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凯莉 刘银行 董志勇 曹瀚
粮食安全历来是国家的基础安全,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因而,增强粮食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刻不容缓。要保障粮食安全,发展产业是基础,这离不开金融助力,因而加大粮食产业金融支持力度十分必要。
案例:金融服务粮食产业发展的实践
各大商业银行持续加大对粮食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客户的信贷投放,做优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倾斜各项政策资源,为助力粮食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下面以A行“黑土粮仓贷”为例,介绍粮食产业金融服务的创新做法。
1.案例背景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了要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地力恢复。A行通过与科研机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方合作,创新推出金融服务黑土地保护专属金融产品——“黑土粮仓贷”。
2.服务对象
“黑土粮仓贷”服务对象为由银行内部采集的白名单客户、中国黑土地研究院、中粮集团、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外部单位提供的名单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客户的准入采取外部推介与银行自主调查准入相结合的方式。
3.运行模式
“黑土粮仓贷”致力于实现的运行模式(见图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银行获得贷款后,用于购买农资、农机等,农户将土地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一经营。在播种施肥、出苗、田间管理和收获粮食的过程中,从农机公司获得农技服务,从保险公司获得农业收益险,有效防范风险。粮食收获后销售给中粮集团,销售回款存入银行专户用于归还贷款,形成了资金的闭环化管理。
4.主要创新
“黑土粮仓贷”的主要创新有六点,包括客户服务精准、创新品牌、创新担保方式、创新阈值管理、创新引入授信模型、创新资金封闭运行模式。
问题:粮食产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瓶颈
1.粮食产业金融支持仍不够
粮食安全是国家重要战略,政府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支农惠农政策加强了对粮食生产的帮扶和保护,但作为风险偏高、收益偏低的弱势产业,粮食产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较大,金融支持的力度还不够。
2.抵押物缺乏导致信贷准入门槛高
当前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粮食生产者可提供的抵押财产有限,抵押物本身价值较低,且缺乏流转市场,同时,受自然条件和市场的影响,收入难以保证。这些与金融机构严格的信贷准入标准不完全契合,增加了粮食产业贷款难度。
3.农业保险及风险分散机制欠完善
粮食生产供给的潜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农业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受到挑战。目前,农业保险市场供给主体较少,农业保险险种不足,农业信贷资金缺少风险补偿机制,降低了金融机构提供支持的积极性。
4.涉农企业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我国农业板块在证券市场中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因为农业具有生产低利润、低收益的特点,上市涉农企业占比仍低于其他版块,难以从证券市场获得较大融资。另外,我国期货市场尚不健全,涉农企业对期货的认识不足,从期货市场获得融资较少。
方法:做强粮食产业金融服务三个思路
结合案例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做强粮食产业金融服务的思路。
1.提供多位一体综合服务
构建载体式金融支持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通过粮食产业链主体精准施策,加大产业链金融产品创新。设计投贷联动一揽子方案,增加农业科技的信贷投入和丰富农业科技的贷款种类。运用供应链金融手段,为产业链上的主体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提供产业链式、生态圈式服务。
2.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追踪粮食种植、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全生命周期,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资、理财、保险、支付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实现资金在金融机构内闭环运行。
3.加强多方机构联动合作
推广“银行+非银机构+政府基金”等模式,支持重点耕地治理项目,加强农田治理。加强与科技部的合作,研究推出“农业科技联合贷”金融服务模式,强化对农业科技重大项目的金融服务。
对策:加强粮食产业金融服务五个方法
1.突出重点领域,加大粮食产业领域信贷投放
一是以“藏粮于地”为重点。持续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和优质粮食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二是以“藏粮于技”为重点。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升级,为保护性耕作、化肥农药精施、秸秆还田离田等绿色高效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支持。为相关市场主体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农业等方面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务,用“金融+科技”的力量为粮食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服务“菜篮子”农产品。积极支持生猪、蔬菜、水果、禽畜、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以种植养殖、加工企业及北方设施蔬菜、南菜北运基地项目为重点,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准入门槛,足额保障信贷规模,全力保障企业资金需求。
2.针对重点对象,着力服务粮食全产业链发展
一是支持大型和龙头企业。重点支持中粮集团、北大荒集团、融通集团等央企、涉粮核心客户、优质地方国有大型粮食企业、“中国好粮油”产品品牌企业和涉粮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合作,对各级粮食与物资储备部门推荐的农产品收储企业,以及智慧粮库、绿色仓储等项目,开展名单制精准服务,优先予以支持。二是服务全产业链企业。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农户、流通企业,支持以农业经营为主、有一定土地资源、具备综合还款能力的农垦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种业上市公司等。针对粮食安全产业链构建全周期、综合化金融服务体系,为粮食安全关键主体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3.产品模式,满足粮食产业发展金融需求
一是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贷”等专项信贷产品,依托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服务模式,满足高标准农田、水利灌溉等粮食安全领域资金需求。围绕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对北大荒集团实施一揽子差异化政策,推广农地金融产品。探索创新种业企业投贷联动服务模式和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产品。二是强化金融模式创新。抓住“产购储+销”等关键环节,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立關键时节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实施信贷审批优先受理、优先办结等快办机制。与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合作,每年预留融资额度,用以支持保障粮食市场化收购、粮食产业园区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联盟的融资需求,将金融服务持续送到田间地头。
4.深化多方协作,增强粮食产业发展工作合力
一是与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强合作。加大粮食产业投入力度,为粮食产业提供倾斜政策和优惠政策,共同梳理重点支持企业名单,支持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能力,支持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等,提高粮食生产质量。二是与市场主体加强合作。与核心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合作,将金融服务嵌入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深入开展综合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创新支持高标准农田和重大水利建设项目,深化种业振兴领域金融服务。三是与担保、保险机构合作。建立“银行+政府+保险+担保”的合作模式,运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合理分担风险。通过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及担保机构的担保,增加银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发展一批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五是与资本市场合作。发挥财政保障、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社会资本参与等多方力量,解决粮食产业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运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多维度推进涉农企业通过股权、债券市场及期货等方式融资,促进其拓宽融资渠道。
5.强化科技赋能,助力粮食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一是支持种业和耕地发展。支持种业发展,推进前沿生物技术、数字技术、育种技术等应用,助力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运用耕地保护技术将农田建设为良田,提升耕地质量和土壤质量。推进机械化生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一采购绿色农机,提升耕地效率。二是支持绿色农业发展。运用绿色金融工具、绿色农业专属信贷产品等手段支持绿色生产技术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支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运用物联网形成的大数据,构建客户风险预警模型,提升绿色信贷环境风险、信用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能力。三是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探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载体多样的智慧解决方案。支持5G、物联网、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育种、种植、畜牧等行业中的综合应用。支持“阳光农安”智慧监管试点,落实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支持农业科技手段的运用,多维度保障粮食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_张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