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实验研究

2023-10-07 03:11刘欣然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心理健康大学生

刘欣然

摘  要:户外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在教育行业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实践大量涌现。户外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非智力技能发展,还可以让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切实提高幸福感。文章从户外教育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结合具体的实验数據,明确具体的户外教育措施,以期不断提升户外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户外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2-0185-04

户外教育在飞速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相关教育活动大量涌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但户外教育在国内的推行时间相对较短,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还需要展开具体的实验和试点,根据具体的教育成效进行判断,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从而让户外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情况,让户外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户外教育的内涵及作用

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围绕户外教育开展相关探索,在解决学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实践中,户外教育可以使学生亲历真实的社会与自然情景,让教师与大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户外教育是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念相吻合,更接近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在户外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能不断进行对话、交互,保证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从而实现自我疗愈,获得自身成长的动力,完成情感和心理的宣泄。

在现代观念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下,户外教学内容日益充实,随之产生新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念。户外教育是一种在户外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感知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得到了有效锻炼,交互作用突出。户外教育也可通过家庭单位展开,利用多种教育形式,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质量。户外教育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拓展,是一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关键在于把理论和实际相融合,围绕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实施,充分发挥户外独特教学条件的优势,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二、户外教育在大学教学体系中的发展现状

在长期的发展中,国内外户外教育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在大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国外户外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具体特点如下:第一,户外教学受到了高度重视,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制度,一些国家甚至建立了专门的户外教育机构,并逐步把户外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中。第二,教师有很强的实力。加拿大等国已在大学开设了户外教育专业,为大学生提供技术能力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自主开发的大学生户外教育项目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各国在地理、民俗、教育理念、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色。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户外教学活动。第四,户外教育的产品具有鲜明的题材性,有利于保证父母在进行户外教学时的选择更为科学。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影响,也为其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和保障作用。第五,户外教育场所与设备的广泛、共享等特点明显。有些国家的青年可以通过户外教育来进行跨界旅游,例如圣地亚哥徒步、阿尔卑斯山环游等,这些活动都具有很强的弹性和多变性,可以提高年轻人的学习热情。

从国内户外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具体特点如下:第一,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拓展锻炼,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理机能,增强他们的抗压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第二,教育学生尊重和爱护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生态环境观念,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掌握户外活动、防灾减灾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第三,把“做中学”和“学中做”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理论运用和问题的解决能力,使他们从中获取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保证学校的教学成效。第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业余爱好,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第五,提高团体合作与社交的适应性,引导学生自觉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加强团体和社会责任感。

三、户外教育在大学教学体系中的具体效果

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教师要针对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过以往的案例分析发现,户外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明显紧张情绪的人,如语言沟通困难和适应困难的人。但在实践中,户外教育的功能与价值如何得到充分利用,有待深入探索与剖析。体育活动应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为首要目标,也应注意克服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在户外教育中,可以创造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帮助个体更好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修复和自我成长。通常来说,户外教育分为单人游戏和团体游戏两种。户外教育可以更好地吸引大学生,通过设计大学生群体喜欢的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大学生通过运动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社交、情感、学习等多个层面的技能。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户外活动的帮助下,大学生既不会抗拒老师,又能治愈自己。

为了提高户外教育的效果,本研究对学生展开了网络调查,重点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程度,学生对户外活动的态度,户外活动氛围以及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的状态。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为后续开展户外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74.58%的学生能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户外活动,还有5.14%的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对心理健康加深了解。在调查学生对户外活动的态度时,28.64%的学生对户外活动非常满意,58.65%的学生比较满意,也有2.71%学生并不满意。剩余10%的学生对户外活动没有看法。虽然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学生对教师课程的满意度较高,但依然有部分学生并不认可户外活动,整体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

四、户外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随着户外教育的发展,将其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可以使户外教育从心理辅导向精神发展转变。

(一)在户外教育中要有清晰的教学目的

户外教育分为两种,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户外教育实践中的内容进行细微的调整。如针对存在心理紧张和语言沟通障碍的學生,所开展的户外教育应具有特殊性,如创造一个专属于学生的特殊精神世界,进行有目标的精神辅导。体育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为基本目标,开展体育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的身心问题,又要注意发掘其正面的精神素质。在开展课外活动的同时,还要为有问题的学生寻找出路,通过多种教育和教学手段,使其发生积极变化。例如,一名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出现了“分离”的忧虑,在校园里乱踢乱撞、痛哭流涕,可以用音乐、阅读等多种方法来解决,但都是权宜之计,教师可以在户外模拟校园环境,让他们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与同学们融洽相处。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塑造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更好地接纳大学校园,培养坚强的信念和正面的思维,并从容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在户外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盲目性、随意性和低效性,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引导。其次,要建立一个多样化的师资队伍。户外教育既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转变教学观念、方法,在户外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求户外教育的专家能够在风险管理、团队建设、技能提升等方面发挥其特长。户外教育团体的规模对其执行的成效有很大的影响。沃尔什相信,最好的户外教育应该是10个人,最好是7—15个人。这不仅是为了保障团体的多样性,也为了防止“小圈子”的存在,能有效地化解团体内部的矛盾,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及时的回馈。在户外教育方案的编制中,教师应充分地了解受试者的特点、兴趣和偏好等方面的影响,地点要素的选择主要是由其天然的地理环境和新颖性、吸引力等方面来决定[2]。

