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 钟丽萍
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学科知识,也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形成综合思维。地理学科是初中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让学生具备全球观念以及环境意识。由于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存在,也是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地理技能”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策略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掌握能力、地理读图能力以及地理综合思维,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
综合思维指的是人们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动态化地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能力。而地理综合思维则可以理解为对地理知识的分析、理解、掌握及运用的一种综合性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思考地理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对此,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分析,便于针对教学重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开展针对性的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正确认识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中。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学方法也应当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而进步,有效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在地理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技术有利于刺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以避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主观能动性,这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获得趣味性收获,提高主动学习能力,促进地理综合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是教学重点,但是不能忽略学生的综合思维培养过程。若忽略了学生对地理事物形成过程中的理解与探索,学生则无法形成地理综合思维,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会降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情,最终影响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对此,地理教师要根据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进度、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式。
地理学科属于一门综合性及空间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拥有较高的空间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但是初中学生由于年龄、思考问题的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探索相对较难的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无法凭借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出现“摆烂”心理,影响地理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针对此种情况,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根据地理教材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指明问题思考方向,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思考地理重难点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要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勾画重难点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采取引导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问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难点,充分锻炼自己的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地理知识掌握能力,而且有利于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重难点知识作为引导教学的突破口,弱化学生对地理重难点知识的“难度认知”,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及探索,不断地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加强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在对初中生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要培养学生对不同区域之间的识别能力和对比能力等。地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区域的认知及理解不仅是指对自然环境不同区域的认识及理解,也与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等有着重要联系。教师在教学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根据地理教材内容开展教学,结合实际生活,加强区域地理教学,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运用区域综合思维理解实际生活中的区域关系。另外,教师在开展区域地理教学之前,需要深入挖掘地理教材内容,并整理归纳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学生区域综合性思维的锻炼。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知识学习方面,也体现在地理知识应用方面。地理事物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影响及相互制约的结果,如一座城市的形成可能与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等方面的因素有关,在观察地理事物时,需要以综合性分析的眼光,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动态分析的眼光探究其变化历程。同时,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正确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各种技能,学会读图,正确认识区域,从各种遥感图片中正确分析地理事物的实时状态,增加学生的生活技能。另外,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让学生学会应用综合及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图片中的表达进行结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习地理、掌握地理,并帮助学生养成读图习惯。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此在开展地理教学时,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读图能力,养成读图习惯。教师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时,需要让学生明白地理源于生活,也归根于生活,要能够将生活知识与教材知识结合应用,便于更好地掌握地理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趣味作业”,让学生在假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并收集不同地域的地图,分析地貌环境特点、生活特点以及所在区域的地势特点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读图习惯,从而在后续的地理学习中能够根据相应的地图呈现信息,综合理解地理知识。
通常情况下,开展地理读图教学大多采取二维平面图片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地图,虽然学生也能够从中获取并学习到相关地理知识,但是在读图的过程中缺乏空间性思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教育教学也应当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科技促进教学”的理念开展信息化教学。在开展地理读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让地理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读图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对地图进行大小缩放,用电子屏黑板开展教学,针对性地讲解地图局部,便于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局部地图显示,快速找到教师指出的地图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应的“建模软件”,以三维的方式呈现地图,例如在讲解“多山的地形”这一地理知识时,软件以三维形态呈现山地的地形及结构,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从空间角度进行理解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地理学科中的地图不仅是地理知识学习的辅助工具,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应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地理读图能力可以用于辨别方向、区域以及观察地形等。地理教师在完成读图、识图教学后,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检验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及时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案。教师可以使用具有典型特点或代表性的地图,检验学生的读图能力。例如,使用长江黄河流域地图,开展“你指我认”活动,教师随机指出地图中的区域,让学生回答区域相关知识,以检验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应用技能。又如,使用“南水北调”规划图,随意指出图中的沿途省份城市,让学生思考途经省份在“南水北调”工程中获得的益处及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实图检验”,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掌握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发展情况,从而及时优化课堂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不断地深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地理学科而言,地理核心素养理论教学也有着重要作用及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地理学科素养理论,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加大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力度。
随着新课改教育的落实及推进,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时,需要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深入学习及掌握地理核心素养理论,以便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加大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力度,让学生能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中,提高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地理核心素养与综合思维。
地理区域特征以及区域差异属于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因此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区域地理教学,根据教材知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从区域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多个组成要素变化的过程中,对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及关联性进行分析与思考,让学生逐步理解地理变化过程,并探索地理变化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等,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地理综合思维。地理区域教学涉及的地理要素较多,虽然教师需要教授的内容繁多,但是给足了教师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模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文字、符号、图形等多种表达形式,梳理及思考地理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变化过程以及构成等多方面的信息,在思考过程中逐渐形成综合思维。
地理图标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辅助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养成读图习惯与用图习惯,学会阅读、使用以及绘制地理图表等,将相关的地理知识应用在图上。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地图特点,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地理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抓住地理知识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地图,让其分析地图中表达的信息,并能够描述某一个地理特征的变化。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地图,让学生观察我国不同地域的气温、降水、地势等分布情况,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变化,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地域差异。教师可以在学生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提示学生从多方面思考,综合多方面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理解及掌握图中表达的地理知识。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地图中的规律变化,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课堂总结,以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促进地理学习水平的提升。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基本的原理及规律,地理同样如此。地理原理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如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存在规律以及地理形成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地理基本原理及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地理本质特征角度展开学习,便于学生更好地认知、理解及掌握地理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与现实进行关联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地理综合思维。例如,在讲解“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章节时,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自然特征也有着明显不同,如东北平原地区长期处于湿冷的环境下,形成肥沃的黑土壤;而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少,容易导致灌溉水源不足,从而有了“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让学生充分了解地理的基本原理与地理形成规律,促进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形成。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地理知识的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开展合理化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及掌握地理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