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瑛 常浩如
口述人简介:陈瑛,原名朱怀玉,1918年8月生于南通,1935年成为南通唐闸大生一厂纺织工人.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陈瑛历任苏中地区兴化六区区委书记、新四军一师一旅司令部指导员兼机关党支部书记、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司令部指导员、中共广德县委书记、广德二区区委书记兼区游击连指导员、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供给部和被服厂指导员、第六纵队后方留守处干事、华东野战军妇女干部学校会计大队指导员、浙江省直属机关儿童保育院院长、上海市教育卫生部副处长、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等职。2022年仙逝。
我原名朱怀玉,1918年8月生于南通,1935年成为南通唐闸大生一厂纺织工人,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我在担任苏中地区兴化六区区委书记时,经苏中区党委书记兼新四军苏中军区政委陈丕显介绍,与时任新四军一师二旅旅长王必成结婚。
2018年6月,江苏省广电集团旗下的南京电影制片厂,为配合溧水红色李巷的打造和宣传,要拍摄《抗战中的红色溧水》3集电视片。为了拍片的需要,剧组的同志找到我,希望采访我。虽然我已经年过百岁,但记忆力还行,身体还可以,便欣然答应接受了剧组的采访请求。但不知你们要了解什么,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回答得令你们满意。你们的来访,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将近80年前的20世纪40年代。
1942年底,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主力奉命与江南的第十六旅合编,王必成改任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旅长。重新回到苏南抗日前线的王必成,与第十六旅政委江渭清等一起领导了艰苦卓绝的苏南反“清乡”斗争,粉碎了日伪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保卫、发展和壯大了苏南抗日根据地。
当时我不是与王必成一同随部队南下的。本来王必成打算让我回南通从事地方工作,后来在警卫员的一再坚持下,才决定让我带着女儿苏炎南下。因为孩子小,过封锁线一旦啼哭的话,风险极大,很不安全。为此,我没有随王必成带领的战斗部队一同行军,而是在地下党组织的护送下,渡江至镇江,后又到达丹阳。地方党组织派人用独轮车将我护送到茅山,再入溧水至里佳山旅部。在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里我在旅部担任旅部司令部指导员兼机关党支部书记,从事党务工作。我和战士们一道投身火热的革命工作和斗争生活,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坚持苏南战斗,在极其险恶的三角斗争中顽强奋战。关于王必成和新四军部队的情况,我只能大致说一下:
1943年4月,王必成与江渭清共同领导了“两溧”(溧水、溧阳)反顽战役,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在苏南发动的反共高潮。1943年11月初,王必成根据新四军军部和师首长的部署,采取了敌进我进的策略,率部经高淳进抵郎溪地区,接着向东插至广德、长兴地区,连战连捷,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44年8月23日至25日,王必成指挥部队发起长兴战役,攻克日伪军据点13处,摧毁碉堡60余座,重创伪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师第三团,俘其副团长以下官兵420余人。王必成率部乘胜追击,至12月先后收复溧阳、郎溪、广德、长兴间的大部分地区,彻底扭转了苏南抗战的局面,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1945年2月5日,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十六旅改编为第一纵队,王必成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参与创建和发展苏南、苏浙皖抗日根据地,并率部参加了天目山3次反顽战役。8月7日,王必成指挥第一纵队在苏南第一军分区的配合下,取得了东坝反攻战役的胜利。此战,历时3天,摧毁日伪军据点50余处,歼灭日伪军1800余人。8月19日,王必成指挥部队对盘踞在金坛、溧阳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分别实施包围,激战一昼夜,收复了金坛和溧阳县城。接着,王必成指挥部队又先后攻克溧水、长兴等地,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期间,我先后历任区委书记、新四军一师一旅司令部指导员兼机关党支部书记、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司令部指导员、中共广德县委书记、广德二区区委书记兼区游击连指导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先后担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供给部和被服厂指导员、第六纵队后方留守处干事、华东野战军妇女干部学校会计大队指导员、浙江省直属机关儿童保育院院长、上海市教育卫生部副处长、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等职。
离休以后,我仍然时时不忘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努力为党的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幸福,期望现在的年轻人努力进步,继承和发扬新四军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一代更比一代强,旱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我们几代人为之奋斗不息的伟大理想!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供稿)
编辑: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