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构建

2023-10-07 05:58韩瑞娟陈芮琦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线下身体

韩瑞娟,陈芮琦

(1.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2.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手段的多样化诉求,以及以疫情为触点的交往时空拓展背景下,混合式教学从疫情期间的“应急工具”演变为教育“新常态”。在此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与局限凸显,机遇与挑战并存,制定科学有效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混合式教学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理论依据不足,且多是从“他者”视角进行离身性评价,缺少了对于各“参与者”本身的关注,“参与者”对混合式教学有着真切的体验和明确的诉求,理应在评价指标构建中被重视。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理论,阐述了认知、身体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身体是认知的主体,认知来源于身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具身认知理论逐渐被学者关注,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引发学者及一线教师对于传统课堂的反思,也为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带来了新的思路。

一、混合式教学与具身认知理论

(一)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已有二十多年,截至目前,国内学者仍未对混合式教学给出统一定义。何克抗(2014)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彭绍东(2010)以混合为切入点,提出混合式教学是指各种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混合,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混合,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混合,以及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课堂讲授与虚拟教室等学习方式的混合。[2]混合式教学是结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充分利用了线上教学与教下教学的比较优势,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本研究中所指的混合式教学是指线上(网上)教学活动和线下(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混合式教学开展的深入程度,可将混合式教学划分为初级阶段和成熟阶段。调查发现,初级阶段的混合式教学有以下特征:一是线上教学不充分。课程虽然设置有网络教学(学习)平台,但是线上平台的主要功能停留在发布教学资源、课程任务和作业,学生对平台的使用仅仅是获取课程资源和任务信息、完成课程作业等浅层次行为,没有涉及课程资源拓展、微课发布、师生互动、发帖讨论等深层次内容;二是线下教学缺反馈。混合式教学的初衷是充分利用线上教学时空拓展的优势,与线下教学相配合,实现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初级阶段的混合式教学在线下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缺少对线上教学的反馈,不能有效地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开展翻转课堂等教学活动,未能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效结合。成熟阶段的混合式教学弥补了初级阶段的不足,一是能拓展平台资源,通过微课、师生互动、讨论等方式助力课程知识的深入学习。该阶段的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线上课程知识的微课教学环节占有一定课时比例;二是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结果,助力线下教学开展。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和讨论的效果,及时调整线下教学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改变教师课堂讲授的单一化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具身认知理论的内涵

具身认知理论是认知领域的新兴议题,与身心二元的计算机隐喻和功能主义的离身(disembodied)认知观不同,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的具身性(embodied)、情境性和系统性。叶浩生(2014)认为,身体活动是形成认知的基础,而将身体所处的环境纳入到认知加工之中是认知形成的重要环节。认知既是具身的,又是嵌入的,嵌入在身体与环境之中,在大脑的思维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认知,“大脑嵌入身体,身体嵌入环境,它们构成了一体的系统。”[3]具身认知的优点在于克服了以往认知科学中身心二元论的局限,研究实践中的整个身体,以及与身体产生互动的周围环境共同对认知的作用,探讨认知、身体和环境的相互关系。[4]

具身认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具身认知强调认知与身体的合一性,身体不仅是认知的容器和载体,身体行为与认知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如点头这一动作会带来认同的感知,摇头的动作带来否定的感知,同意则点头,不同意则摇头。①而广义的具身认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与外延,从探讨身、心关系扩展到对认知、身体、环境三者关系的辨析,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认知、身体和环境是融为一体的;二是身体结构、身体活动与获得的身体经验都在影响和塑造着认知;三是身体处在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环境之中。

二、离身性评价的局限性及具身性评价的适切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对于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混合式教学作为教育的新常态,其评价模式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点,目前对于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主要参照传统教学的评价模式,具有明显的离身性特点。

(一)离身性评价的局限性

1.评价时机的延迟性

混合式教学改变了课堂的组织形式和教学设计,却延续了传统教学效果评价方式。[5]与传统教学相同,混合式教学的评价多在课程中期或者课程结束后由教务处统一组织进行,督导专家、学生以评价量表形式对于混合式教学进行评价,评价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这种延迟性评价使评价者依据回忆内容进行评价,基于某个结果或事后回忆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场”的真实性,即使有部分过程性评价,其实质也是对阶段性的教学活动结果做出评价,很少从身体出发,在当时的环境和情境下去评价,评价内容具有“离身性”特征。“有些课程在期中评价,有些课程到期末的时候评价,几门课程一起评,不会仔细想上课时候的情况。”②评价者存在应付心态,使得评价流于形式,失去评价应有的价值和意义。“知识和经验产生于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6]对人或事件的评价除关注事实结果,也应考虑事发当时的环境特征。

