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朦胧诗人的理性思考

2023-10-08 02:44:46
美文 2023年20期
关键词:致橡树舒婷鼓浪屿

1.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最初寄给杂志时却收到了退稿信,而后寄给编辑邵燕祥时才得以在《诗刊》上发表,对此舒婷说——

有许多业余作者,收到退稿信后,就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如果我当时就气馁了,说不定一生不会搞文学了。是靠像邵燕祥老师这样有眼光、有胆量,同时也有意识培养青年作者的人的大力支持,我的诗才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2.对诗与散文这两种不同的文体,舒婷说——

在写诗的同时,我也写散文,散文是对语言的松绑,因此写散文更轻松。1997年我写了一首《最后的挽歌》,觉得自己写诗会告一个段落。

我写诗非常仔细认真,但写散文却非常放松。有时候写诗歌,没有想到合适的字、词,就会停下来,等我找到了再填进去,突然就成了散文。我自认写诗时在语言上有“洁癖”,追求字词通俗唯美,每次写诗就像被“凌迟”一样,以至于我一年最多也不过10首,写《会唱歌的鸢尾花》那个月我瘦了5公斤。与诗歌相比较,我写散文最大的享受是语言得到了松绑,就像平和地散步,让人很舒服。我觉得散文是让人放松和身心愉悦的文体,无论写什么我都很真实,我听从自己心灵的召唤。散文才是我写作的老本行,可是,走来走去,人们还是当我是诗人。这两种文体在价值上应该有所侧重。我不愿也不能在我新裁的布衣下,露出旧装的棉袖。如果它们暗香相溢,那是我的气脉所致,是刻意追求不来的。从前写诗纯粹发自内心,不知道它是“大我”还是“小我”,而今写散文依然是来自本能。

3.舒婷谈起《致橡树》发表前后的一些故事——

1977年的初夏,当时的鼓浪屿并没有很多游客。在一个夜来香弥漫的晚上,我陪着我的老师蔡其矫在鼓浪屿散步、闲谈。他的一生有过很多坎坷经历,他与我聊他遇到过的女性,他说有的女性漂亮,但没有头脑;有的女性有头脑,但又不漂亮;还有些女性既漂亮又有才华,可是不温柔。我听后很生气。怎么男人看女人的眼光那么挑剔?又要温柔,又要漂亮,又要有才气。女性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也对理想中的伴侣有所希冀。所以,那天回到家,我一口气写成了《致橡树》,我记得那时我还发着高烧。第二天,我就把这首诗送给了蔡其矫老师,在一张废纸上,塞进他的书包。蔡老师与诗人艾青是老朋友。后来,蔡老师就把这首诗带到了北京,给艾青看,还跟艾老说:这首诗是我们福建的一位青年女工写的。艾青看了非常喜欢。据说艾青从来不抄别人的诗,但他竟把这首诗抄在了本子。那时候是1977年,艾青还没有平反,他眼睛很不好,就待在家里,他住在史家胡同,北島天天陪着他。北岛偶然间看到了这首《致橡树》,他就开始与我通信。我现在还保留着他给我的信件。他当时还附了他的五首诗,其中包括《回答》《一切》等诗作。接到他的信件和诗歌令我非常震动,因为当时我只能在边远的福建偷偷地写诗。这些诗还被当时的知青谱成吉他曲,可我不敢说是我写的。有时候,我写好的诗随手放在桌子上被其他人看到了,我只能说那是我摘抄的外国诗歌。我向来孤单得很,可是,接到北岛的信后,我才知道在北方,还有一位与我一样不愿写“假大空”诗歌的人,而是书写自己的想法,这真是理想主义者在互相取暖。我特别激动,顿时觉得更有勇气创作了,于是,我们就一直通信。

