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学,邵昌余,尹文书,韦应敏,白智江,李恩涛,艾祯仙,周朝霞
(1.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贵州 余庆 564400;2.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州 贵阳 550001;3.息烽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贵州 息烽 551100;4.安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贵州 安龙 552400;5.瓮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贵州 瓮安 550400;6.三都县种植业发展中心,贵州 三都 558100;7.都匀市种植业发展中心,贵州 都匀 558000)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完成全省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目标任务,组织、激励全省各级各类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2022年4月1日,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制定了《贵州省2022年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方案》,随后,贵州省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先后发布了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全省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榜单,其中,由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以下简称“省协作组”)申报的《粮食作物鼠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列入第三批全省“揭榜挂帅”榜单。鼠害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当前世界性灾害、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若不及时防治,鼠害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可占总产量的5%~10%[1]。为有效控制鼠类的发生危害,降低鼠害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省协作组团队成员积极响应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组建鼠害防治团队,组织实施《粮食作物鼠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揭榜挂帅”项目,大力推广鼠害绿色防控技术,积极开展灭鼠技术试验示范和宣传培训,提高鼠害绿色防控技术水平和科学灭鼠技术普及率,实现化学鼠药减量增效控害,确保“鼠口夺粮”保丰收。本文对贵州省2022年组织实施的“揭榜挂帅”榜单《粮食作物鼠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提炼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灭鼠技术推广模式,旨在为今后开展鼠害防治“揭榜挂帅”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实施地点涉及贵州省7个市(州)10个县(市、区),即贵阳市的息烽县,遵义市的余庆县、播州区,黔南州的都匀市、三都县、瓮安县,毕节市的大方县,安顺市的关岭县,黔西南州的安龙县,黔东南州的岑巩县。全省共组建鼠害防治团队10个,团队成员共135人(表1)。从团队成员组成情况来看,市(州)级3人,占团队成员的2.22%,县级99人,占73.33%,镇级33人,占24.44%;正高职称4人,占2.96%,副高职称43人,占31.85%,中级职称50人,占37.04%,初级职称38人,占28.15%。
表1 实施地点及团队成员
每个鼠害防治团队建立鼠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个,示范推广毒饵站灭鼠技术[2-3]、TBS灭鼠技术[4-5]、物理防治技术[6]等鼠害绿色防控技术,使用雷公藤甲素生物鼠药替代化学鼠药[7-8],减少化学鼠药使用量,降低鼠害损失,提高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计划完成核心示范面积33.33 hm2,辐射带动面积66.67 hm2,确保绿色防控覆盖率达100%,总体防控效果80%以上,化学鼠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多形式开展灭鼠技术宣传培训,培训人员50人以上,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倡导的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启发式培训方式[9-10],举办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FFS)1间[11-12],培训学员30人,培训对象满意率达80%以上,不断提高科学灭鼠技术普及率。
鼠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面积、辐射带动面积分别统计毒饵站灭鼠、TBS灭鼠、物理防治措施灭鼠面积。防控效果采用鼠夹法调查示范区灭鼠前、灭鼠后鼠密度,防控效果(%)=(灭鼠前鼠密度-灭鼠后鼠密度)/灭鼠前鼠密度×100[13]。分别调查灭鼠示范区化学鼠药使用量(商品量)、农民自防区化学鼠药使用量,减少化学鼠药使用量(%)=(农民自防区化学鼠药使用量-示范区化学鼠药使用量)/农民自防区化学鼠药使用量×100。灭鼠效益按照贵州省农田灭鼠经济效益计算方法[14]计算。农民田间学校(FFS)学员训前、训后成绩采用票箱法(BBT)[11]进行测试。
制定项目综合评价评分表,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无记名方式,由项目验收专家组(7人)和“揭榜挂帅”团队负责人(8人)对所有参与验收的“揭榜挂帅”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评分。评分统计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验收专家组平均分占60%,“揭榜挂帅”团队负责人平均分占40%,计算项目综合分数。