2.对学习主体的关注不足

目前对于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主要关注教师这一主体,针对教师混合式教学开展的情况进行评价,缺乏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关注,剥夺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价值主体地位。[7]在对督导专家和教师访谈调查中了解到,督导专家和同行在听课中以“听老师为主”,关注教师对课堂的生成和把控能力,“课堂听课主要按照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听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讲授的流畅性、教学激情等,对学生没有特别关注,评价表中也没有涉及到学生部分。”③这一听课方式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现场”生成的重要角色。督导听课也应“听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师生互动、学习效果,不仅要“听”,还要“看”,“看”线上教学资源的准备、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等。

(二)具身性评价的适切性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身体、环境的关联性,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融合性学习”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其本身存在着具身认知的特性,因此适宜具身评价。

1.教学理念的具身性

在混合式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受到重视。混合式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学习环境、评价方式等内容多元融合,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对于线上教学部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得以彰显,学生像“觅食者”一样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获取想要的“食物”,可以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学习资源,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获得了极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增加了学习中的体验感;对于线下教学部分,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线上学习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释放更多的线下课堂教学和指导空间,增加讨论、互动、反转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性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具身体验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养成。

2.教学模式的具身性

传统教学模式以线下课堂为主,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混合式教学拓展了教学空间,学生对线上学习的时间、内容、频次拥有选择权,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为主转变为师生双主体模式。以英语类课程为例,在有限的线下课堂时间里,学生进行充足的口语练习,学习主体具身感知语言魅力的机会有限,形成“哑巴英语”结果。混合式教学让口语学习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学生可以在课堂进行基础的口语练习,在课后自主选择线上学习平台进行巩固练习,这种多频次、自主性、参与性的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具身”性感受,在课堂集中练习和线上自主练习的双重作用下,学生更深入地融入学习活动之中,在“具体”的亲历感上促进主动认知,实现有效的口语学习。

3.教学情境的具身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在有限的空间之中,教师和学生在固定的位置上演绎教与学的过程,身体活动被限,影响了身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阻碍了具身认知的发展。混合式教学可以通过考虑认知的身体性和环境性,改变教学情境,将认知、身体和环境融为一体,打破课堂对师生“身体”的限制,让学生身心一体。例如,教师可以提供类型多样的线上资源,在教学环节中引入影视片段、视频案例,发布角色扮演和任务完成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具身情境的设置,增加学生真实、可感的体验,给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提供更多机会。

三、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主体的具身性评价指标构建

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情境的具身性特征是混合式教学开展具身性评价的基础。指标构建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将认知、身体和环境三者进行有机结合,重视评价的时效性、主体的参与性和情境性。

(一)混合式教学与具身认知理论的内在联系

具身认知中所表达的认知是依赖于身体在具体环境中进行感知、体验和活动形成的,是心智、身体和环境共同的产物。[8]传统的学习被贴着“脖颈”以上学习的标签,具身认知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解释了人类的学习离不开教育者的引导、学习者的身体参与,更离不开身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混合式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其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从教育者角度来看,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摒弃知识灌输思想和“脖颈”上教育的观念,把教学看作是一个有机的共生系统,即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共同构建的生长性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性,通过线上教学资源准备、学习任务设计、及时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互动之中,增加学生的具身体验。对于受教育者,混合式教学将学习的部分选择权、时间和空间让渡于学生,学生必须摒弃“等、靠、要”的观念,把自身看作是“觅食者”而非“哺乳期的幼崽”,作为共生系统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学习体验中将有更多身体的参与机会,也有更多与环境互动的机会,以此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深刻认知。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内容、条件、措施等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的学习环境,混合式教学中的学习环境有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线下课堂环境、线下+线上学习资源环境、互动情境和自主学习中的时空拓展环境,对应于具身理论所指的物理环境、资源环境、情感心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方面与具身认知理论有更加密切的内在联系,这是依据具身认知理论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的基础。

(二)具身性评价维度的确定

认知、具身体验、环境是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三要素,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中,三要素之间的互动成为重要的探讨内容。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认知主要由教师通过知识传授和行为引导形成,教师的知识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技能等影响着教师知识传授和行为引导的效果。学生是学习过程的重要要素,混合式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要求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增加学生的具身体验。学习环境主要体现于支持条件,包括基础、技术和时间支持。认知、具身体验和环境若独立存在、互不关联,则失去其存在意义,因此,各要素之间的互动联系是混合式教学评价的重要构成部分。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混合式教学评价的四个维度,分别是作为认知基础的教师水平维度,作为具身体验结果的学生学习效果维度,作为环境基础的教学支持维度,作为交互连接的互动反馈维度。

(三)具体指标的选定

1.教学水平维度

教育质量的评判标准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专业教师两个方面,[9]具身认知要求认知必须在身体和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教师不仅要讲知识,还要能够利用一定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实现身体参与,这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如何让课堂教学产生“具身体验”,让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身心参与中主动获取知识,享受求知的乐趣。

选择教学经验、教学储备、教学组织作为教学水平维度的二级指标,其下面的三级指标包括平台操作熟练度、课堂的调控能力、教师专业技能、教师学术水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设计。

