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朝艳 龚妮
摘 要:信息技术发展,5G时代已然到来。5G的广泛运用使得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在教育行业乃至各个行业领域发挥着愈发关键的作用。就高校而言,图书馆承担着给学生及教师提供便利的研究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任务,智慧信息服务也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得以建立,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加智能而便捷的服务,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图书馆价值。文章从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含义及特征入手,分析了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体系功能,深入探究了5G技术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提出了5G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体系创新策略,旨在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为教育改革提供助力,更好为师生提供资源服务。
关键词:5G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2-0032-04
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愈发向多元化、信息化、智慧化方向发展,而智慧化的环境也极大便利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在此背景下,用户能够更有针对性地精准获取学习资源,并高效构建自身的知识及人际网络,而在智慧教育理念下的学习方式也必然促进教育的创新性发展。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功能是为高校师生提供教育服务,故其在5G时代更应积极提供智慧信息服务,提高师生学习研究的效率和质量。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的专业性以及针对性更强,目标用户的信息素养也更高,因此后者必须认清自身的服务理念,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为目标,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为教育改革提供助力,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界定
智慧属于高级思维能力,具有学习性和创新性,而智慧学习的最主要目标是帮助学习者继续发展智力、提升创造力,属于新型学习方式之一。图书馆智慧服务意在通过更加智能、智慧的方法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具体可以分为知识型、智能型以及理念型服务。总之,高校图书馆智慧学习服务是高校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发展智慧学习为重要目标,为师生提供智慧学习环境,培养师生智慧与能力的服务模式,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条件和丰富的学习工具,营造高效学习场所[1]。
(二)特征分析
1. 服务模式智慧化
在5G背景下,图书馆将提供知识型和智慧型服务,其中智慧学习服务不仅包括智慧型学习工具,也包括智慧型学习内容。高校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5G技术进一步实现智慧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优质学习环境,并向用户提供智能推荐、个性定制以及可视化图谱等多种智慧化服务,帮助学习者更精准快速搜索信息的同时,满足其多种信息需求。在智慧学习服务模式下,图书馆应作为主动方,通过5G技术分析和搜索用户信息及特点,主动提供智能服务[2-4]。
2. 服务结构系统化
高校图书馆主要有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以及图书馆人三大要素。高校图书馆智慧学习服务模式的构建需调整和优化这三者间的关系,实现服务结构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利用5G信息技术创造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实现智慧服务,使学习者在图书馆内能够享受便捷性、预知性的人性化智慧服务。
3. 服务类型多样化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以静态储存式服务为主要功能,且各项工作以馆舍和书籍为中心。而在5G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建设更加重视智慧型服务的提供,其中既包括咨询服务,还包括学习社区交互管理、导航、虚拟空间构建等,系统性更强,能够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不仅如此,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将5G技术融入其中,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智能性,通过智能设备为学习者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习者打破时空桎梏,全方位、全时段地享受图书馆服务,还可以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压力,减少人力资源投入。另一方面,智能学习服务意在构建更丰富的数据库,图书馆能够收集上一位用户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于数据库中进行分析和分类,之后的学习者遇到相似情况便可主动为其提供经验信息,有效解决学习者的学习问题,提升学习效率[5]。
二、圖书馆智慧信息服务体系功能
(一)智慧互联功能
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借助5G技术,而融入物联网必不可少。物联网是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为受众提供高级服务,具有智能性、嵌入性、技术性以及连通性等诸多特点。当前4G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中,且能够满足多数受众的使用需求,但是5G技术以其强大功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凭借低延时、高容量的特点,可以实现物联网设备的大规模连接,最大限度提升通信覆盖范围,对推动物联网发展具有极为强大的科技动力作用,同时也促使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物联网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物联网能够以传感器技术为支撑实现人与设备、人与图书、图书与设备间的交互,构建更为强大的信息网络,生成多样化、智能化学习场景,实现学习者的沉浸式学习、持续性学习,最大限度提升学习效率[6]。
(二)智慧分析功能
