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洪英,夏奉梅,曹 威
(1.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贵州 贵阳 550005; 2.贵州省湿地和公益林保护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1;3.贵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苔藓植物作为高等植物中的第二大类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大部分种类喜湿润环境,是喀斯特生境中重要的先锋植物类群和初级生产者[1-2]。贵州苔藓植物分布种类众多,《贵州苔藓植物志》(第一、第二、第三卷)收录苔藓植物有100科373属1620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位)[3-4]。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承担着湿地资源保护重责,也是公众共享生态绿意空间的重要场域,更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检视窗口。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此前从未做过苔藓植物的系统调查,本次调查能初步探明湿地公园的苔藓植物种类组成,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组成补充数据,同时,为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阳市中心城区西南部(E 106°37′03′′~106°40′39′′,N 26°30′38′′~26°33′52′′),规划总面积1024 hm2。范围包括阿哈水库主体、游鱼河下游及河口段、金钟河下游及河口段、白岩河下游及河口段、烂泥沟河河口段、蔡冲河河口段以及阿哈水库迎水面第一重山脊。湿地公园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承担着贵阳市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城央湿地生态保育,以及公众对生态绿意空间的场域需求。
为全面摸清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和资源分布,笔者于2019—2021年间对该地区重点区域进行了野外调查,共采集苔藓植物标本200余份。调查主要选取环境较好的区域设置样线,对苔藓植物进行普遍调查并采集标本。将标本带回到实验室,把标本逐一展开并晾干,尤其对一些水生、湿生环境的种类,同时将它们进行初步的分科分属,并把一个标本袋内具多个种类的苔藓植物分开装袋并编号。物种鉴定中根据观察到的形态特征,查阅各种苔藓植物分类的工具书、参考书、相关文献等资料,进行物种的鉴定,并作数据分析。
2.1.1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对本次采集自该地区的约200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和统计,参照《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第一卷·植物·苔藓植物》系统排列,初步得出该地区苔藓植物共计41科76属147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位,下同)。其中藓类植物门24科54属108种,苔类植物门16科20属36种,角苔植物门1科2属3种。根据现有的相关资料[5-24],本次研究中发现1个贵州新记录种——芽胞赤藓Syntrichiagemmascens(P.C.Chen)R.H.Zander。
2.1.2苔藓植物优势科、优势属的组成
经整理,得到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科属组成及优势科属分布,如下表1所示。
表1 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科的组成
从表1可看出,该地区含1~4种的寡种科有31科,占总科数的75.61%,所含属数和种数分别为40属和49种,分别占该地区总属数和总种数52.63%和33.33%。其中只含1种的科有16个,占总科数的39.02%。根据本地区苔藓植物的组成情况,将科内种数大于8种(包括8种)的科定为优势科,则该地区共有7个优势科(表2),占总科数的17.07%,分别是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真藓科Bry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灰藓科Hypnaceae、凤尾藓科Fissidentaceae和细鳞苔科Lejeuneaceae,其中丛藓科Pottiaceae所含种类最多,多达19种,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的种类也达到16种。7个优势科包含苔藓植物29属83种,分别占总属数的38.16%和总种数的56.46%,构成了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的优势主体。从优势科的组成可以看出,该地区以一些广布种类,尤其是一些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种类为主,比如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的种类,许多都是适应能力极强的物种。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细鳞苔科Lejeuneaceae的种类,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说明该地区依然存在一些适宜苔藓植物生长的小生境。