(二)在户外教育中要有特定的情景内涵

以户外教育为基础,教师在校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进一步加深对原有课程的理解,突破常规限制,引进多种户外课程。从学生情感体验、人格特质、成长环境等几个维度出发,对其进行全方位剖析,发掘其内在的真正情感。许多学生在校园里不会进行积极的沟通,针对上述情况老师利用心理疏导和心灵沟通的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但是从实践效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3]。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户外活动营造学生们喜欢的情境,用提问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敞开心胸,与他人交流。在此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户外教育的设计,指导他们正确地理解自己,逐步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他们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在校内进行适应培训,主要包括合理与异性交往、意志力和自信心的培养,并结合各种户外教育的内容,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对待自己的学业和人生。另外,在进行户外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倾听、沟通、合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领。户外教育中的教学行为并非预先设定,而是一种动态的产生,这要求老师具备很好的教学才能,将反思意识与情境意识融为一体,具备适应性和灵活性。有些老师可能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教室,他们如何进行教育,他们的教育模式和思考模式使他们在户外教育情境下感到不知所措。在常规教学中,老师掌握教学过程、答案标准化、结果可预测。而户外教育则是师生的合作探究,户外教育的“户外活动”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系统性、非线性等特点,尤其注重课程的教学。户外教育教学是以现实为基础,以问题为根本,以即时为特色,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户外教学的老师发挥着“引导讨论,及时反馈,咨询师与助推器”的作用,能创造一个融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指导学生对自己在户外的体验进行正面的思考。教师应保证户外教育的开放性,提倡平等交流、自我管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促使其积极主动,与自然、社会、自我进行深入交流[4]。

(三)在户外教育中要有完善的教学体系

户外教育需要一个完善、科学的工作流程,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现实的教育和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优化,要根据他们在户外教育时的表情和行为来创造符合他们现实需要的活动。在户外教育中,应做到因材施教,营造一种可互动的、可供学生参与的户外教育环境。在户外教育中,学生的心理评估还有待更好地落实。评估内容应该包括自信心、自控力、耐力、适应能力、情绪调节能力、交往能力等。评估标准以诚实、正直、正直、率真等正面的精神素质为主要衡量标准。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提高户外教育活动的整体水平。户外教育能使学习呈现出多种形式,如合作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等。对室内学习和户外学习进行对比,有助于优化户外学习方式、发挥教师在户外教育中的作用以及推动户外学习的评估。户外教育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多维的交互空间,实现了多层次、多主体、多空间的交互。这种现象在一人一组、一对多中很少出现。

在户外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性。户外的教学是指学生的实际行为和学生的社交行为。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相互建立的互动关系。第二,真实性。户外教育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现实的环境,它是在文化、社会性价值和行为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三,全面性。户外教学要让参与到户外教育的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而不只是单纯地去学习。第四,探索性。户外教育强调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等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并使其初步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式,从而使其在研究中得到知识与技能的成长[5]。第五,区别性。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他们的不同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学习效果。第六,协作性。户外学习是一种由教师、专业户外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协作学习团体。个人需要与集体目的相结合,构成一个具有特定目的的共同体。共同体内的团结可以创造一个正面的气氛,并能促进人们的真实情感交流。户外活动是一次冒险之旅,其价值意义就在于师生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创造知识,共同体验探索之旅的艰难与喜悦。

(四)户外教育要做到科学总结评价

户外教育的评价不能照搬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应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在户外的观察、感受、思考和收获。对于学校的管理人员和老师来说,要建立一种以实证为基础的评估氛围,关注学生学习进程,以及如何将书本上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融合。通过观察、档案袋、口头交流和书面报告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运用多种“证据”来判断大学生在户外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上的改变。因而,在户外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展示、小组讨论、学习日记、辩论、录像等形式表现出来。多元的展示方式也能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更为完整、更具立体感的认知,从而了解自身的变化[6]。

参考文献:

[1] 方彬彬,王延婷. 自我效能相关量表在国外青少年户外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0(02):91-98.

[2] 胡洁,罗春艳. “双减”背景下青少年户外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8):82-84.

[3] 陈昆仑,李璞,刘小琼,等. 西方户外运动研究进展:历程、内涵与议题[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1,37(06):42-51.

[4] 杨汉,罗先斌,陈淑红. 青少年户外教育安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4):82-93.

[5] 何树彬. 发达国家户外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上海教育科研,2021(03):46-52.

[6] 龙继军,曾亦斌,张少生. 美国青少年户外教育发展的现状、特征与启示[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02):38-43.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PLC的冲压成型自动化教学实验系统设计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