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文科人才培养制度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制度创新研究*

2023-10-08 08:30苏杰初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文科学科图书馆

苏杰初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4)

1 背景

2018年5月,教育部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上提出,我国要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培养卓越拔尖人才,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1]。2020年的《新文科建设宣言》以“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为原则[2],对新文科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新文科建设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有关新文科的内涵、建设的意义和路径等方面的研究。例如,王铭玉和张涛认为新文科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具有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等新特征,新文科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更新升级[3]。吴岩指出,新文科建设不仅为其他学科建设注入了新元素,还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4]。安丰存和王铭玉认为,新文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尊重文科的本质特征,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5]。可见,新文科建设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为国家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文科人才。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文献资源中心,还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目前,高校图书馆如何对接新文科建设,充分发挥对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已成为图书馆界关注的焦点。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分析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机遇,并深入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和改革路径。例如,蔚海燕和李旺认为,图书馆应遵循新文科建设逻辑,以数据服务确立在新文科建设中的“中台”地位[6]。郑金萍认为,高校图书馆要以新文科建设重塑学科服务模式,以大数据思维进行服务创新,为新文科建设提供高效、精准、专业的学科数据服务[7]。刘艳红认为,图书馆需要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进行服务变革,以满足新文科用户的服务新需求[8]。赵彦盈认为,高校图书馆应从学科馆员能力提高、学科协同、技术融入等方面助力高校新文科建设[9]。贺芳从资源建设、知识服务、数据素养教育等视角提出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路径[10]。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主动对接新文科建设的主要通道,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制度是新文科人才培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制度创新是实现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图书馆存在学科服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11],部分高校图书馆存在学科服务制度不完整的情况[12],学科服务制度与学科建设需求脱节[13]。因此,学科服务制度创新问题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亟须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基于相关的研究成果,厘清了新文科人才培养制度内涵及其对学科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深入探索了学科服务制度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培养高质量新文科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新文科人才培养制度的内涵

人才培养制度主要是指与高校教育、教学过程和活动相关的制度、规则,人才培养制度的确定与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14]。《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加强师生心灵沟通,促进拔尖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注重个性化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形成整体的知识观和智慧的生活观”[15]。由此可知,新文科人才培养需要尊重人文学科的价值理性和人的本质属性,营造适合学生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的培养环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人文情怀培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6]。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属性在形式上表现为人的社会性,在内容上表现为自觉自由的实践活动,即人的本质属性就在于人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因此,新文科人才培养制度是指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新文科人才,所制定的一系列与人才教育活动相关的制度及规则的总称。

人才培养制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行为导向作用[17],因此,新文科人才培养制度与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新文科人才培养制度是新文科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具有行为导向、资源优化、文化传承等功能。行为导向是指以制度的形式为师生提供思想和行为模式,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秩序。资源优化是指通过新文科人才培养制度促进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人才培养的资源保障体系。文化传承是指以高校文化制度体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把高校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融入新文科人才培养各环节,营造良好的高校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氛围。

3 新文科人才培养对学科服务的新要求

新文科人才培养对学科服务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新文科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支持。高校图书馆应以新文科建设的要求、目标为导向,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构建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支持体系。二是为高校师生的科研提供保障。高校图书馆可加强与院系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全生命周期学科服务制度,为高校师生的科研提供专业的资源服务。三是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支撑。高校图书馆应以学科服务平衡高校学科间的利益关系和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校学科协调发展,为新文科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学科服务已融入高校教学体系、科研体系和学科体系,学科服务制度是新文科人才培养制度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以人为本,构建科学的学科服务制度;强化学科服务制度的多主体性,为师生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激发新文科人才的创造热情;营造尊重自由个性的服务氛围,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服务品牌,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科研需求。

4 基于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学科服务制度创新路径

4.1 融入顶层规划培养新文科人才的创新思维

新文科人才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其认识、实践活动中对认识、实践客体的分析、判断、论证、质疑、改造的思维之素质能力”[18],具有知识性、差距性、积极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创新性思维是指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新的方式思考,得出不一样的且具有创造性结论的思维模式。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做好顶层设计,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获取学校的政策、资金支持;以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为主题,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征文和知识竞赛等常规性学科服务活动,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当代复杂社会问题的分析、判断、论证、质疑、解决能力;在举办讲座培训、学术沙龙、信息检索竞赛等学科服务活动时,把培养创新思维融入活动的各个环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设仿真社会问题场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9]。

4.2 以传承精神文化培育新文科人才的道德品质

高校图书馆可构建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学科服务制度,弘扬和传承高校的精神文化;以文化传承为宗旨,引导学科馆员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提供者,提高文化育人的成效。

立德树人是新文科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20]。信息素养课是立德树人的有力抓手,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构建培育新文科人才道德品质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具体措施如下: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设计信息素养课教学内容。强化价值引领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要牢牢把握文科教育的价值导向,全面推进信息素养课程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二是采用人文素质养成的教学方式,提升信息素养课的价值认同[21]。立德树人强调的是文化的认同、内化和践行,既是心理过程,也是实践过程。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以新文科人文素质养成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认同转化为思想认同。三是实施过程性评价,提高信息素养课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22]。新文科人才培养强调回归人文教育,注重现实生活和国际社会环境应对的素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点滴积累的过程,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坚持以德为先原则,注重过程评价,提高信息素养课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猜你喜欢
文科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图书馆
“超学科”来啦
孙文科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