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顺发
2023年1月10日是新四军军部暨中共中央华中局移驻黄花塘80周年。新四军军部在一地驻扎时间较长的3个地点,一个是新四军组建时的皖南泾县云岭,第二个是重建军部时的苏北盐城,第三个就是由盐阜地区转移到淮南的吁眙黄花塘。1943年1月10日至1945年9月19日,军部驻扎黄花塘。这一时段恰是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末期转向战略反攻的重要时期。对新四军的历史研究,普遍展开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40余年,可谓成果累累。其中,对新四军黄花塘军部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开始于1993年初,为纪念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50周年,中共盱眙县委党史工委编著《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30年来,这项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层次逐步深入、界面逐步扩大,领域逐步拓宽。但笔者认为,很多方面还显得不够充分,研究队伍、研究层次、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研究深度与广度相对较弱,业界的关注度也不够。其实,黄花塘时期的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在抗战最重要的阶段,取得的抗战成果和根据地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贡献是突出的。近几年,笔者在大量阅读各种新四军史实与资料中,在贴近历史真实的思考中,对黃花塘军部从纵、横两个方向,军政两个方面,做了较多地研究,今特撰文,以向同仁请教,并与各位专家、教授、学者,特别是年轻的研究者共同探讨。
一、黄花塘军部、中共华中局继续延续了盐城军部的任务与传统,继续承担着领导、指挥新四军抗战与根据地建设的历史重责
军部转移到黄花塘是1943年1月10日,当日,中共中央发出《对华中反扫荡的指示》指出:华中敌后形势可能日趋严重,要求保存有生力量,以度过今后最危险的两年。中共中央华中局经过研究,即于1月28日发出了《关于坚持敌后艰苦斗争的指示》,可见华中局执行中央决策的果断、迅速。要求华中全党全军对今后华中空前严重复杂的斗争形式,有明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并提出了坚持斗争的各项任务。
严峻的形势如中共中央所料。1943年2月中旬,日军第十七师团分别由徐州和海州向淮阴、涟水和南新安镇、响水口等地推进,日军第十二混成旅团则由如皋、东台地区向盐城、兴化、宝应等地集结,原驻江南的习军第十五师团及驻开封的第三十五师团各一部,陆续向兴化、宝应、淮安、淮阴等地集结,苏北各地伪军也同时出动。以上日伪军共出动2万余人,对新四军盐阜地区及韩德勤部所驻之曹甸、凤谷村地区,构成包围态势。2月12日,日军由湖垛、宝应、淮阴、淮安、涟水等地出动,先向韩德勤部进行合击,韩部一溃散,大部在新四军掩护下退人根据地休整。接着,日军于17日集中1.4万余人,分多路向盐阜区大举“扫荡”,搜寻新四军主力决战,未能得逞。随即又进行分区“清剿”,并以舰艇封锁沿海港口。日军所过之处,许多村庄生灵涂炭,特别是阜宁的单家港、东沟、益林、陈家集,滨海的八滩诸镇村,被洗劫一空之后又付之一炬。
按照新四军军部部署,坚持内线作战的新四军第三师,初期采取分散隐蔽打圈子战术,与敌周旋。新四军第一、第二、第四师则根据军部统一部署,分别向当面之敌发动攻势,拔除敌据点,有力地策应了第三师的反“扫荡”作战。从3月25日起第三师进行全面反击,攻克了陈集、八滩、湖垛等10多个日伪据点。至4月10日,日军对盐阜地区历时50多天的大“扫荡”被彻底粉碎。新四军共毙伤日伪军1070人,俘780人,收复据点50多处。同时粉碎了日军围歼新四军领导机关和主力的企图,华中敌后抗战形势开始好转。
1943年春季之后,日军兵力日蹙,进行大规模“扫荡”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蚕食”就成为其普遍使用的侵略手段。为粉碎日军的“蚕食”,华中局与军部领导指挥华中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办法,进行拉锯相持和反复纠缠,挫败了敌人的“蚕食”。特别是在淮海区、盐阜区、淮北区、苏中区和淮南区,党和新四军领导军民采取多种方式与日伪军的“蚕食”活动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削弱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保卫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到1943年底,新四军已发展到12万余人,发展地方武装4万余人,民兵约60万人。