4.舒婷谈起《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发表前后的一些故事——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与《致橡树》之间还有一点关系。《致橡树》发表以后,邵燕祥老师就通过蔡其矫老师给我带了话,他说:舒婷是你们福建的青年诗人,请她有好的诗作就向 《诗刊》投稿。我当时太年轻气盛,认为《诗刊》太官方,所以没有把邵老师的话当回事。我当时在厦门灯泡厂焊灯泡,在流水线上工作。我还是一名先进工作者,工作很努力。因为我想如果我焊得快,我还能帮助其他工友。当然,我干活很有效率也很利索,也是为了给自己留出空间和时间。那时,“四人帮”刚刚倒台,很多年轻人都觉得祖国的发展很有希望,觉得我们的民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所以,我在焊灯泡的时候,写出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一边工作,一边构思着我的诗歌,所以手被锡纸烫满了水泡。我当时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诗,可现在看也不太喜欢了。当时写完以后,我就把它给了蔡其矫老师,寄到北京。蔡其矫老师读后也觉得不错,就抄在格子稿纸上,寄给广东名叫《作品》的杂志。在八十年代初,《作品》——是一本思想开明的杂志,像孔捷生《在小河那边》等很有争议的作品都是在这本杂志上发表的。可没想到这首诗寄到《作品》那里,却遭遇了退稿。蔡其矫老师就把退稿信和诗歌一起寄还给了我。我记得非常清楚,退稿信上写着:这首诗写得晦涩低沉,不符合青年女工的本色。我很不服气,我本就是一个青年女工,天天在流水线上工作,你只是一位编辑,凭什么说我不符合青年女工的本色呢?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诗刊》邵燕祥老师的约稿,于是,我就把这首诗连同《这也是一切》和《四月的黄昏》,像插扑克一样插在一起,寄给了邵老师。那时带着些孩子气,请他为这件事评评理。那时,《诗刊》的7月号已在编订中。《诗刊》的审核周期很长,如果走审核程序,至少要等半年。邵燕祥老师当机立断地将别的诗抽掉,把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 《这也是一切》安插进去,发表是在1979年的7月号上。在第四届文代会上,孙道临先生朗诵了我的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孙先生朗诵得很感人。从那之后,我的名字才被公众所熟知。

5.名字被众人熟知后,带来了一些生活上的影响,舒婷说——

我家地址曾被印在鼓浪屿的导游地图上,我抗议过,因为总是被游客一大清早敲门,去开门时,他们会说:舒婷老师,……还要赶飞机,可不可以跟我们照个相?大家可以想象,早上六点钟,我还没有洗漱呢!因为我的抗议,现在鼓浪屿的导游地图就把我家地址抹去了。但是,现在我还常听到导游在我家巷口拿着话筒在咕噜咕噜地说,具体说什么我听不清,但总是隐隐约约地听到“致橡树”三个字。还有次,我在国内的酒店住宿。大堂经理看到了我的登机牌,就问:请问您是写《致橡树》的舒婷吗?我在结婚的时候就是读你的诗。于是,我就开玩笑似的问他,那你和太太现在还好吗?

我这么说,不是给《致橡树》做广告,因为我不认为它是我写得最好的诗。如果在座的同学还能记得《致橡树》,或许都是你们中学语文老师的功劳,因为一般来说,他们那一辈人都是我的读者,而且他们大多也比较喜欢我的诗作。所以,在给你们上课的时候,他们倾注了他们的感情和年轻时的梦想。而你们,因为能体会到老师们的热情,也就把这首诗记住了。这首诗之外,我还写有《神女峰》。很多女孩曾跟我说:舒婷老师,……等不到我生活中的橡树。于是,我就写了《神女峰》等。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对 《致橡树》的纠正,或者说是一种弥补。

6.谈起自己生活的地方,鼓浪屿这个只有1.87平方公里的岛上,舒婷说——

自己过着像老年人一般的生活。我喜欢写岛上的动物和植物,写岛上的建筑,写人文、风情。鼓浪屿没有自行车和汽车,只能步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是邮局的,但是一来山路崎岖,二来行人都走在路中央,不习惯给自行车让道,久而久之,邮递员也不骑自行车了。可惜的是,现在游人越来越多,岛上的商业气息也越来越浓了。

7.对于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舒婷这样回答——

大部分人把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致橡树》当成我的代表作。如果你们问我:这是不是你最好的作品?我一定说“不”,但我也不愿伤害我的读者的感情。比如说有一些编辑想把《致橡树》改编成歌曲,前提是要改动一到两个字以适合演唱,但我没有同意,即使他们提出的酬金很高。因为,我考虑到很多人都对这两首诗有了感情,特别是我的老读者。还有个电视剧名叫《相思树》,制片方想要把剧名改为《致橡树》我也没有同意。

猜你喜欢
致橡树舒婷鼓浪屿
舒婷《致橡树》(节选)
金桥(2021年11期)2021-11-20 06:37:38
鼓浪屿
“海上天堂”鼓浪屿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1:56
舒婷的鼓浪屿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致橡树
鼓浪屿:迷途在这里
中国三峡(2016年6期)2017-01-15 13:59:14
高中语文中《致橡树》文本细读兼论当代意义
平行研究视角下的《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之比较
诗人舒婷的爱情故事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07
诗,我喜欢舒婷
北极光(2014年7期)2015-02-09 1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