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丽
摘要: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护理用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0例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实行快速康复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术后康复效果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措施、护理技术、护理水平等护理满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12、24、72 h的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康复优良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術前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出院时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加快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疼痛,整体护理质量佳。
关键词:交叉韧带断裂;快速康复护理;术后康复
韧带是关节的重要结构,而交叉韧带是位于膝关节上的韧带,也被称作十字韧带[1]。交叉韧带可以稳定膝关节,但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受到伤害,严重时会发生断裂。交叉韧带断裂会使患者膝关节活动受到限制,临床通常采用关节镜下韧带修复重建术治疗[2]。该手术存在较大的创伤性,术后患者会面临较长的恢复期,且需要长时间制动,以促进韧带的愈合[3]。但长时间的制动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关节功能,引发关节功能障碍,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4]。快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5]。本研究旨在探讨快速康复护理用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0例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50.47±2.06)岁;病程1~15个月,平均病程(8.46±1.97)个月;交叉韧带断裂部位:左侧17例,右侧1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50.94±2.43)岁;病程1~16个月,平均病程(8.83±1.74)个月;交叉韧带断裂部位:左侧19例,右侧1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交叉韧带断裂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交叉韧带断裂;存在手术指征;单侧断裂;患者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存在保守治疗指征;伴随骨折;患侧神经严重受损;合并骨肿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
评估患者术后状态,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核对医嘱,在无菌环境下配置液体并进行输注,多观察患者伤口情况。
1.2.2 观察组实行快速康复护理
选取快速康复护理小组成员,康复护理在进行时需要有医生的配合,组织成员学习快速康复护理内容,学习后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
仔细核对医嘱,注意患者的用药过敏史,及时提供补液和消炎治疗。术后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让患者适当进食,可以先适量饮用一些水,能满足机体需求。
遵医嘱给患者注射帕瑞昔布钠,以静脉泵入的方式给药,每日2次,术后3可以停止泵入。患者睡觉前可以饮用一些热牛奶,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
如患者术后护恢复情况良好,可以下床进行一些简单的锻炼,建议从站立开始,然后循序渐进进行更加复杂的功能锻炼,慢慢提高运动强度,指导患者练习股四头肌。
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要过于劳累。指导患者进行行为功能锻炼,如高抬腿、屈膝、压腿等,每天锻炼2~3次,每次持续15 min左右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者,了解疾病康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嘱咐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韧带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评价表进行评估,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措施、护理技术和护理水平等内容,每个项目满分30分,总分120分。(2)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评分:使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数在0~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3)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将患者康复效果分为3个等级,包括优、良好、差,依据康复效果优例数与良好例数的总和计算康复优良率。(4)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Lysholm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措施、护理技术、护理水平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12、24、72 h的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康复优良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出院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交叉韧带在膝关节结构功能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关节功能稳定的关键[6]。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的损伤,不仅会影响膝关节的功能活动,还会伤害到局部的神经、血管以及神经组织,随着血液的渗出,局部会出现水肿[7]。交叉韧带断裂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存在手术指征的患者可以在关节镜的引导下进行韧带断裂重建,恢复韧带的形态和功能[8~9]。
快速康复护理是新型的护理模式,是针对手术患者而提出的护理理念[10]。快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的进程,从而早日康复。在术后早期,鼓励患者进食,给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液体;积极提供镇痛措施,降低患者的疼痛,以维护正常的生活质量;通过相应的关节功能锻炼,促进患肢血液供应,加快伤口的愈合[11~12]。快速康复护理的主动性较强,能够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让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配合,实现早日康复[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措施、护理技术、护理水平等护理满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12、24、72 h的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康复优良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出院时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加快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疼痛,整体护理质量佳。
参考文献
[1] 牛力洁,王元新,熊小云.基于体医融合模式的运动护理干预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3,37(8):1465-1469.
[2] 谭颜蓉,任玉香,孙文娟,等.早期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康复护理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3,9(7):1305-1308.
[3] 李焕喜,凌雪枚,黄柳苑.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围手术期的护理康复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8):103-106,122.
[4] 师晓静.微信群联合健康指导对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2,46(9):1131-1133,1136.
[5] 曹蒙蒙,潘丽英,孙晨,等.不同模式延续护理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24):2300-2303.
[6] 于瑞霞,陆皓,汉瑞娟,等.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的护理干预对韧带重建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后疼痛和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10):21-25.
[7] 杨丽娟.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5):65-68.
[8] 桂宇芳,范芳芳,吴秋竹.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鞘内重建术的围术期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1):2963-2965.
[9] 曹芳,李国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0):784-785.
[10] 闫丹丹,许岩,顾珊菱,等.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效果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6):1279-1281.
[11] 马丹,丁清和,叶勇光,等."快速康复护理"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康复临床疗效的探讨[J].心理医生,2018,24(15):303-304.
[12] 雷宾.关节镜下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4):37-38.
[13] 秦广珍,郭玲,刘华,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中西医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9):119-120.
[14] 熊祯,梁群,李菲.中医五音疗法联合快速康復护理在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6):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