不仅胜利地坚持了敌后抗日斗争,还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日军为了实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方针,1943年间,还在汪伪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在华中敌后全力推行其“清乡”阴谋,企图通过军事“清剿”、政治欺骗、经济掠夺、思想奴化等综合手段,从军事上、政治上“彻底整顿占领区的治安状况”,并“清除”共产党、新四军在长江下游的抗日力量。华中敌后军民与日伪军之间持续进行的“清乡”与反“清乡”斗争,是华中敌后战场所特有的斗争形式。在1942年春的中共中央华中局扩大会议期间,刘少奇、陈毅等曾多次对苏南的反“清乡”斗争进行分析总结,对华中各地将进行的反“清乡”斗争作了部署。陈毅指出:“我们反‘清乡运动,首重政治动员,组成各阶层一致反对敌伪‘清乡的统一战线”,“游击战术与秘密斗争的综合运用是反‘清乡斗争留原地坚持的主要方法。”
1942年12月,日伪将苏中南通地区确定为“清乡”重点。1943年3月中旬,新四军军部专就苏中第四军分区的反“清乡”发了指示,4月至年底的9个月内,苏中第四军分区军民对日伪作战2100余次,毙伤日伪军及“清乡”人员2400余名,并争取了1700余名伪军、伪组织人员反正、投诚。1943年是日伪“清乡”最猖獗的一年,也是新四军反“清乡”斗争最紧张激烈的一年。在华中局直接指导下,到1944年10月,苏中四方区不仅彻底粉碎了日伪的“清乡”,而且扩大了根据地。在鄂豫边区和其他地区的反“清乡”斗争,同样取得了胜利。1944年新四军开始局部反攻,日伪在各地的“清乡”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经过1943年的斗争,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战场度过了最苦难的时期,创造了恢复和再发展的条件。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中共中央的指示,1944年春,新四军军部决定:各师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主动地向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打击和牵制日伪军,配合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坚决粉碎日伪军的“清乡”“治安肃正”和“屯垦”计划。恢复和扩大根据地,同时争取时机开展整风、生产、整训等运动,为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创造条件。遵照华中局和军部指示,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发起车桥战役。经一夜激战,此次战役胜利结束,共歼灭日军大队长山泽以下460余人(内俘24人),伪军480余人;揭开了华中敌后战场局部反攻的序幕。新四军第三师兼苏北军区粉碎了习伪第二期“治安肃正”计划。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收复了宣城、郎溪、广德、长兴等广大地区,并同茅山根据地连成一片。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展开了春季攻势,先后攻克大店集等日伪据点51处,收复泗阳、睢宁、灵璧、宿迁之间广大地区,控制了睢(宁)泗(县)公路全线,解放了整个泗(县)北地区。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军区主动出击歼敌,1至5月间,粉碎了日伪军数百人至数千人对平汉铁路两侧多地的频繁“扫荡”;8月至年底,各路主动出击日伪据点;2至8月间,先后粉碎了国民党桂军对大悟山的3次进攻,保卫了边区指挥阵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经过艰苦斗争,粉碎了日伪军对三北、浦东、金萧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坚持了抗日阵地。新四军第二、第七师在1944年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同时,也不断打击日伪军,坚持和保卫了淮南、皖江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进驻黄花塘后的领导和指挥是坚定正确和卓有成效的。
