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独立自主发展抗日力量的胜利

2023-10-03 14:57:11周一萍王长江卫雨明
铁军·纵横 2023年9期
关键词:区党委敌后盐城

周一萍 王长江 卫雨明

口述人简介:周一萍,原名周鸿慈。1915年9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先后任中共盐城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新四军三师盐城独立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苏北日报社社长、盐阜地委宣传部部长和苏南区党委苏州地委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苏北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第一、第三机械工业部教育司司长、局长,中共浙江省温州、丽水地委副书记,台州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工委副政治委员等职。1985年离休。

盐城县人民坚持敌后抗日斗争的历史,是一部独立自主地放手发展抗日力量,依靠群众,战胜强敌的历史。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在这里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活动。抗日战争初期,又在这里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进行了艰苦的工作。但是,正如我们大家所知道的,由于当时东南局个别领导同志没有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发展华中、向苏北敌后进军的方针,失去了在这里及早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时机。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了发展华中的方针。但是,受到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影响,不敢超越国民党所能允许的范围,独立自主地去放手发展抗日力量。他们不敢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发展,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辟敌后根据地,不敢去组织我们党自己领导的抗日军队,不敢大胆放手地去发动群众。这种严重的“右”倾观点和错误做法,遭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满,大家称之为替国民党“抬轿子”。

1940年10月,新四军和八璐军南下部队胜利会师,这是党中央纠正“右”倾错误,放手发展抗日力量的一个重大决策。皖南事变以后,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重建了新四军军部。盐城成为中原局(后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在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开始了根据地建设。从这个时候开始,盐城成为人民的天下,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根据地建立起来了,从行署到县、区、乡的抗日民主政权也成立了。下一步应当主要抓什么呢?刘少奇同志明确指示我们:“没有根据地内基本群众普遍深入的发动和强固的组织,巩固根据地是不可能的,一切任务的执行是很困难的。”(《目前形势、我党我军在华中三年工作的基本总结及今后任务》)要大刀阔斧,放手发动群众,这就是刘少奇同志给我们指引的正确方向。

刘少奇同志亲自选定盐城县作为发动群众的试点。区党委民运部长喻屏同志,县、区委的负责人,大批的民运工作队员,都深入到农村中去,对农民进行民族教育和阶级教育,使他们懂得抗日救亡和谁剥削谁的道理。针对农民最迫切的要求,组织农救会,领导农民进行借粮、雇工增加工资和减租减息的斗争,在斗争中发现和教育积极分子,发展党的组织。那时,我刚从上海来到苏北,主要是和盐阜青年服务团的同志一起,做全县12所中学的学生工作,筹组盐城学生夏令营。在进行了乡、村试点的基础上,1941年上半年,又从上而下“搭架子”,成立县农救会、工救会和青救会。群众开始发动起来了,在斗争中提高了觉悟,得到了实际的利益,敢于挺起腰杆来,当家做主人,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热潮。这样,我们就赢得了时间,把广大群众初步发动起来,组织起来,涌现了一大批积极分子,发展了一批党员,从思想上、组织上为巩固根据地,迎接今后艰苦的斗争打下了初步的基础。这是我们党在敌后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的一个范例,是刘少奇同志为纠正右倾错误,亲手创造出来的一个典型经验。接着,他又把这个经验在华中各地介绍和推广.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941年7月,日伪对盐城地区发动大“扫荡”,妄图歼灭我华中局和军部领导机关,摧毁我们刚刚建立起来的敌后根据地。这个阴谋,他们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经过这次大“扫荡”,这个地区的斗争形势,发生了激剧的变化。盐城城区、主要集镇和交通要道都被日伪占领了,全县被分割为好几片。根据新的斗争形势,盐阜区党委决定,把盐城县分为盐城、盐东、建阳3个县。周利人、刘大谟同志和我分配到盐城县委工作。我在这里,一直工作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这个时期,盐城县孤悬敌后,处于习伪严密的包围和封锁之中。主力部队很难进到这里来打击和歼灭敌人,而刚刚组建起来的县、区武装力量,有的叛变投敌。民兵游击队还没有组织起来,斗争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我们离区党委领导机关很远,1943年以前,连电台都没有,很难得到上级领导的指示。只能用薄纸写一张小纸片把它织在草鞋里,由农民同志穿在脚上,向区党委去汇报请示。区党委的指示,也用刘(彬)、喻(屏)、曹(荻秋)的名义,由交通员织在草鞋里带回来。军队和地方干部的粮食、服装和经费开支,都由我们自己在本县范围内筹措解决。县总队、区大队和民兵游击队的枪支、弹药,只能从敌人手里缴获过来。为了节省弹药,黄克诚师长决定,每个战士,在每次战斗中只能打3发子弹,超过的就要给以处分。为了防止汉奸的告密和日伪军的突然奔袭,县委、县政府、县总队机关每天黑夜都要行军二三十里才能宿营,和敌人“捉迷藏”,连风雪之夜、元旦、春节也不能例外。就是在這样残酷艰苦的条件下,全县党政军民万众一心,临危不惧,抱着必死的决心,为坚持敌后抗日斗争,保卫和巩固这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而奋斗了整整4个年头。终于坚持了斗争,坚守了阵地,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

我们所以能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归根结底,是坚定不移地执行党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和领导下,依靠群众,努力奋斗所取得的成果。下面,着重就两个问题来说明:

