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色实践: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

2023-10-04 00:24曹姝玥
乡村论丛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农户组织化

曹姝玥

摘要:小农户构成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大多数,优先解决好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问题才能加快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大规模小农户,小规模经营”这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组织小农户,才能尽快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化发展轨道。有效组织小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业农村現代化的实现主体;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优势包括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力增强、科技赋能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小农户的载体丰富等;限制小农户组织化发展的因素包括小农户老龄化问题严重、小农户合作意识弱化、小农户分散经营效率较低等;组织小农户有效衔接现代农业需提高小农户合作意识和水平,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促进人才回流和资本合理下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以科技助力小农户进行现代农业生产。

关键词:小农户 组织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 课题项目:温州大学2023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国特色小农现代化的组织形式研究”(编号:31620230040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基础,弥补农业生产领域的不足。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重要的时代课题,也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亟须解决的难题。为解决这一时代课题,就要找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瞄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突破点。从某种程度来说,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尽快让中国农村地区的大多数小农户步入现代化发展轨道,既找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的关键,也找到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地区的突破口。

一、小农户组织化的研究现状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为重点,强调了组织小农户的重要性。自2017年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学术界对小农户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关于小农户组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小农户的原因分析。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何要将小农户组织起来,学者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吴重庆、张慧鹏认为,小农户长期存在是必然的,分散的小农户经营容易失去主体性,只有农民的组织化才能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叶敬忠、张明皓认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兼具“内生性、组织性和差异性”三大特点,小农户分散经营具有一定优势,为满足小农户的共同需求,完成小农户的组织统筹必不可少。罗必良提出,有序组织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使小农户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体和核心,这是转变“大国小农”基本国情的主要性变革。孔祥智认为,处理好小规模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这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可见,组织起来的小农户能有效应对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能够及时获取有效服务、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只有组织起来的小农户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二是组织小农户的机制研究。在现代化进程中,组织小农户的有效载体包括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将众多小农户组织起来,需要优化小农户与各类载体之间的相关机制。张红宇提出,要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持续增收,同时要优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制度,培育能够带动小农户的新生力量。孔祥智、卢洋啸认为,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小农户的支持力度,完善小农户与合作社、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等载体的联合与合作机制。王颜齐、孙瑞遥等提出要完善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机制,这是小农户步入现代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优化和建立组织小农户的相关机制,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提高小农户生产水平和自治能力,可以完善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三是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路径研究。学者们对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路径研究成果丰富,深入剖析了各类组织小农户的方式和发展策略。孔祥智、黄斌提出,联合社要素结构更加完善,能有效解决单一合作社发展规模小、市场竞争力有限等问题。王习明认为,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必须健全村社这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村社的公共服务能力。于福波、张应良认为,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有助于缓解小农户集体行动困境,实现小农户的联合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刘学侠、温啸宇认为,企业领办合作社是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重要组织方式,企业领办合作社可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可见,小农户要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类型,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优化现有合作机制,使小农户有效对接市场、整合内外资源。

当前,学术界对小农户组织化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但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仍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探究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入手,以小农户长期存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探析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中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可行性路径,剖析小农户组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基础、重要任务和实现主体

进入新时代,“大国小农”的格局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农村地区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小农户作为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将长期存在并贯穿于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这就表明众多小农户将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一项重要任务,这是今后数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基础:大规模小农户长期存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小农户起到了较大的保护作用。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包产、包干到户、到组”,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后,又进一步从政策和法律上落实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的关系,稳定了小农户对土地的承包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之后又将这一政策纳入《农村土地承包法》中,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坚定落实小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稳定小农户和土地的关系。

随着土地改革从“两权分离”向“三权分置”发展,我国出台了各种政策支持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以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截至2018年,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超过5.3亿亩。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土地流转面积逐年攀升,占比逐年增加,但土地规模经营水平还有待提高。截至2020年,全国农村总农户数超2.72亿户,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超2.3亿户,经营耕地50亩以下的总户数占比约为98.4%。由此可见,土地小规模经营的现状会长期不变,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必将在“大规模小农户,小规模经营”基础上实现。

