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研究

2023-10-04 05:30罗亚玲林熙蒋明霞
科教导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新文科高校教师教学质量

罗亚玲 林熙 蒋明霞

摘要新文科建设是国家教育战略之一,在此背景下,高校须与时俱进,在传统思维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文章基于新文科视角,对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本研究旨在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文科;高校教师;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3.21.021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Liberal Arts

LUO Yaling1, LIN Xi1, JIANG Mingxia2

(1.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 2. Teaching Research Section of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new humanities is one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ies. In this context, universities must keep up with the times and innovat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thinking model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the article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proposes effectiv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teaching level.

Keywordsnew liberal arts;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近年来,评价体系逐渐成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中必不可少的有效方式,教师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它不仅可以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可以有效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当前,我国高校已在教学质量评价上取得了许多新突破,在这种背景下,新文科的提出为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让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服务,文章基于新文科视角,深入研究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  新文科的内涵及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1.1  新文科的内涵

新文科是指为了完成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為当代大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而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文科课程内[1]。新文科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通过深入挖掘文科课程的潜在价值,使他们能够突破专业局限,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新文科不仅有着发展性以及融合性等特征,同时还有着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

1.2  新文科建设下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积极探索文科教学的特色模式,将创新作为教育的核心,努力掌握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维,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教融合,教师应将信息化知识融入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交叉性学习[2]。此外,为进一步优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活动,不少高校把教师文学素养、论文数量等方面也加入评价体系当中。要想从中国特色教育视角探索出新文科建设的突破口,就需要积极构建互补型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教育质量与教学效率。

2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评价体系指导思想不明确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为了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发动学生、教师同行、教学督导的力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促使教师改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一步确定个人教学工作努力的方向,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能够按照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3]。近些年来,许多高校过于追求教师教学评价的结果,未能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导思想,忽视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原本的目的,扭曲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初衷,并且简单地将其当作一种考核手段。除此之外,这种将评价当考核的指导思想也对教师和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造成了高校教师对评价目的意义的曲解,同时也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难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2.2  评价标准过于程式化

在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环节中,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所使用的都是统一的评价标准。这种方式并没有考虑到课程性质是否存在不同点[4]。另外,高校各个专业的课程繁多,课程性质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区别,比如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通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同时,因为课程性质具有一定的区别,这也使得每个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各不相同。使用相同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从某种角度上看,这种方式有着省时省力、易于量化比较、标准化以及操作简单方便的优势,也可以体现出各类专业、课程的共性要求,但是因为单纯地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准确掌握不同课程性质教学的差异性。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抹杀被评价课程的专业性,而且无法准确地反映不同学科或专业课程的特点,同时也很难真实地对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作出评价,致使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有待商榷。比如,由于部分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硬性划分,使得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育”而非“教”,所以它能够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能够学习到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在进行相应的评价时,评分会有所倾斜。这就导致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激励和鞭策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不足,而且也不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2.3  评价标准指标较为单一模糊

一方面,许多学校设计的学生评价指标不够清楚,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导致学生没有一个评定的标准。例如,表一是某大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价指标,针对“教师能对课外学习给予指导”这个选项,并没有明确地表示是不是教师主动指导。还有针对“教师热爱教学,敬业勤勉”这个选项,也无法准确地帮助学生进行界定并给出判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常会打出所谓的印象分,也就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念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对教师好感度不高,那么打出的分值就比较低;如果学生喜欢这个教师,打出的分值就高。这样得到的评价结果可比性相对较低,因为最终结果无法反映实际教学状况。另一方面,评价指标过于单一,表中涉及教学目标和效果的指标评价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是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相关的。为了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真实,高校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2.4  学生评教与专家评教机制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可以制度化开展的是学生评教,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针对专家评教开展的普遍性不高。只有在进行新课、教学检查、督导抽查以及评职等工作时,学校才邀请专家、管理者听课评价,而且评教的范围相对有限,难以发现教师教学中的问题。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当前还没有真正纳入专家评教,教师、管理者评学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所产生的作用较小,而且更多的是秩序性管理与监控。教师与专家、管理者评学以及高校大学生评教、专家评教还没有在机制上进行有机结合。

2.5  事前、事中、事后的完整评价尚未实现

在教学评价中,关于成绩分布是否符合规律、教师教学前期准备是否充分、成绩分布是否符合规律以及考試是否科学合理等方面的评价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学校对于事前评价和事后评价的重视度不高,而是更侧重于事中评价。

3  新文科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策略

3.1  重塑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质量评价产生激励作用,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学校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不仅具有“评价、选拔”功能,同时还具有“诊断、提高”功能[5]。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对于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高校都必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另外,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了解教学质量评价的真正作用,而不是让两者处于对立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根据所得到的最终结果,教师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及时地进行改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其次,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提升业务素质,并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体课堂质量,实现“以评促教”的目的。