经10个县(市、区)在绿色防控灭鼠示范区调查,灭鼠前鼠密度为4.50%~6.86%,平均为5.44%,灭鼠后鼠密度为0.56%~1.14%,平均为0.76%,防控效果为81.82%~89.82%,总体防控效果为86.03%(表2)。
表2 灭鼠示范区防控效果
通过集成推广应用以毒饵站灭鼠技术、TBS灭鼠技术为核心的鼠药减量控害技术,在全省建立鼠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0个,累计完成推广应用面积1293.37 hm2,超计划29.34%,其中,核心示范面积387.83 hm2,超计划16.35%,辐射带动面积905.54 hm2,超计划35.83%,绿色防控覆盖率达100%,单位挽回损失12.11 kg(经0.7缩值),累计挽回损失234.9 t,挽回产值73.63万元,投入防治成本12.49万元,实现新增纯收益61.14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5.89(表3)。绿色防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明显。
表3 灭鼠示范区防控效益
灭鼠示范区化学鼠药使用量(商品量)平均为89.71 g/667m2,农民自防区化学鼠药使用量为134.82 g/667m2,灭鼠示范区较农民自防区减少化学鼠药使用量45.12 g/667m2,化学鼠药使用量减少33.45%,超计划3.45%,灭鼠示范区累计减少化学鼠药使用量875.25 kg(表4)。化学鼠药使用量得到减少,生态效益明显。
表4 灭鼠示范区化学鼠药使用量(商品量)减少情况
创新宣传方式和培训模式,共举办灭鼠现场培训会28期次,培训人员1559人;举办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FFS)10间,培训学员300人,其中,妇女学员169人,占总学员数的56.33%,训前测试正确率为72.63%,训后测试正确率为94.70%,学员成绩提高22.07%,培训对象总体满意率达100%,其中,非常满意率为98.33%(表5),实现了鼠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科学普及和下田落地,社会效益明显。
表5 灭鼠技术宣传培训效果
经综合测评,10个鼠害防治团队综合评价分数平均为94.91分,其中,最高分数为99.04分,最低分数为92.21分(表6)。根据测评结果,评选出2022年省级“揭榜挂帅”《粮食作物鼠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团队成员的内生动力和创新创业热情。
表6 项目综合测评结果
通过在贵州省10个县(市、区)组建10个鼠害防治团队,实施鼠害防治“揭榜挂帅”项目,建立农户“看得懂,学得会,易掌握,能推广”的示范田,促进核心示范与辐射带动融合,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部通过专家组验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通过实施鼠害防治“揭榜挂帅”项目,不仅锻炼了团队成员组织实施项目的能力,而且探索和积累了宝贵的“揭榜挂帅”工作经验,团队成员用行动诠释了贵州鼠害防治人的追求,用业绩彰显了贵州鼠害防治人的风采,在全国率先开展鼠害防治“揭榜挂帅”工作、率先创建省级鼠害防治创新工作室、率先采取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方式持续举办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FFS),并集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以毒饵站、TBS围栏为核心的鼠药减量控害技术体系,以农民田间学校(FFS)为核心的“专家+技术干部+农民”三级联动鼠害防治人才培养和防控技术推广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其主要经验与做法为:强化实施方案制定,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强化示范基地建设,突出示范引领效果;强化技术宣传培训,普及科学灭鼠技术;强化创新创业活动,提高防治整体水平;强化科研项目融合,提升科技攻关水平;强化项目验收评价,交流项目工作经验。
鼠类不仅危害农作物造成产量和经济损失,还可传播多种疾病,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由于鼠类种类多、繁殖快、适应性强、消灭不绝,防治药物单一,长期使用导致鼠类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增大,还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因此,持续开展鼠害防治“揭榜挂帅”项目,大力推广鼠害绿色防控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入推广,这对于提升团队成员业务能力、普及科学灭鼠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针对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实施鼠害防治“揭榜挂帅”项目,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凝心聚力,围绕榜单任务目标,抓好项目实施内容的共同推进,大力开展鼠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绿色防控推广率。
(2)进一步集成防控技术,集思广益,围绕鼠药减量目标,抓好减量控害技术的试验示范,深入开展鼠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不断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
(3)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奉献智慧,围绕宣传培训目标,抓好科学灭鼠技术的下田落地,创新开展鼠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培训,不断提高灭鼠技术普及率。
(4)进一步优化推广模式,开拓进取,围绕鼠害防控目标,抓好项目推广模式的总结提炼,持续开展鼠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实践运用,不断提高推广模式到位率。
致谢:播州区、岑巩县、大方县和关岭县鼠害防治团队在2022年“揭榜挂帅”项目实施中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