2.学习效果维度

具身认知强调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具身”体验,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知识获取的一方,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具身体验的程度影响着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很好地检验具身教育,从学生视角为混合式教学的改进提供思路。

学习效果通过评价彰显,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作为学习效果维度的二级指标,其下面的三级指标有合作效果、平台学习参与度、平时作业完成度、结课论文质量、结课考试质量。

3.教学支持维度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具身情境的创设,混合式教学中,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线上学习弥补了传统课堂学习的时空限制,让学生拥有更多“具身体验”的途径。教学支持也可视为一个介质主体,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共同生成了多主体“混合式”教学。

支持维度包括基础支持、技术支持、时间支持3 个二级指标,其下面的三级指标有教学资源、教学指导、平台设计、平台维护、平台分析、平台培训、单位教学时间、时间提示。

4.互动反馈维度

具身认知十分强调学生身体对于认知的经验感知,以及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互动。传统课堂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忽视学生的参与性,形成教师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对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师生间以及生生间有更多互动机会,增强了各主体在课堂中的“具身体验”。

互动反馈包括教学互动、教学反馈2 个二级指标,其下面的三级指标有生生间沟通、师生间沟通、教师反馈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提供评价标准、评价的多样性。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混合式教学评价4 个一级指标、10 个二级指标,25 个三级指标,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结构如图1。

图1 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结构图

(四)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的实践解释

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的确定以具身认知理论和混合式教学特征为基础,目的在于促进线上、线下课堂优势的深度糅合,提升学生与资源环境的交互质量,最终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

1.教学水平

平台操作熟练度和课堂的调控能力分别对应线上和线下教学,教师能够熟练操作线上教学平台,则可以充分利用好线上教学的优势;教师能够有效地调节、把控课堂教学,则可以实现混合式教学中线上线下教学的转换与结合;同时,教师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也是实现具身性教学活动的基础;最后,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指标的选择旨在评价教师是否能够依据具身认知理论组织教学,让学生能够实现具身体验。

2.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是从学生视角展开评价,为了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中对于合作效果的评价是具身性的,评价的标准主要看学生是否让身体融入了讨论的氛围,是否有愉悦的合作体验,是否有积极的行为表现;线上学习部分加入了学生对于平台参与度的指标,线上的学习是否足够,讨论是否充分,都影响着学生线上具身学习的质量,如果线上讨论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内心观点的合理表达,则可以获得身心上的满足体验,实现具身学习。终结性评价包括结课论文或结课考试两种方式,与过程性评价结合,构成学生学习效果的完整性评价。

3.教学支持

教学支持主要聚焦于混合式教学的中间介质,教学支持各方面指标是否正常运行,关系着具身情境的创设以及混合式教与学是否能够正常开展。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在基础支持方面,充分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指导可以让学生获取并利用好所需要的各种学习资源。在技术支持方面,平台简洁的设计、专业的维护团队以及平台培训可以为具身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而平台分析则可以储存备份每届学生的线上学习数据,实现对具身性学习效果的长期监测和分析;在时间支持方面,各教学内容、线上线下时长划分合理,有及时的时间提示等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

4.互动反馈

互动反馈主要聚焦于混合式教学主体间的交互行为,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要将认知、身体、环境融为一体,良好的教学互动和教学反馈影响着具身性学习的效果,教学互动可以分为生生间的沟通和师生间的沟通,知识是在交流沟通中获取的,沟通中的具身行为包括口头语言的表达和肢体语言的表达,沟通过程即是身体参与的过程,因此沟通交流的程度影响着具身学习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若不能及时对学生的表达给予反馈,反馈表现出滞后性,缺少了当下性,则是一种离身性的教育活动,因此教学中的反馈要及时,并在反馈的积累之上不断反思改进教学。另外,教学中的评价是否都有清楚的评价标准,以及教学评价过程中是否有多个主体参与、运用多种方法评价等都会影响混合式教学的效果,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构成部分。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传统的离身性评价方式在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时具有局限性,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身体、环境的互动对认知形成的积极影响,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情境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具有合理和合规性。基于具身认知理论,适应混合式教学特征,关注教学过程与结果,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构建出包括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支持基础和互动反馈4 个一级指标、10 个二级指标、25 个三级指标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框架。在构建出评价指标结构后,可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计算,以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混合式教学评价提供准确的评价工具。

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注重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能动性与互动性、学习环境的具身性,这意味着未来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体现于知识和技能方面,也体现于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搜寻、整合、运用能力方面,教师要成为“学习型”教师;学生不再是被“引导”“指导”的对象,而是具有选择能力和权力的主体,甚至是“生成性”学习的主导者;此外,云端、触控、AI 等技术和设施的发展为具身学习理念与混合式教学方式的结合提供越来越多的支撑,未来学习环境的创建将表现出更多的具身性和更深层次的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性。

注 释

①在某些文化里,同意则摇头,不同意则点头。

②学生访谈内容。

③督导专家访谈内容。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线下身体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莲心宝宝有话说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