通信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已经得到了较长时间的广泛应用,馆藏资源、用户信息、业务流程等数据已经在图书馆中得以大量存储。而5G时代的到来则能够使此类数据成为智慧学习服务的基础,通过智慧分析构建智能高校图书馆。5G的构架包括三个域,即接入云、控制云、转发云,高校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的实现需要经接入云全面管理馆内资源数据;经控制云管理局部或全局,实现开放接口的构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差异性学习需求;经转发云低时延、高容量地传输图书馆海量数据。因此,在高校图书馆智慧学习服务中融入5G技术能够统计和分析海量数据,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对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学习者学习效率具有关键意义[7-9]。
(三)智慧融合功能
智慧学习服务并不仅限于5G技术的应用,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虚拟现实技术可细分为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以及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三类。其中VR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构建的虚拟世界,AR是虚拟与现实的叠加,是二者融合的产物,而MR则是前两者优势的结合,既增强了虚拟世界的沉浸感,又提升了现实世界的实用性,最终实现二者的无缝链接。但是MR实现难度较高,需要综合考量诸多要素,只有保证网络延时低于人体视觉感知延时才能够真正实现身临其境、无缝链接,而传统的4G技术显然难以满足这一要求。
5G技术具有明显的高移动性、低延时性、高频谱速率等一系列优势,能够更大程度地解决延时导致的虚拟与现实融合程度不足的问题,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的沉浸式体验。因此,高校在图书馆智慧信息发展过程中融合5G技术能够通过智能终端更加真实地构建虚拟图书馆或学习社区,帮助学习者充分利用馆内资源,实现沉浸式学习[10]。
三、5G技术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一)提升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
物联网是建设图书馆智慧的基础,但其对数据传输能力、设施数量等均有较高要求,传统4G技术难以满足愈发庞大的数据传输需求,物联网的使用因此受到限制。而应用5G技术,1000平方米内即使同时存在100万台以上物联网设备也能保证整体上传下载速率达到每秒百兆,更有利于实现物联网在更大范围上的应用。不仅如此,5G技术还能推动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在此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必然能够更加准确地协调图书馆、馆藏书籍以及用户之间的关系,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智能服务。
(二)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广泛性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其在各行业、各领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调查,5G技术的使用更是能够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构建移动性更强、覆盖范围更广的网络体系,它将更多建筑以及设备纳入网络之中,确保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即使在图书馆、写字楼等超大场所也能实现5G网络的无死角覆盖。在图书馆智慧建设中应用5G技术能够使本地部署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移植云平台,帮助使用者便捷获取资源,使用多种终端浏览图文、远程查找信息,线上获取图书馆服务,且始终保持每秒百兆的传输速率,不再囿于时间及空间桎梏。5G技术支持下,图书馆服务的广泛性将极大提升,且图书馆资源能够得到更大程度地发挥[11]。
四、5G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体系创新策略
(一)建设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一般涉及文献的传输以及信息检索,功能相对单一。而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于信息服务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严格要求,使用的终端需予以使用者更加智能化的服务体验。不仅如此,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使用者专业素养更强,相互间对于信息传输、资源共享的要求更高,传统的信息服务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需求。对此,高校必须重视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打破学校间、研究者间的信息壁垒,树立零边界图书馆思想,为使用者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信息服务。5G背景下,移动设备、PC以及监控设备等高校图书馆服务终端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获取使用者信息,且5G环境下各个平台间交互性增强,存储速率以及运算能力极大提升,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图书馆的数据管控性能和数据储存性能,这就需要提升信息体量,构建更加系统的图书馆数据库。而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也能够为图书馆提供24小时保障,为使用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智慧服务体验[12]。
(二)构建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
图书馆智能化信息服务体系能够满足使用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在服务体系中能够对使用者的人员信息予以详细收集和分析,提升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同时能够自主自发提供使用者所需的文献信息,极大提高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性、主动性、安全性,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图书馆使用者的认可。另外,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抓取使用者操作信息,进而精准推送其所需信息,提高信息的实用性和实时性,为图书馆使用者构建全新的智能化阅读体验。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在云服务器的支持下可以更大程度发挥5G科技优势,在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的同时,减少使用者设备支出。
(三)打造高度智能信息服务模式