(二)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造小农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改造小农提出了许多科学见解。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小农生产方式“以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这种生产方式隔绝了与社会的正常交往,没有明显的分工,农业生产效率越来越低,暗含了马克思恩格斯改造小农生产方式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要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改造小农生产方式的低效性和封闭性,列宁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重视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发展,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截至2020年,我国农业用地流转面积已超过34%,土地经营规模不足10亩的小农户依然占大多数,说明当前我国土地流转的发展程度仍未改变我国农业的小农面貌,土地流转呈现出放缓趋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趋势较缓和。虽然土地流转呈现增长态势,但是并没有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产生较大推动作用,这种土地流转的“内卷化”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视域下的低水平重复劳动都不是中国小农户衔接现代化发展的典型特点。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问题”,强调在传统的农耕时代,小农户曾为农村稳定、农民就业、农业生产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把中国长期存在的小农户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上来,不可“一刀切”,“要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让众多小农户逐渐适应现代要素融入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和质量,发展开放进步的现代农业,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三)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主体:有效组织小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结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我国小农户的发展前景应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營形成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拓展小农户的生产空间,提高小农户的生产能力。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各自优势,为小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保护小农户的合法权益,增加小农户的经营收入,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组织小农户的良好载体,是推动现代要素有效融入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受制于我国农村地区部分小农户的合作意识不强、小农户组织化发展路径受阻的现状,需充分依靠各类主体发挥团结协作的力量,同时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引领、组织和宣传作用,共同推动小农户形成合作化意识,引导多元主体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互补作用,充分发掘各方潜力,找到多元主体维护多方利益的平衡点,为组织小农户争取最大的推动力。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小农户发挥主体作用。党和政府提出要从适度规模经营的角度出发,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和优势,将小块土地流转或通过让小农户与小农户、小农户与大农户、小农户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开展有效的联合和合作,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这是组织小农户进行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优势,可使规模小农户尽快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

在我国完全消除绝对贫困、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时代课题。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现代化,小农户作为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既有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实现现代化的推动因素,也有影响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阻碍因素。

(一)推动因素

1.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力增强。近年来,国家各项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推动了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城乡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向流动和公平交换,农村产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激发了小农户进行现代农业生产的活力,加速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专业人才注入乡村会把最新的发展理念传递给农民,激发内部资源的发展动力,返乡人员大量聚集农村形成促进发展的有效载体,推动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取得实效。

自2018年起,中央财政已安排资金支持1109个镇(乡)建设农业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镇一级的农业产业,支持壮大镇域经济,提出要在2022年再支持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组建联合体,截至2022年已建立超过7000多个联合体,支持县域以上龙头企业与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村农户建立产业联合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降低农户农业生产风险,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在县、镇一级构建产、加、销、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符合小农户当前实际发展需求。通过对浙江省泰顺县和文成县的调研发现,当地的“跑步鸡养殖”和“金丝黄菊种植”依托“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建设模式,利用当地小农户劳动力激发要素优势,利用特殊的地理环境激发区域优势,把各类生产要素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这正是支持政策向农村倾斜,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力的最好证明。

2.科技赋能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好就要把握好科技攻关在“三农”问题中的发力点。近年来,科技成果不断赋能乡村,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接纳科技、学会运用科技、掌握核心技术,努力实现“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一重要目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提高农民的数字技能培训。利用智慧化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导向性更加明显,数字化技术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的前景看好。根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突破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农村网民规模达3.08亿人,网民数量增加以及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加完整的物质基础。智慧化的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者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以及缺乏农业生产技术的障碍,缓解由于农户能力水平上的缺陷导致的竞争力缺失问题,还可以让其意识到智慧化数字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经营带来的致富机遇,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农户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可能性。

3.组织小农户的载体丰富。当前,我国组织小农户的载体包括合作社、龙头企业、村集体、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组织小农户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小农户获取先进的生产要素,增加生产经营收入。截至2022年底,全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390万家、222万个,带动小农户超过8900万户。多样化的合作类型为小农户提供了更多选择,提高了小农户参与各类农业组织的积极性。现阶段,组织小农户的载体要遵循“那里适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的基本原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各地资源环境禀赋不同,特别是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一般而言,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组织小农户起步时间早,小农户组织化水平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组织小农户的水平较低,農业生产经营还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分散程度较高。要结合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优化现有合作机制,使小农户有效对接市场、整合内外资源。

