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谭震林三到镇江

2023-10-03 14:57孟宪威
铁军·纵横 2023年9期
关键词:茅山苏南新四军

孟宪威

谭震林,无产阶级革命家,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抗战时期,从1940年春奉命前来苏南东路主持党政军工作,到1942年5月调任新四军第六师师长离开苏南,期间他曾三次来到镇江,留下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轶事。

一到镇江:“谭老板”的称呼从延陵叫响

1940年3月,中共中央东南局、中央军委新四军军分会决定将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从皖南前线调往苏南东路地区,以加强东路的领导力量,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谭震林率数十名随行干部及人员从新四军军部驻地泾县云岭出发,通过日伪顽的数道封锁线,抵达溧阳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受到陈毅司令员的热烈欢迎。随后,陈毅派新四军第一支队军需主任吴师孟率一个连专程护送谭震林一行,在茅山根据地沿途各地党组织的大力协助下,顺利到达丹阳延陵庄湖村。在这里,谭震林会见了丹南中心县委书记陈洪及其他负责人,讲话中高度赞扬陈毅、粟裕开辟茅山、挺进苏北的战略意义。

此时,日军强化对京(宁)沪铁路沿线的封锁,在南京至无锡段的铁路两侧架起电网,运河所有船只夜间一律不予放行,特别是对茅山抗日根据地通往苏南东路的交通要道丹阳陵口控制极严。由于缺乏破坏电网的常识和经验,丹阳地方党组织和游击武装对几处地段多次组织侦察,仍然找不出能夠安全通过的办法。

谭震林决定分两路向苏南东路的常熟游击根据地进发。他亲自带领张开荆、刘飞、戴克林等团营干部为一路,由延陵经水路去常州,再改乘火车抵苏州,之后转往常熟。为了确保途中安全,谭震林借用延陵镇上一家绸布店老板李明的姓名,搞了张“良民证”,并脱下旧军装,换上雪白衬衣,毛料背带西裤,外穿哔叽长衫,头顶黑色礼帽,俨然一副大老板派头。随行众人也穿上中式短褂长裤,外罩长衫,分别打扮成伙计、学徒的模样,对谭震林以“老板”相称。以至于到了东路不久,军中即流传“上级派来了个老板!”由此,“谭老板”的称呼渐渐传开,毛泽东闻之亦称唤其为“谭老板”,部属更是“老板”挂嘴边,常言“遵照老板的意见……”“文化大革命”著名的“大闹怀仁堂”事件中,“三老四帅”与林彪、江青一伙展开面对面的交锋,期间陈毅大呼激愤不已的谭震林:“谭老板不要走,留下来与他们斗争”,成为党史上的美谈。

二到镇江:登同山“小县长”调侃“老革命”

1941年7月,日伪对苏南东路抗日根据地发动清乡。8月下旬,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谭震林决定留下少数部队在内线坚持,亲自率领主力部队突破敌人的包围圈,转入澄西地区,待命渡江。

当时丹北的段家桥是中共(京沪)路北特委驻地,谭震林在段家桥召开县以上党政干部会议,传达东路反清乡斗争的情况和经验,并对苏南西路地区特别是丹北地区的反清乡斗争作出具体部署,他强调:“要着重加强长江南北、铁路南北这条交通线的工作,要物色合适人选,打人敌人内部,确保这条交通要道在任何困难条件下不致中断。”路北特委书记陈光,江南第四行政公署专员、江南第四保安司令部司令韦永义等地方领导干部,遵照谭震林的指示精神,建立敌工委员会,相继成立长江工委、江(都)镇(江)县委和铁道工委,派遣一批党员干部打人敌人内部,为胜利粉碎日伪对茅山、丹北发动的后续清乡打下坚实基础。

会后,谭震林找到山北县(镇江)县长赵文豹,笑盈盈地问道:“圃山这一带地形你熟不熟?”见首长这么平易近人,赵文豹也毫无拘束地回答:“我家就在圃山脚下,生在圃山,长在圃山,圃山的72个洞我闭着眼睛都不会跑错。”谭震林听了高兴地说:“好,你带路,上山去看看。”

谭震林、赵文豹一行10余人从圃山南边上山,经东霞寺到达半山庙。谭震林饶有兴趣地询问庙名的来历,在庙中小憩片刻又复行向上。那天谭震林穿的是皮底布鞋,脚下容易打滑,爬山时就显得有些吃力,于是赵文豹拿他打起了趣:“你不是老游击队员吗?爬山的本领怎么倒忘记了?”

