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辛鑫,周慧彬,林金明
(安溪县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福建 泉州 362400)
人体糖代谢的重要器官为肝脏,当肝脏受到损伤时,糖代谢可发生紊乱。临床上将此类由慢性肝实质损伤所导致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HD),乙型肝炎患者继发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1]。从相关研究结果中[2]可以看到,当患者存在糖尿病时,可加重肝损伤,加快肝纤维化的进程,增加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的发生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患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人数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3]。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药物治疗是此类患者常用的方式之一,临床上常见的药物为恩替卡韦以及阿德福韦酯[4]。不同药物在应用过程中所获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基于此,本文于安溪县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选择了60例肝源性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其分别实施两种药物并探究其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选取安溪县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源性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利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和观察组(利用恩替卡韦治疗),各30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8~69岁,年龄均值为(55.23±2.89)岁;肝功能:GGT(245.89±10.52)U/L、AST(130.53±5.21)U/L、TBil(104.08±2.54)μmol/L。空腹血糖(12.14±1.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6±1.05)%。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9~70岁,年龄均值为(56.31±2.98)岁;肝功能:GGT(245.86±10.56)U/L、AST(130.54±5.23)U/L、TBil(104.11±2.58)μmol/L。空腹血糖(12.16±1.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8±1.08)%。对比两组人员的基线资料,组别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1)所有纳入研究的人员均符合疾病相关诊断,明确为肝源性糖尿病合并乙肝;(2)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配合度,能够正确理解相关内容;(3)研究前均详细告知研究具体内容。排除标准:(1)糖代谢紊乱的原因由药物引起;(2)过敏体质或对研究中所使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3)临床基本资料不完整。本研究经安溪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纳入研究的人员均接受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展开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所纳入人员接受阿德福韦酯[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51,10mg/片)]进行治疗,一天服用一次,每次服用药物剂量为10mg;观察组所纳入人员则接受恩替卡韦(海南中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64,0.5mg)实施治疗,一天服用一次,每次服用药物剂量为0.5mg。两组人员均连续治疗6个月。
治疗效果:两组人员分别接受不同的药物治疗后,评估其整体疗效,若药物服用后患者肝功能处于正常水平,血糖检测无异常情况为显效;若药物服用后检测患者肝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且血糖检测无异常情况为有效;若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血糖检测异常为无效。肝功能指标:检测两组人员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包括谷氨酰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两组人员的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
表1 不同方式干预下治疗效果的对比[n(%)]
治疗前,肝功能三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不同药物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的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处于较高水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糖水平的对比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场所,当肝脏因疾病受到损伤时,葡萄糖代谢也可存在问题,损伤患者的身体机能[5]。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部分人员可出现糖尿病[6]。我国患有乙型肝炎的人数较多,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率居于较高水平,疾病的合并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患者所面临的风险,若临床未给予及时治疗,疾病可进一步发展,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7]。分析临床治疗情况来看,常使用的药物有恩替卡韦以及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酯作为一种新型抗HBV药物,可有效终止HBV-DNA链的延长,观察临床应用情况来看该药物存在服用剂量过大的弊端,容易为机体带来一定的负面反应,血磷水平由此可出现下降,升高血清肌酐水平[8]。该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的时间较长,服用人数众多,多数人群对阿德福韦酯已产生耐药性,因此该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临床疗效不佳。恩替卡韦作为一种强效高耐药基因屏障和肝内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对血糖代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对肝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协助患者获取正常的肝糖原代谢[9]。当人体口服恩替卡韦时,药效发挥速度较快,人体可快速吸收降解药物[10]。从相关研究结果中[11]可以看到,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抗病毒作用较好,有助于肝脏炎症状态的缓解,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血清炎性因子。该药物主要是通过肾脏进行代谢,不良反应较小,具备较高安全性。与阿德福韦酯药物相比,恩替卡韦具备更高的临床价值。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到,观察组人员治疗后所获疗效、肝功能以及血糖水平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罗茜[12]等人研究所示,观察组所获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3.33%,组别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结论一致。由此可以看到,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可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该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糖原代谢的正常状态,对血糖水平有更好的控制作用。
结合以上内容可看到,目前临床上乙型肝炎患者发病人数较多,部分患者可合并肝源性糖尿病可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肝功能的改善,降低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