(二)阻碍因素

1.农户老龄化问题严重,组织能力比较欠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14.9%。可见,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农业生产的主体性农户已逐渐趋向于60岁以上的老人,农业劳动效率下降、农业种养殖技术落后、农户分散程度高等现实问题突出。通过对浙江省泰顺县翁山社区的调研,可以发现山区农业生产主要靠老人,收入来源主要以家庭劳动力为单位种植“一亩三分地”的高山蔬菜,土地分散程度较高,无法采用机械化生产,其他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家庭妇女外出采茶。自2010年以来,该地区的种植规模和种植效益一直呈下降趋势,农户没有真正组织起来。

2.小农户合作意识弱化,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从中国农业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小农户之间存在合作,但这种合作仅包括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农机互换使用、劳动力的互助合作以及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互助合作,这些合作都是简单的合作,没有从根源上增强小农户的合作意识。在学者涂尔干看来集体意识是社会成员共有的意识,如果小农户之间的合作是机械的合作,那么社会成员就会缺少互助合作、有机融合发展的意识,当社会成员缺乏共同意识,这种机械性的合作必然遭到破坏。小农户的生存环境类似,彼此之间容易形成同质化产品竞争,这种竞争难以保证小农户之间形成良性合作机制,小农合作意识淡薄就决定了其不能自觉参与到农民合作组织中,也就不能提高小农户农业生产的竞争力。

传统的小农户大多以“安全第一”原则和“回避风险”原则为生产准则,尽可能规避较大风险。小农户明白自身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在信息获取较为狭窄的境况下,这种“回避风险”选择是保守发展,保护自身安全,免受较大灾难。同时,他们往往选择被多数人普遍接受且产量稳定的农产品,使得小农户生产的产品大多趋于一致性,难以获得创新带来的发展动力,这也是小农户合作意识日益弱化的原因之一。

3.小农户生产效率较低,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农业生产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小农户维持着较低的农业生产效率,制约了小农户的发展水平,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从现有研究结果来看,耕地规模较小的农户其生产效率较低,只有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参加合作社的家庭农场生产技术效率更高,从侧面反映了分散、无组织的小农户其农业生产率较低。

面对全球性大市场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小农户非标准化和非规范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缺少全过程的生产和检验技术标准,影响小农户自产商品流入大市场。小农户对无公害绿色产品认知较低,化肥过量且非科学化施用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的重要原因。只有帮助小农户建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落实基层组织的资源整合能力,才能保证农产品高质量生产供给。

四、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路径选择

促进小农户走现代农业道路,关键是要以提高小农户组织化水平为原则,以提升农业安全生产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基层农机人员素质为支撑,加快人才回流和资本合理下乡,进一步完善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搭建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朝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继续引领小农户奔向现代化发展轨道。

(一)提高小农户合作意识和水平,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小农户合作意识和水平,以组织化载体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关键在于搭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组织载体,要把着力点放在搭建组织化平台上,吸引小农户参与市场竞争和提高其组织化水平。首先,加强农村地区自治组织的平台搭建。作为农民中的绝大多数,要坚持发展以“小农户”为主的农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依然是农村地区的法定组织形式,要继续加强组织功能管理和升级,尽可能惠及每位小农户。其次,加强小农户组织化人才培养。农村地区的农业专业生产大户以及农村致富能人都是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潜在力量,要继续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主力军,因地制宜地选择小农户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为农服务的公益性和引导性作用,分批次、按能力逐步培养组织化人才队伍。最后,要提高社会组织为农服务水平。引导小农参与到龙头企业等社会组织中,将规模小农户吸引到实力较为突出、前景发展较好的企业中,使小农户进一步学习到先进组织的生产管理技术,同时提高社会组织的为农服务水平,有效统筹为农服务资源。

