且还会对葡萄糖调节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治疗前炎症因子指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指标有所改善(P<0.05)。这说明接受帕罗西汀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症水平。有学者[14]采取动物实验发现,抑郁症属于慢性炎症反应,受到高血糖影响,将会使患者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提升,进而损害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导致患者炎症因子呈现紊乱状态。相关研究[15]显示,借助帕罗西汀治疗,能够对患者神经兴奋性进行抑制,有利于促进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实现对患者IL-6炎症因子生成的抑制,能够促进患者炎症环境改善。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伴随抑郁焦虑患者中,提供帕罗西汀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调节血脂水平,促进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改善,优化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进而降低患者炎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