此时的赵文豹年方21岁,被谭震林戏称为“小县长”。而谭震林则年近四旬,曾跟随毛泽东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任新四军第六师师长、政委兼江南区党委书记,为我苏南党政军的最高领导人,是标准的“老革命”。而赵文豹敢调侃谭震林,一是他正处于初生牛犊的年纪,说话少有顾忌;二是他性格比较“虎”,在对敌斗争中以坚决、勇猛的作风而闻名;三也说明当时党内的民主氛围和平等的同志关系。

登上圃山峰顶,谭震林叉腰伫立,极目远眺。长江如一条玉带蜿蜒伸展,荷花池、扬中、和尚洲(今江心洲)恰似三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其中,谭震林赞道:“好地方!好地方!真是天堑长江!”并询问起三江营、抗英炮台及大江南北交通等隋况。听完赵文豹的详细汇报,谭震林凝望长江,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这里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不奇怪的。”在山顶大约盘桓了半个多小时,一行人从东坡下山,途中谭震林又与赵文豹谈到山北县的工作。最后握别时,赵文豹请谭震林常来指导,谭震林爽朗地答应:“只要有空,一定来!”

1941年10月,奉新四军军部命令,谭震林率第六师师部和第十八旅离开澄西,北渡长江,进人江(都)高(邮)宝(应)地区。

三到镇江:通过地下交通线时遇险

1941年11月28日凌晨,日军出动步骑炮联合兵种共3000多人,偷袭苏南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部驻地溧阳塘马村,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率部突围时壮烈牺牲。

当时谭震林正在江高宝地区领导反扫荡斗争,噩耗传来,他失声痛哭,心急如焚,当即决定亲自南去茅山整顿部队。临行前,他叮嘱妻子葛慧敏:“我这次去茅山,不能很快回来,你要安心工作!”言语之中已经做好了牺牲个人的准备。

12月初,谭震林仅带两名警卫员启程化装南渡。他们从新老洲过江直抵大港王家山嘴,再经大路镇到达丹北二十七圩。在当地一个地主家里,谭震林向丹北的党政军干部作了政治形势和工作任务的报告。会后即动身继续前往茅山。

从丹北到茅山,要穿越敌伪严密控制的京(宁)沪铁路、京杭大运河和镇丹公路三道封锁线。当时,中共地下党组织控制了一条由东向西沟通南北的交通线:从丹阳的下谈家村,向西行过铁路、运河,经张官渡到后东岗,再过镇丹公路经河阳到茅山。在交通员的带领下,谭震林等3人即按此线路前行。

顺利通过铁路、运河,行至后东岗,已是傍晚时分。就在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险情发生了,一队下乡“扫荡”的伪军与他们迎面遭遇。当时交通员走在最前面,谭震林与其保持一段距离随后,警卫员陈小毛挑着担子遥相跟随,另一名警卫员张坚则负责殿后。危急时刻,谭震林没有丝毫慌乱,而是果断选择正面通过,身着蓝布棉袍、头戴灰色罗宋软帽而又神色自若的他,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客商,没有引起敌人的怀疑。陈小毛则闪身躲进路旁一户老百姓家中,看见老百姓正在吃晚饭,他就进去把担子一放,拿起碗来就吃饭,伪军以为他是这家的人,并没有理会。而走在最后的张坚却被伪军扣住盘问。

谭震林与陈小毛脱险会合后走了半夜,在一个村边休息到天明,又找了一个上午,才在丹阳延陵岗下村找到地方党组织,见到苏皖特委领导汪大铭和丹阳县委书记吴承等人。此时谭震林已走了两天一夜,十分疲乏。汪大铭他们先煮了一些地瓜汤给他喝,烧热水给他洗脚,吴承还把自己的一条新棉被拿来,让他赶紧睡一会。可谭震林却顾不上休息,坚持听取工作汇报直至深夜。

第二天,谭震林马不停蹄召开茅山地区干部会议,向50多名地方和部队干部作了《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他开口便说:“同志们,你们辛苦了!你们坚持茅山敌后的艰苦斗争,在战略上配合了华中广大地区新四军的胜利发展。我这次来,没有给你们带来一个兵,也没有给你们带来一条枪,但我给你们带来了党中央和军首长对你们的感谢和慰问。”谭震林的这番话,使许多同志激动得热泪盈眶,给大家心中燃起了一团烈火。