当前多数高校在构建图书馆时已开始重视智慧学习系统的构建,人工智能、无线网络以及5G技术等相继得到运用。但与此同时,图书馆也要重视多种信息技术的综合使用,有效抓取和分析处理有价值的文献内容,同时提升使用者参与积极性,共同构建丰富的图书馆数据资源,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范围和深度,促进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将智能化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作为重点,以构建高度智能的信息服务为最主要目标,为学习者提供更加智慧的现代化服务。5G技术在社会服务、公共事业以及高校教育等领域中具有极强的经济潜能,因此,高校需要在5G环境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对5G技术应用作出分析研究,将其主动融入至图书馆智慧构建中,实现图书馆的智能空间创造、硬件创造及可视化创造,更大程度发挥图书馆应用价值,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信息化人才。
(四)精准定位智能信息服务对象
高校图书馆首先需要划分用户群体,精准定位智能信息服务对象,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以此提升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价值。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智慧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时可以遵循分层建设的原则,即在提供智慧学习服务过程中按照已经划分的用户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并将使用者分为三大类型,即教学型、学习型和科研型,并针对不同用户的差异性信息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智慧学习环境。对于教学型目标用户,智慧学习服务系统可以通过5G技术充分了解用户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以及相关方法,针对性推送与其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对于学习型的用户,高校图书馆则可按照其学习习惯以及专业类型提供知识类信息,主动辅助用户完成课程学习,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便捷性和主动性;而对于科研性用户,图书馆则需要对用户的科研进度予以实时追踪,于初期、中期、后期提供不同的图书馆服务,如从初期的科技查询到中期的课题信息再到后期的查缺补漏,为科研事业发展提供助力[13]。
五、结语
5G背景下,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已经逐渐无法满足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需求,因此若想充分利用5G技术,图书馆需要认识到传统信息技术的局限性并且充分利用已经获取的信息技术,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主动性和智慧性,通过信息分析主动了解用户的学习需求。将5G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并提供智慧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办学的主要趨势之一,这同时也对高校的服务体系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婷,刘淑梅,谢智敏. 智慧校园框架下推动高校图书馆数据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 现代信息科技,2022,6(22):93-96.
[2] 王世华. 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大数据分析系统构建——以上海大学为例[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22,42(06):43-47.
[3] 林淑琪. 5G时代高校图书馆短视频平台运营策略研究——基于32个高校图书馆抖音号传播力的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2,8(18):54-58.
[4] 杨波,朱林,杨立志.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独立学院为例[J]. 办公室业务,2022(13):165-167.
[5] 赵霞琦,张文文. 基于中台架构利用支持向量回归实现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以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06):69-74.
[6] 林锦霞. 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与设计特点及其对用户的影响——基于国内部分重点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调查[J]. 绥化学院学报,2022,42(06):141-143.
[7] 任红娟,刘晏良,杨俊杰,等. 5G技术驱动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智慧化研究[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05):56-59.
[8] 程雅倩,黄玮,金晓祥,等. 5G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自媒体平台多标签文本分类方法研究[J]. 情报科学,2022,40(02):155-161.
[9] 高恬,张琴,任君红. 新技术驱动下的高校图书馆线上服务模式创新策略研究——基于江苏省本科高校图书馆的调研情况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31):63-68.
[10] 刘志军. 网络环境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影响与对策——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 新闻爱好者,2021(09):117.
[11] 张杨. 5G时代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研究——以抖音短视频为例[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02):77-79.
[12] 邵波,许苗苗,王怡. 数据驱动视野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及服务规划——兼论“十四五”时期智慧图书馆发展路径[J].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01):41-46.
[13] 王文韬,虞爱琴,李建礼,等.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变革与趋势:从历代移動通信技术来看[J]. 图书馆学研究,2020(19):58-65.
(责任编辑:胡甜甜)
基金项目:2020年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5G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黔教合KY字〔2020〕127)。
作者简介:邓朝艳(1988—),女,博士,六盘水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管理;龚妮(1981—),女,硕士,贵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