第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干部,建设一支有理想、有纪律,决心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的干部队伍。刘少奇同志是倡导党内理论学习,重视党的建设的典范。他在《答宋亮同志》中指出,党内存在理论准备不够的弱点,要求我们正确解决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他自己就是这样身体力行,大“扫荡”以前,亲自在泰山庙向中级以上干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讲授党的建设和根据地建设。我也有幸能亲自听到他的谆谆教诲,受到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他对共产党员的思想和组织修养的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使我们这些年轻干部都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经过刘少奇同志的倡导,党内学习理论的风气是非常浓厚的。华中局、区党委和各县委都分别举办了党校和党训班,有计划地训练干部。我们在斗争过程中,也都时时不忘学习。当时,马列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都很少。但是在辗转行军中,我们把仅有的几本马列著作,都分别带在身边,一有时间就认真阅读,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大家都下定决心,不管斗争是多么艰险,随时都有流血牺牲的可能,也一定要在原地坚持斗争,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县不离县,区不离区,乡不离乡”,与广大群众同患难,共存亡。当时,我们的生活也非常艰苦,但都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在这样—个革命的大家庭里,大家都互相勉励、互相学习,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组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我们党培育了这样一支有理想、有纪律的干部队伍,才能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第二,始终把放手发动群众作为坚持抗战,聚集力量的基础。农村,在大“扫荡”以后,就成为我们唯一的依托。农民是我们一切力量的源泉。我们干部队伍的生长(当时,外来干部为数很少,必须从农村积极分子和农村知识分子中選拔干部),武装力量的发展,救国公粮和各种税收的征集,群众性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离开了农民,都将一事无成。因此,我们依然是遵照少奇同志的指示,始终把发动群众作为首要的任务。“扫荡”开始了,我们就和农民群众一起,投入反“扫荡”的斗争,打击敌人,保卫群众的利益。形势比较稳定了,我们就教育群众,提高觉悟,同地主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经过一两年的工作,各乡都建立了党支部,乡、村都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乡、村政权经过民主选举,都由农民积极分子和农村知识分子来担任,民兵游击队也组织起来了。这样,我们党就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与当地群众真正建立了血肉的联系。群众对我党我军寄予极大地信赖,我们也把群众作为依靠力量,大家赤诚相见,亲密无间,共同为保卫这块祖国的大地而展开殊死的搏斗。到1942年末,日伪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梳篦式的“清剿”时,我们的领导骨干、群众基础和武装力量,都和1941年大“扫荡”时大不相同了。尽管日伪在这里增设据点,反复进行搜索,县政府、县总队机关和连以上部队,已经很难在日伪的包围圈里立足,只能跳到外线去。但是,县委负责同志、区以下干部和民兵游击队,仍然坚持“县不离县”的原则,在敌人的包围圈里,以自己的行动表示了与人民、与土地共存亡的决心。这样,就坚定了军心民心,鼓舞了斗志。敌人像瞎子摸鱼一样,根本找不到我们的机关、部队;而我们却可以出敌不意,相继打击敌人。我们取得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渡过了敌后斗争中最艰苦的时刻。

反“清剿”斗争的胜利,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军民的信心。敌人慑于我军民的威力,小股部队还不敢任意下乡“扫荡”;规模稍大的“扫荡”,也不时遭到我们的阻击。当时,我们根据党中央的号召,在农民中组织互助合作,发展农业生产。县委在尚庄区北堡,以王福祥同志组织的互助组为试点,积累经验,在全县进行推广。通过互助合作的形式,使那些缺乏劳力和资金的贫下中农,得以克服困难,发展了农业生产。在冬季农闲季节,我们还组织了冬学,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与此同时,我们又着手开辟义丰、庆西地区。那里,地处沙沟、北宋庄伪据点的外围,整个地区,由地主武装大刀会所控制。一方面,我们做地主阶级上层的工作,在那里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行政办事处,另一方面,又派民运队员深人基层,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终于把农民发动起来,瓦解了以封建迷信为掩护,实际上成为敌伪和地主羽翼的大刀会,加强了根据地建设。不久,我们组织了北宋庄伪营长严肃向我起义,沙沟镇、秦南仓也先后得到了解放。全县除城区、冈门和串场河沿线外,已经形成了巩固的根据地。日本投降以后,1945年11月,赵云祥在我军围攻下起义,我们才胜利完成了坚持敌后的任务。

我们的胜利,是我们党纠正了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坚持了独立自主发展抗日力量的胜利,是盐城县50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顽强奋斗所取得的胜利。我们谨在这里向盐城老区人民致以敬意,向在这块土地上英勇奋斗,壮烈牺牲的烈士们——郭猛、潘克、黄炜、任佩芬、徐冰等同志敬致深切的悼念,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业绩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盐城市盐都区新四军研究会供稿)

责任编辑:陈蓉

猜你喜欢
区党委敌后盐城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22
非遗盐城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16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2:44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46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党委: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中共鄂西北区党委旧址急待抢修
西藏自治区政府对自治区关工委组成人员进行调整
中国火炬(2016年4期)2016-11-27 03:49:41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军事历史(2004年4期)2004-11-22 06:49:58
奋勇战敌后 担当主力军——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
军事历史(1997年2期)1997-08-21 02:28:46
论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军事历史(1997年2期)1997-08-21 02: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