二、黄花塘军部时期,华中局和军部领导全军开展了整风、大生产和整训等三大运动,成为华中军民坚持艰苦斗争与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1943年春,新四军军部在以往整风的基础上,提出要把学习引向深入。4月10习,华中局发出了整风学习的指示,把整风学习作为全军的中心任务。军部机关与直属队、各师部队和各战略区都根据中央和华中局的指示,做出了具体部署,成立整风领导机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整风学习委员会的主任或书记。干部整风学习分甲、乙、丙三组,从前线与后方、干部与机关的不同情况出发,除了在职整风外,有的还脱产到整风队或党校学习。华中局和军部还在8月中旬,集中师以上领导干部粟裕、刘炎、谭震林、罗炳辉、黄克诚、邓子恢、彭雪枫、张爱萍、曾希盛、刘长胜等进行整风学习。历时一个多月,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个人主义,改造了思想方法,增强了全局观念,加强了思想修养,达到了预期目的。在整风运动中,军部和各师、各战略区党委都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衡量整风运动成绩大小的主要标志。陈毅代军长对整风运动非常重视,他多次向全体干部作整风报告,辅导大家学习。他的报告深入浅出,十分动人。最感人的是陈毅的自我批评精神,他联系思想实际,极其坦率,诚恳地讲了自己在革命斗争中曾经犯过的错误和教训。陈毅严肃认真而又实事求是的自我批评精神,不仅沟通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心灵”,而且进一步启发了广大干部在整风中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
1943年初,军部移驻黄花塘一带,正值春荒,许多群众没有饭吃,军部便号召部队干部每人每天节约半斤粮食救济群众。9月30日,华中局发出《关于生产运动的指示》,决定把开展大生产运动作为根据地建设的中心,既为了克服当前的困难,又为迎接全面反攻进行物质准备。1944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向华中局发出了《关于组织军民生产、改善军民生活的指示》。4月1日华中局再次发出《关于开展军民生产运动的指示》。在大生产运动中,军部成立了直属队生产委员会,按照后方机关、地方武装、作战部队、医院工厂等不同情况成立了分会,制定了以农副业产品及日用品的自给、半自给为目标的生产计划。军部机关与直属队带头响应,军司令部、政治部、供卫部、特务团等单位的大生产运动,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当时,大家种菜、养鸡,自己动手,改善生活,还为前方战士手工织袜子,不仅女同志织,有些男同志也学着织。母鸡下了蛋,都送到伙房去。大生产运动不仅为机关、部队提供了大量物资,而且也锻炼、教育了广大干部战士。
为了迎接全面反攻,增强部队战斗力,全军开展了军政大整训运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训部队的指示》,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对全军的训练作了具体部署。要求各部队首长亲自组织,深入动员,加强领导,保证完成任务。此后,华中各部队分期分批地进行了军政整训。部队整训着重练兵、带兵、养兵、用兵四项,以练兵为中心;采取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方法,练好射击、投弹、刺杀和土工作业四大技术;在整训中着重提高干部的作战指挥艺术和管理教育部队的能力。
三、对新四軍开展整风、大生产、军训三大运动的成果和历史贡献开展更深入研究的建议
关于全军的整风、大生产、军训三大运动的成果和历史贡献,已有许多文章作了纪实和阐述,笔者结合同老同志交谈以及阅读他们的回忆文章,结合对整风运动的了解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点研究建议:研究黄花塘军部时期的三大运动,不仅要研究团以上干部接受教育、提高思想修养以及成长和之后的表现作为,还要加强对新四军基层指挥员、战斗员在三大运动中的表现、作为,特别是整风运动对他们的成长、成熟的重大作用,以及三大运动在新四军发展中的重大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点研究建议:深入开展对张云逸、饶漱石主政新四军黄花塘时期的重大贡献,特别要研究张云逸副军长的重大作用和贡献。张云逸、饶漱石主持军部时期,也是功勋卓著,贡献重大的。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于1942年3月中旬离开华中前往延安,3月15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分会通令宣布: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由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陈毅代理新四军军分会书记。此时,华中新四军的主要领导同志就是新四军代理军长陈毅、副军长张云逸、代理政委饶漱石、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和华中局委员会组织部部长曾山。1943年11月25日陈毅由黄花塘启程前往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筹备党的七大。遵照中央指示,1944年1月13日,新四军军部通知各师,陈毅代军长职务由张云逸代理,主持新四军的军事工作。这以后,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的主要领导同志就是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代理陈毅代军长职)、代理政委饶漱石、参谋长赖传珠和华中局委员会组织部部长曾山,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这一阶段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也作出了巨大成绩,取得了突出贡献。
