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路径思考*

2023-10-08 08:30朱晓航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河南省服务

朱晓航

(洛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1]。近年来,河南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方针,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工作重心,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虽然河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复杂严峻的问题,亟须有关部门和机构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思路,开展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1 河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

河南省坚持以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加快推动各类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搭建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平台,构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显著提高了群众的文化满意度。

1.1 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河南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及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印发了《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管制建设基本标准的通知》和《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标准的通知》,制定和规范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标准和相关运营管理标准,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河南省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构建系统完善的公共文化政策体系,为扎实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保障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为河南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此外,河南省还印发了《关于印发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职责分工的通知》,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组长,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等21家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1.2 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提供财政保障

2019年3月,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专项资金类型,提出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坚持省级引导、市县统筹、突出重点、绩效导向、专款专用的原则。2021年2月,河南省财政厅出台了《河南省公共文化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按照“系统完整、合理划分、统筹现状、考虑长远”的原则和“谁组织实施的事项,谁承担主要支出责任”的思路,对改革前行之有效的事项进行归纳确认,把政府收支科目“20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反映的公共文化事项全部纳入划分范围,实现了公共文化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全面覆盖。“十三五”期间,河南省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中的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累计安排566.87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加162.41亿元。相关统计显示,2020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事业费达33.27亿元,比2016年增加10.97亿元[2]。

1.3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逐步形成

河南省不断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速度,目前已初步构建省、市、县(区)、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64家,阅览座席数6.2万个,每万人拥有图书馆建筑面积75.3平方米,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3,409万册,人均藏书量0.35册(件),总流通人次4,295万人次,图书外借册次2,465万册次,公共图书馆获得财政拨款55,535万元,总支出57,976万元,人均购书费用0.628元,购书支出占公共图书馆总支出的10.4%。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2,9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662人,公共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0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458个,从业人员共14,13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800人,开展文艺活动68,620次,举办训练班次29,049次,培训人次199万人次,财政拨款83,330万元,总支出85,795万元,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67平方米。

1.4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成果显著

河南省积极打造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综合平台,于2020年上线的“文化豫约”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管理综合性平台,具有资源建设、供需服务、效能评价等应用功能。该平台可提供云剧场、云课堂、云阅读等公共文化云服务,共招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1,324家,审核上线121家,供给产品500余个。截至2020年11月6日,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量达1,382,123人,在线场馆数3,412个,开展网络直播581场,直播累计点击2,000万余人次,在线活动产生的订单数达163,452个。此外,河南省在30个试点县开展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试点工作,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了省辖市和30个试点县的数据上线,初步构建了省、市、县(区)、乡、村五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架构。

2 河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公共文化服务协调领导机制运行不畅

目前,河南省范围内都已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协调领导机制,但机制运行效果不好,部分地市协调领导小组的成立文件上仅显示单位,不显示人员姓名,难以发挥地区协调领导小组应有的作用。此外,河南省各地的协调领导小组普遍没有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存在管理混乱、多部门职能交叉、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

2.2 未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指无论地域、收入、民族、性别及其他身份差异,全体公民都能获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由政府和公共文化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机会和结果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3]。河南省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公共文化资源不均衡现象,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较高、服务门类较多,而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服务门类较少、服务效能不高;北部区域相比南部区域发展较好,西部区域相比东部区域发展较好;针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针对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措施不够完善,难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2.3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不高

河南省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河南省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对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投入较少,受财政限制,部分地区无法建立统一的数字服务平台。二是数字文化资源分配不均。成本与服务质量的矛盾是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矛盾,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分配不均,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三是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不足。河南省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部署,各地建设的服务平台各自为政,没有有效整合资源,难以实现共建共享[4]。

3 河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3.1 健全公共文化保障机制,实现高效发展

河南省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较少,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人均文化事业费仍不足全国人均事业费的一半。因此,河南省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把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纳入各级政府预算;实现公共文化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全面实施公共文化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强调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提高对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文明城市建设、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考核指标体系等,并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业绩作为干部调整的重要依据;开通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绿色通道”,鼓励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担任“文化村官”。

3.2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实现均衡发展

“十四五”期间,河南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即弥补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短板,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普惠化[5]。河南省应要求各地县(市、区)严格执行《河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结合当地实际编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完善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体系,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过合作共建、区域文化联动等形式,统筹好相对贫困区域和非贫困区域的协调发展;鼓励群众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建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开展“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以文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3.3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实现精准发展

“十四五”时期,新兴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必须关注最新的科学技术,积极参与技术变革与创新,推动“科技+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创新。因此,河南省应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相关数字平台建设,鼓励各地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要求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树立线上服务理念,依托抖音、微信、微博等平台开展网络歌曲教学、阅读比赛、广场舞比赛等活动,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整合省、市、县(区)、乡、村等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动中原城市群、洛阳都市圈的区域文化联盟建设,通过资源共建共享、业务互动协作等手段,进一步推动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河南省服务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