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娟
新时代十年,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在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如何加快拓展、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在提高组织治理水平、促进价值增值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咨询服务切入点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立足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的根本目的,结合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防控、管理提升、发展转型的需求,基于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业务活动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的审查评价活动,找准咨询服务切入点,积极拓展审计咨询职能。
1.关注重点领域,防范突出风险
以审计发现问题为基础,结合监管要求、同业调研,关注商业银行全行层面、分支机构层面、业务条线层面风险状况及特征,持续跟踪风险变化情况,对整体风险形势作出判断,及时向经营部门提供预警信息,提出管理建议;加强同经营部门的沟通交流,会同经营部门核查、诊断,以案例汇编、风险提示、分析报告等形式,从独立的内部审计角度为经营部门防控风险提供支持。
2.关注管理效率,强化内部管理
从体制机制、制度流程、经营决策、专业管理等层面和维度延伸,查找、评估内部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和隐患,深入分析背后反映的管理缺位、制度空白、责任界限不清、衔接不当、失职失责、效率低下等管理原因,提出针对性管理建议,为全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3.关注转型改革,服务业务发展
以促进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目标为导向,紧密结合银行转型步伐,持续监测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结构调整、规划实施、政策落实、安全运营、经营绩效、业务创新、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转型效果,充分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强化前瞻性思维和风险预判,提出咨询建议,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提高服务转型发展的能力和质效。
内部审计咨询服务的管理机制建设
在商业银行积极推进咨询服务的进程中,应相应建立内部审计咨询服务管理机制,从项目立项、判断标准设定、过程及质量控制、效果评价、团队建设等多维度入手,为内部审计开展咨询服务提供指引,最大限度推动内部审计咨询职能发挥。
1.咨询服务立项
咨询需求的确认方面。一种情况下,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专业管理部门、分行经营管理层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表达了对内部审计在一些业务领域、风险类别或经营机构开展咨询服务的需求。更为常见的,则是内部审计在审查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但银行治理层尚未关注到的苗头性和线索性问题,或者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存在的风险等,应主动提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咨询服务立项意向,与经营管理层沟通确定。商业银行管理层级较多、业务种类繁杂,银行经营管理层有时可能无法及时明确自身咨询需求,而内部审计在对各类业务进行检查的基础上,更能前瞻性地发现一些风险和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供经营管理层参考。
立项机制方面。咨询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施咨询服务和工作的范围需要由内部审计机构与服务对象协商确定,因此应将咨询服务进行审计计划立项,在充分征求高级管理层的意见后,报董事会审批。为了更好地契合风险在一个计划年度中的变化,应采用年度立项和机动立项相结合的方式。年度立項反映了在未来12个月内对全行风险及转型发展态势基本面的判断,机动立项旨在对外部监管要求、全行经营和风险变化,以及个别经营机构风险突然暴露、快速反应,更为及时、精准地把握经营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咨询服务的需求。
2.咨询判断标准设定
判断标准是提出咨询建议的依据,只有采用科学、合理、适当的评价标准,才能更好地履行咨询职能。然而,咨询活动很难有统一工作标准,采用不同的标准得出的评价结论可能不尽相同。内部审计可以通过采用多种相关判断标准,使咨询小组更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咨询事项,并与咨询需求方就判断标准进行充分沟通,就判断标准达成共识,来提升其对咨询结果的接受程度。
判断标准既可以是公认的评价标准,如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公布的行业指标,也可以是组织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和国际数据,同行业的实践标准、经验和做法。在设定判断标准时还应充分考虑被咨询单位的具体情况,如业务规模大小、开展经营时间长短、市场变化、局部经营环境的影响、管理人员的更替、管理理念的变化等,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科学,提出的具体意见、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与咨询对象充分沟通咨询判断标准。在审计咨询项目开展前应充分考虑咨询对象就判断标准的意见,以书面形式就判断标准与被审计单位达成共识,使得咨询建议和意见更容易为被咨询对象采纳,这都使得审计咨询的结果对经营管理层更有价值。
3.咨询服务过程及质量控制
咨询对象自身未能及时发现或解决的问题本身就具有复杂和隐蔽性,而咨询活动本身又具有灵活与多变性,咨询成果更依赖内部专家的专业判断,如何尽可能地保证咨询活动的质量,是内部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应通过加强咨询活动的过程管理和对咨询结论进行多层级评估复核实现对咨询活动的质量控制。
过程管理方面,审计咨询活动应参考现场审计项目,建立一套适用的管理流程,明确咨询活动各阶段的管理要求。在确定咨询需求后,正式下发咨询通知书,将咨询项目的咨询范围、执行的判断标准、调研方法、进度安排、需要被咨询单位配合的事项等告知被咨询单位;咨询过程中应采取多种调研方法,保证调研范围足够广泛,使收集的证据具有代表性;应对做出专业判断的依据进行充分记录,以使咨询结论经得起具有专业判断能力但不了解具体情况的第三人的检验和复核,保证咨询结果全面、客观;在正式出具咨询报告之前应就咨询结果和建议与咨询对象充分沟通,充分考虑咨询对象对咨询结果的意见;咨询报告应以指出被审计对象的问题产生原因以及改善和提高效率的途径和措施为主要内容,咨询建议应科学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建设性,使咨询成果更为咨询对象所接受。
质量控制方面,应建立多层级检验复核机制。在咨询小组内部,组长和主审人对于咨询成果进行质量控制,做出的关键判断应采取集体决策的方式;内部审计还应设立独立的咨询服务质量控制委员会,由内部审计中具有专业经营管理经验的资深专家组成,对咨询工作的充分性、审计结论的科学性、审计建议的建设性进行独立复核,严格把控咨询服务的质量。
4.咨询效果评价
可以预见,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咨询服务将占用越来越多审计资源,而咨询服务不具有强制性,咨询服务结果由咨询对象决定,对咨询项目结果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尤其重要。因此,在咨询服务报告提交咨询对象后,在合理的消化期后(具体时间周期视项目具体情况分析),内部审计可启动评价工作。为保证咨询服务效果评价客观公正,应综合考虑咨询对象评价及内部审计自评价。
咨询对象的评价。可以通过访谈、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咨询对象了解咨询服务的效果,咨询服務是否对审计对象的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针对项目具体情况,可以从建议采纳情况、采取的措施、咨询成效等维度设计访谈提纲或调查问卷,向咨询对象的管理层或基层人员调研,形成咨询对象的评价。在与咨询对象沟通交流咨询效果时,还应结合执行情况帮助服务对象正确理解和应用咨询建议,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咨询服务工作的价值。
内部审计自评价。内部审计自身还应该主动收集有助于判断咨询对象是否采纳建议并采取措施的相关资料,如咨询对象采纳建议后修订的制度、完善的操作流程或管理方法等,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后续跟踪分析,判断风险防控、管理效率、业务发展情况是否有所改善提升。
5.咨询专家团队建设
内部审计咨询服务对审计人员的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应判断正确,还要能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因此建立一支能够适应咨询服务要求的专家团队是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开展咨询服务工作的关键突破口。内部审计应积极迎接挑战,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采用“内部重点提升”与“外部积极采纳”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要积极引导审计队伍内部具有丰富业务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向管理咨询领域拓展延伸,积极与专业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就面临的管理问题进行讨论、交换见解,探索一套内部审计开展咨询服务的基本思路;内部审计应积极吸收采纳外部成熟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咨询理念,开展同业交流,学习同业先进实践经验,参加外部管理咨询培训,鼓励审计人员取得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等资质,吸收国内外前沿的咨询理念,打造一支全能型、复合型、通用型的咨询专家团队。
责任编辑_曲玲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