张坚很快也安全归来。原来他被伪军扣下后,机智地把身上携带的钞票掏出来抛撒,伪军一见这么多票子,立即互相争抢,乱作一团,张坚利用这个机会脱身跑掉了。

此后,谭震林自兼第十六旅旅长,整训部队,提高战斗力。发展地方武装,对地方党政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从苏南东路、浙西调来一批领导骨干,充实茅山根据地的各级党政机关。加强地方财政和部队的军工、医疗工作。在他的亲自坐镇与主持下,苏南抗日斗争形势得到稳定、扭转与发展。

调任军部:从高资渡江北上

1942年5月,谭震林奉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指示,调离苏南,前往盐城新四军军部工作。因为途经淮南抗日根据地,谭震林还特地带上茅山地委副书记汪大铭、镇句县县长洪天寿等5名茅山地区干部前往淮南参观学习,让他们开阔眼界,同时加强长江南北的联系,体现出他对茅山抗日根据地及干部的深厚感情与殷切关怀。

5月15日傍晚,谭震林一行从丹阳延陵附近驻地出发,村里老百姓闻讯涌到村头送别。谭震林眼里闪着泪花,与群众道别,低声对随行干部说道:“江南的老百姓真好啊!”经过两个晚上的秘密行军,队伍到达镇江、句容交界处的裔庄,这里是洪天寿的家乡,群众基础较好,距高资镇和长江边只有10多公里。谭震林决定在这里隐蔽待机,在高资附近偷渡长江。

经洪天寿精心安排,高资老船工张福礼领受了送谭震林等人过江的任务。张福礼当时60多岁,他胆大心细,机敏过人,几十年的渔家生涯,练就一身过硬的弄船本領,曾多次为新四军运送粮食、武器,是高资秘密交通线上最可信赖的船工。

从高资至人江的马桥口,约有7公里的内河航线和两个日伪哨卡,一是高资铁路桥哨卡;二是马桥口哨卡。虽然两个哨卡均已通过地下关系打通了关节,但任务重大,为确保万无一失,张福礼仍然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反复进行试航,基本掌握了日伪军巡逻的规律,确定了靠芦苇滩航行的路线,一旦遇到敌情,可以随时进入比人高的芦苇丛中与敌周旋。

5月24日晚,是预定渡江的时间。谁知天公不作美,下午狂风骤起,暴雨倾盆,张福礼的渔船无法抵达约定的河湾。谭震林淋着雨在河边来回踱步,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当晚回到裔庄,谈到白天的情况,谭震林说:“我想的是,如果此刻有10万大军归我指挥,我们将如何打破敌伪封锁,席卷长江,横扫南北。这样的形势总有一天会来的,而且不会太远。”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7年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谭震林亲自指挥部队一举突破长江防线,实现“席卷”与“横扫”,不同的是他指挥的不是“10万大军”,而是足足30万人马!

第二天下午,大雨渐止,敌情亦平静,谭震林决心当晚启航。下午张福礼带着堂兄弟张福芝、张福堂,将渔船按时停靠在小唐驾庄码头。黄昏时分,谭震林率领全体渡江人员上船,隐蔽在船舱里,只留汪大铭和张福礼兄弟在甲板上摇橹。但快到马桥口时,意外情况发生了,只见河道上停满了大小船只,难以通行。日伪军哨卡近在咫尺,多耽搁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于是汪大铭找到对方的船老大,暗中表明新四军身份,船老大欣然帮助疏开一条航道,使张福礼的渔船快速进入长江,脱离险境。

渔船行进在长江中,因逆风逆水,有些颠簸。谭震林一不小心,把心爱的加拿大手枪掉进了江里,汪大铭打趣说:“长江要我们的买路钱呢。”引得满船的人开怀大笑。从马桥口到长江北岸的仪征有20公里的水路,此时天又下起了大雨,行船更加困难。张福礼三兄弟团结协作,轮流摇橹,顶风破浪冒雨航行。不久风向转了,张福礼吩咐赶快升帆,这样船行得快多了。可能是恶劣天气的影响,江面上没有出现日军的巡逻艇。经过整整一夜与风浪的搏击,渔船终于安全到达仪征大河口。从此,谭震林告别整整战斗两年的苏南,踏上新的征途。

作者单位:镇江党史办

责任编辑:王涵

猜你喜欢
茅山苏南新四军
苏南年俗亦动人
茅山乾元观里的抗战故事
从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隐士哲学”
高度重视、有效推进茅山老区扶贫开发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苏南发展
苏南傩面具略论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