表2 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优势科的属种组成
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共有苔藓植物76属,如表3所示,将各属按照所含种数进行统计。由表3可知,该地区苔藓植物单种属46个,占总属数的60.53%;2~3种的属有21个,包含46种。将种数≥4的属定为优势属,则该地区苔藓植物的优势属有9个(见表4),分别是真藓属Bryum、青藓属Brachythecium、凤尾藓属Fissidens、细鳞苔属Lejeunea、美喙藓属Eurhynchium、地钱属Marchantia、短月藓属Brachymenium、匐灯藓属Plagiomnium和丝瓜藓属Pohlia,其所含种数为55种,占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37.41%。
表3 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属的组成
表4 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优势属概况
本次在对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苔藓植物较为深入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贵州新记录种1个,即芽胞赤藓Syntrichiagemmascens(P.C.Chen)R.H.Zander(丛藓科Pottiaceae Schimp.)。芽胞赤藓Syntrichiagemmascens(P.C.Chen)R.H.Zander,Bull.Buffalo Soc.Nat.Sci.32∶269.1993.(图1)。
注:a.生境;b.植株(示茎顶端密生芽胞);c~h.叶片;i~k.叶状芽胞;l.叶片先端及毛尖;m.叶片基部细胞;n.叶片中部细胞(比例尺:a:4 mm,b:1.5 mm,c~h:0.7 mm,i~n:40 μm)。
主要识别特征:植物体稀疏丛生,深绿色,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高2~4 mm。芽胞叶状,密生于茎顶端和上部叶叶腋。叶聚生呈莲座状,干时强烈卷缩,湿时伸展,长圆形或长倒卵形,先端急尖或内凹,叶缘平展。中肋细弱,伸出叶尖形成一平滑或具微齿的毛尖。上部细胞具7~15个马蹄形乳头。
生境:生于树干上。
标本鉴定:AH20191113009,南郊公园,树生,1060 m。
物种讨论:该种是一个广布种,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等地。本次为贵州省第一次发现,最近笔者又在贵阳市其他地区,比如人为干扰较大的花溪河边的一些老树树干上发现了该种的分布,说明该种可能在贵州的分布较广。
另外,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如陈氏藓Chenialeptophylla(Müll.Hal.)R.H.Zander此前在贵州仅梵净山和望谟县有过报道[25-26],我们在该地区调查时,发现该种实际上较为常见,见于湿润土面、石缝等生境,有时可延伸至树基。此外,在调查区域的入库河流周围的一些沟谷中发现了叶附生苔的零星分布,说明这些区域有适合苔藓植物生长的小生境,一些特殊的区域值得重点关注并加强保护。
对该区域苔藓植物的芽胞进行了初步研究,共发现10余种苔藓植物具芽胞,且芽胞类型多样,比如地钱属生于芽胞杯中的盘状芽胞,小蛇苔(Conocephalumjaponicum)生于叶状体边缘的饼状芽胞,疣齿丝瓜藓(Pohliaflexuosa)生于枝端叶腋的线状芽胞,芽胞赤藓(Syntrichiagemmascens)枝端的叶状芽胞,卷叶湿地藓(Hyophilainvoluta)叶腋的具总柄的块状芽胞,陈氏藓(Chenialeptophylla)、瘤根真藓(Bryumbornholmense)、沙氏真藓(Bryumsauteri)的根生芽胞等,种类及外形十分多样,见图2。芽胞繁殖是苔藓植物为适应某些极端气候环境尤其是干旱胁迫的重要策略,是苔藓植物扩大种群的重要方式,值得深入研究。
注:a.地钱的盘状芽胞;b.楔瓣地钱的盘状芽胞;c.小蛇苔叶状体边缘的饼状芽胞;d~e芽胞赤藓枝端的叶状芽胞;f~k.卷叶湿地藓叶腋的块状芽胞(示不同发育阶段,其中11具新生植株);l~p.疣齿丝瓜藓的线状芽胞(由数列细胞“扭曲”而成,顶端具2~4个芽原基);q~r.纤枝短月藓的倒梨形芽胞(柄所占体积较大,顶端具3~5个叶原基);s~t.卵蒴真藓的倒卵形芽胞(柄所占体积较小,顶端具6~12个较大的叶原基);u~w.真藓的球形芽胞(柄较短小,顶端具4~10个叶原基,叶原基顶端钝);x.瘤根真藓的根生球状芽胞(较大,每个细胞突出呈瘤状);y.沙氏真藓的根生梨形芽胞(通常形成于假根先端,由少数细胞构成);z.陈氏藓的根生芽胞(不规则至规则球形,形成于假根先端或在假根上呈“念珠状”排列)。
经过本次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记录了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共计41科76属147种。其中藓类植物门24科54属108种,苔类植物门16科20属36种,角苔植物门1科2属3种。发现1个贵州新记录种。优势科、属为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真藓科Bry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真藓属Bryum、青藓属Brachythecium、凤尾藓属Fissidens、细鳞苔属Lejeunea等,其中包含的种类构成了该地区苔藓植物的优势主体,同时,优势科、属中的种类组成情况,可以间接反映该地区较为破碎化且长期处于人为干扰的环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