3.2  构建多元分类的评价标准

高校的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必须要能够认识到这一情况,将评价侧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高等教育重在“育”而非“教”,通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社会视野,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6]。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的时候,高校应该更加重视教师教学方法和效果的评价,而不应该侧重于课后辅导、重难点突出等内容。专业核心课应体现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科学与创新素养,帮助他们扩宽创造思维的空间,提高他们自身的创新能力。另外,课程教学内容不仅要涉及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包含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把学科前沿内容引入课程教学内,充分把握人才市场需求。所以在设计相关的评价指标时,除了要看重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的评价,同时还要重视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评价。

3.3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高校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指标体系,要体现教师教学的特点,同时还要与高等教育教学的规范要求相适应,严格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7]。比如在教学态度上,学校应该从讲课的积极性、仪表教态以及能否按时上下课等层面上进行优化;在教学内容上,学校应从课程内容和实际有无联系以及是否紧扣教学大纲等层面上进行评价。在设计过程中,高校应该确保这些评价指标有一个量化的标准,能够让评价者更准确地进行界定,使他们能够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判,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真实性。

3.4  完善学生评教与专家评教机制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应该不断完善学生评教与专家评教机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为了保证评价的多元化,还应该根据高校自身需要,适当纳入学生骨干定期反馈等内容。另外,从整体上来看,学生是评教的基础和核心,专家评教是从专业角度评价,而学生骨干定期反馈是验证。高校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多元、动态科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评教。

3.5  加强事前、事中、事后评价

学校要想获得比较良好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就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并将事前、事中、事后巧妙地联系起来。高校在进行事前评价时要注意教学方案设计是否合理以及课程内容与大纲的吻合度等内容。在进行事后评价时,目标达成度、档案规范性以及考核方案等方面都应该通过具体的指标和评价方式来体现,同时还应该将其纳入教学评价作一体化安排。教学评价需要为可持续改进做好制度安排,并充分利用好评价系统的综合功能,并积极进行学期、学年的分析。

3.6  创新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托,主要有教务管理信息和教学督导评价系统,创新信息系统,应该结合实际需要,对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这样既能够让评价主体快捷、深入地完成评价,并且还能够不额外增加负担。另外,评价主体可以按照合理权限进入使用程序,利用系统统计分析并快速呈现结果,从而有效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系统应该和人事管理、考核绩效等系统关联起来。具体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3.7  完善同行评价制度

同行评教,即领导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和教师的互评,由于学校无法完全按照课程划分教学单位或教研室,教师互评多数属于同事互评。实际上,教师未必熟悉同事所讲的课程,所以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难免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容易破坏专业建设的和谐氛围,也容易引发教师间的猜疑和矛盾。相关数据显示,大部分高校教师很少相互听课,所以并不能客观地判断其他教师的教学输出质量,而对于怎样进行辅导,是否存在缺课问题以及教师如何布置和批改作业等,并非其他教师能够全面掌握的。对此,学校可以在评价中重点考核教师科研项目的质量,构建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另外,领导评教也存在相同的问题。部分学校为了方便院系领导对教师的评判,将师德、教学能力等设置成若干等级,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学校不应该再对教师进行逐一评价,而是可以从是否发生教学事故以及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教学任务等角度进行宏观准入把控。

4   做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保障措施

4.1 提高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能力

一方面,各高校应进一步增强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认识,认真学习新时代教育发展相关文件,尤其是“新时代高教40条”等,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另一方面,结合本校实际,定期开展教育评价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教学评价竞赛等,提高相關人员评价实践能力。

4.2  保证评价工作运行通畅

首先,要保证教学目标、质量标准等有关内容的合理性,根据实际需要,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其次,构建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学校需明确评价各主体、各环节的要求,并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高度重视对评价信息的反馈与合理运用,以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发展为人人参与评价的良好运行机制。

4.3  改善线上教学基础设施

首先,做好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支撑,还是教师在线上教学的基本前提。要保证线上教学评价有效进行,须持续提高现有硬件设备和软件网络环境。其次,做好高校线上教学平台建设。一要结合本校实际,加强网络操作平台建设,利用现有资源,提供相应的线上教学系统。二要加强线上教学平台资源建设。要让受教育者更好地使用资源,获取知识,须积极推进教学平台的资源建设。资源要以课程为主干,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建设不同的课程资源。三要做好评价主体能力培训。学校须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不断提高教职人员的综合能力,旨在让教职人员有能力做好大数据分析,正确地使用线上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优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该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并且还要切实保障教师的主体地位。另外,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高校应该进行不断探索和积极改进,从而为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海霞,阚宝朋.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J].山西青年,2022(22):124-126.

[2]于凡.教育大数据视阈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9):34-36.

[3]谭明,李辉,王亚玲,等.高校基础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科教导刊,2022(24):76-78.

[4]胡建军.信息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探索[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2,11(1):26-29.

[5]潘春婷.转型发展视阈下优化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6):103-106.

[6]路博政.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140-142.

[7]李英梅,马宁,黄玉妍,等.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9):3-4.

猜你喜欢
新文科高校教师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