饶漱石在主持1942年华中党校、抗大分校和新四军军部直属队整风学习的基础上,1943年继续组织了新四军的整风学习。4月10日,华中局发布指示,决定将整风作为全年的中心任务。6月初,饶漱石即召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师负责同志到军部讨论整风,在会上作了《华中整风的初步总结和今年整风方向》的报告,强调整风是建设党的关键,必须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思想指导,必须以改造思想和改进工作为目的,必须有批评和自我批评。此前,第二师和淮南区党委于5月初曾在盱眙县的新铺举行干部会议,抓住联防司令部一些干部的贪污现象组织讨论,展开批评。饶漱石参加了新铺会议,并于5月9日在会上讲话,对新铺干部会议抓住典型、展开讨论、推动全盘的做法很是赞赏。在6月的整风报告中特地列为一条经验,要求各师各地推广。8月10日他又以华中局名义发布《关于加强整风工作的指示》,他指示说,整风是全党的第一位工作,而反“扫荡”、反顽战斗频繁,夏收秋收不能放松,改造政权和群众工作尚未完全办好,这些确实影响到整风,但这是一个妥善安排的问题,应该做好第一位的工作来推动第二、第三位的工作。
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整风取得重大成果,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善,团结空前加强。结合整风进行的审查干部也有成绩,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于敌人破坏活动的警惕性,及时纠正了“逼供信”的偏差。1944年4月17日,饶漱石作了《整风会议总结》,肯定成绩,归纳经验,这个总结第三部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其实,饶漱石不单单在整风工作,在大生产和军训工作中也都有显著贡献,比如在大生产运动开展之时,他提出了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乡村底细,加强基层建设的建议。随后,淮南区的党政四位领导率干部深入四个乡:刘顺元到殿发乡,方毅到安乐乡,张劲夫到七贤乡,李世农到桑同乡开展调查。饶漱石也参加调查,并为大家写了《乡村调查纲要》,事后又以方毅的调查报告为主,附以刘顺元、张劲夫的调查材料,编成《安乐乡调查》一书,并于1943年12月30日為该书写了序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了根据地的基层建设。
在这一重要时期,张云逸为了迎接抗战最后胜利的到来,倾注了大量精力。他部署了恢复苏南抗日根据地和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指挥第二师粉碎了日伪军对津浦路西的大“扫荡”,取得了占鸡岗反顽战斗的胜利。1944年8月,第四师主力西进河南,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缩毂中原的战略任务。12月,第一师主力南下浙江,开辟苏浙皖边反攻基地。张云逸对这两次重大行动极为关注。其中,在《新四军·文献》第四册中,被选人张云逸关于西进河南的电报多达26件,对作战的部署敌情的判断,部队的调配,政策的掌握,第三师、第五师和第七师的策应,都有详细的指示。对第一师南下开辟苏浙皖边的指示,被选入的电报也多达十六七件。1945年,张云逸部署和指挥了新四军对日伪军的全面反攻。从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到日本投降时,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就解放了县城32座,集镇400余个,歼日伪军3万余人,在江南占领了南京、太湖、天目湖之间的广大地区,在江北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应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做好了准备。
热切希望更多的年轻的研究者加入研究队伍,你们年富力强,感知能力,理性思维,钻研精神,思考记忆,旺盛精力等,都优于我们年老的同志,期望你们深入史实,钻深研透,博闻强记,严谨推理,获得更大更多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铁军杂志社原副总编、《铁军·纵横》学术顾问
责任编辑: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