(二)提升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提升农业安全生产水平,突破点在于如何保障小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的问题。首先,健全和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检验机制。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检验机制,就需要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农产品监测人员,这些人可以是扎根农村的种田能手,可以是各类高校、研究院的骨干人才等,通过他们解决好小农户生产效率较低和生产过程不规范的问题,以提高小农户的农业安全生产水平。其次,围绕区域农产品生产特色,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拓宽小农户农业生产知识面,让农民生产出合格并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扩大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保证国内检验标准和国外检验标准均达标,围绕农产品生产、农产品检验形成一套标准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便于小农户根据自身生产实际进行改良。

(三)加快人才回流和资本合理下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加快人才回流和资本合理下乡,突破点在于如何吸引人才扎根农村、如何吸引资本投资农业,带动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丰富小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方式。首先,综合运用各类激励手段,加速农业科技人才汇集农村。在农村进一步落实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资源,让人才队伍踏踏实实干好农业、发展好农村,以人才聚集力量带动本村小农户学习经营、管理技术,增加小农户致富增收的渠道。其次,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振兴。吸引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就需要寻找到各地农村发展优势和特色,找到符合企业和农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最后,创新小农户的组织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农业生产经营中,创新“村集体+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村集体+龙头企业+小农户”等方式,有條件的地区可以让小农户以农业生产资源入股到农业企业,改变传统的“一次收益”,落实“一次参与、两次收益”的模式,提高小农户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四)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助力小农户向现代农业转型

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突破点在于如何正确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小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基层农技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实施者,为小农户向现代农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担负着将农业技术传授给小农户的“最后一公里”责任。首先,要加强基层农技人员与县级其他农技人员的联系和沟通。基层农技人员更易接受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开展新业务,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小农户进行农业生产,帮助小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可采取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培训交流会等方式,多和发达地区农技人才队伍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和提高自身技能。其次,选用基层农技人员要注重择优选择,提升队伍质量。加强与高等农业院校的联系,加强地区科研院所的力量,开展区域农产品特色资源研究,鼓励优秀人才下基层进行农技推广工作,吸纳本地区优秀种田、养殖能手参与,提高农技队伍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吴重庆,张慧鹏.小农与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分工体系中小农户的结构性困境与出路[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1):13-24+163.

[3]叶敬忠,张明皓.小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理论转向、实践探索与路径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20,(01):48-58.

[4]罗必良.基要性变革:理解农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4):1-9.

[5]孔祥智,穆娜娜.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J].农村经济,2018,(02):1-7.

[6]张红宇.大国小农:迈向现代化的历史抉择[J].求索,2019,(01):68-75.

[7]卢洋啸,孔祥智.改革开放以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探索——文献综述视角[J]. 经济体制改革,2019,(06):89-95.

[8]王颜齐,孙瑞遥,班立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路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22,(01):3-5.

[9]孔祥智,黄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运行机制研究[J].东岳论丛,2021,42(04):5-16+191.

[10] 王习明.村社治理能力与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兼论合作社的理论及相关政策[J].兰州学刊,2021,(07):133-147.

[11]于福波,张应良.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运行机理与治理效应[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5):54-64.

[12]刘学侠,温啸宇.企业领办型农民合作社新发展模式若干重要问题的讨论[J].农业经济问题,2021,(06):47-59.

[13]王晓毅,罗静.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与小农户现代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3):64-74.

[14] 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迈出大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EB/OL].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03_1900407.html

[15]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编.2020年中国农村政策与改革统计年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72.

[17]匡远配,陆钰凤.我国农地流转“内卷化”陷阱及其出路[J].农业经济问题,2018,(09):33-43.

[18]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222.

[19]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90.

[2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39.

[2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03.

[22]杨建利,郑文凌等.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21,(07):81-90+104.

[2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6.

[24](美)斯科特;程立显,刘建等译.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6.

[25]郭熙保,吴方.参加合作社能提高家庭农场生产技术效率吗?[J].社会科学战线,2022,(01):66-79.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小农户组织化
亚临界芝麻蛋白粉挤压组织化工艺研究
添加剂对高水分挤压组织化复合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挤压工艺参数对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
论中国小农户的前景与出路
乡村振兴:“小农户”要靠“大农合”
适合小农户的滴灌自动控制系统的推广应用
“小农户”与“大市场”
家庭农场和小农户生产效率的比较
组织化管理模式对基层医院脑卒中患者随诊率的影响
复合蛋白原料组成对挤压组织化产品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