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3-10-03 08:40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四中学赵丽娟
天津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体育活动教师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赵丽娟

拓展训练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针对团队现状,充分利用教学环境,设计相应的培训活动,最终达到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健全人格等训练的目的。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协作精神、利他共享是拓展训练的精神价值核心。拓展训练是体育活动的一部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活动,有利于建设高质量课堂。教师可以将拓展训练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一部分,以趣味拓展锤炼学生的多元体育能力与品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活力。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意义

(一)锤炼学生体育品格

教师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拓展训练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首先,拓展训练在学生意志力方面予以训练,帮助学生塑造坚强的意志和坚毅的性格,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拓展训练在人际交流等方面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如利他主义、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公平正义等。正确价值观念的传递为学生三观建设提供积极助力,以拓展训练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修正学生品格的不足之处。

(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2022年版)》指出:“健康教育包括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等)。”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能够有效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拓展训练能够模拟学生生活中的逆境情境,以类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情绪困境,勇敢解决问题;其次,拓展训练为学生适度增加运动量,促进学生体内多巴胺的分泌,助力学生拥有平稳的情绪。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三)活跃课堂运动氛围

大多数拓展训练以集体游戏和任务为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要在集体行动中发散思维,训练体能,参与人际互动,这意味着学生的拓展训练中拥有更多自我探究、行为选择以及人际交流的机会。为了达到共同训练目标,学生自觉参与活动建设,积极互动,自发形成运动学习氛围。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教学要点

(一)情感激励,增强自主意识

积极的运动情感是发挥拓展训练优势、促进教育目标落地的重要动因。学生学习情感积极浓厚,则在拓展训练中的自主意识更强。在拓展训练教学设计与计划实施过程中,激励与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情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切入点。教师要注重训练前期学生参与兴趣的调动,训练中期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以及训练后期学生自我情感的宣泄,以情感教育构建生本课堂,使拓展训练的教育效果符合预期。

(二)主观引领,促进能力训练

在初中体育拓展训练中,活动将为学生保留发挥创意与自我探究的部分。学生对拓展训练活动的差异化解读将产生差异化行为导向,使教学的最终结果超出预期范畴。要想使拓展训练的教育目标落地,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引领作用,依照拓展训练目标予以学生正确的行为点拨或思路导向,使学生在训练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将拓展训练的教育效果最大化。

(三)高效互动,升华教学成果

高效互动能进一步升华初中体育拓展训练的教育效果。拓展训练为学生带来的教育意义不仅在于体能、技能以及思想层面的训练与培养,更在于心态、观念以及认知等方面的转变,这一转变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学生的思想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感悟的程度存在断层。在拓展训练末期重视学生的训练经验、感悟的分享与互动,可以将隐性的教育内容外显化和具象化。学生在深度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升华学习感悟,丰富学习收获。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依托目标优选训练主题,提升课程品质

在拓展训练活动设计前期,教师可以依托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训练活动主题,以提升体育课程的整体品质,增强拓展训练活动与课堂的匹配性。教师可以将教材作为提炼课时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深读教材,把握课时重点目标,结合目标设计拓展训练主题。确立训练主题后,教师可以结合训练主题寻找适合初中生参与的拓展训练项目。一方面,拓展训练活动要符合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拓展训练项目要兼顾教育主题和学生的兴趣,达到精准化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科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体育精神》教学活动中,本课重点围绕“体育精神”的内涵展开,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时逐步向学生渗透“爱国奉献”“拼搏创新”“刚毅坚强”“公平诚信”“团结友爱”等体育精神,将多元体育精神的渗透蕴于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中。为了使学生对相关的体育精神产生深刻的学习和参与体验,教师可以将“体育精神”中的“团结精神”作为本课拓展训练活动的主题,围绕教学目标和训练主题创设拓展训练活动“信任背摔”。该活动旨在让一位学生抱臂绷直身体,向后进行信任背摔,其他学生围在该同学的后下方接住该同学,达到信任的交互。该拓展训练活动考验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成员彼此的信任程度。学生通过背摔活动和接捧队友的动作逐步产生对团队成员的信任感,通过信任交互形成对团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集体产生责任心和荣誉感。学生能在轮流抱臂背摔的过程中换位思考,在一次次成功的训练体验中营造信任的人际环境,以实际行动体会“团结友爱”体育精神的真谛。依托教学目标选择拓展训练主题,设计指向性强的拓展训练活动项目,能够有效落实课时教学目标,提升体育课程的整体品质。

(二)依托活动引进趣味材料,增强参与动机

大部分拓展训练需要特定的场景、环境条件、器材的辅助才能顺利进行。在确立拓展训练活动计划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课堂训练所需的趣味性活动材料。这里的材料包括造境材料、互动材料等。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选择造境材料,更换教育场景,确保教学情境的体验性与安全性;也可以结合具体拓展训练需求寻找生活化可替代材料,增强游戏材料和工具的指代性,使材料更具有象征意义,寓教于具。富有功能性和指代性的材料能够有效增强学生拓展训练的探究动机,提升学生训练的自主性。

以教科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力量练习》一课教学活动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推小车”“无影之丝”“拉皮筋抡臂”“负重上下台阶”等日常体能训练技巧,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主题设计“挑战五分钟”拓展训练活动,该活动旨在以5分钟为界限,让学生集中训练多种体能项目,使学生的力量获得短暂、集中的训练。课前时段,教师结合拓展训练活动需求,为学生准备以下训练材料。

(1)互动材料:体育训练垫若干、拉伸橡皮筋若干、平衡木若干。

(2)场景材料:创设台阶情境,供学生进行“负重上下台阶”练习。

上述训练所用的材料可以辅助学生自主完成推小车、无影之丝、拉皮筋抡臂、负重上下台阶等拓展训练项目,基本满足学生的拓展训练需要。学生在多元工具材料的帮助下进入拓展情境,高效集中地完成训练任务。依托具体活动引进趣味学习材料,为学生掌握实用体能训练技能、深度落实课时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依托学情调整训练强度,提升教学效率

拓展训练强度要随着实际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在实施教学计划环节,教师要通过观察发现实际学情反馈与教学预期不对等的情况,发挥自身直观的判断作用,依托学情调整拓展训练强度,使训练强度贴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环节预设多种强度的拓展训练模式,通过修改规则、教具数量等方式调整强度;还可以实地观察学生训练完成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对训练规则和标准加以调整。训练强度的科学调控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为学生创造开放、弹性化的体能成长环境。

例如,在教科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灵敏练习》教学活动中,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单腿蹲起”“俯卧撑移动”“平衡踢腿”等灵敏练习动作要领。课程教学将重点落在“灵敏”教学上。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灵敏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拓展训练活动“时速极限”,该活动要求学生在绳圈内以跳格子的方式快速、准确、连贯地跳跃到指定数字的格子中,不能漏跳或改变顺序。为了创造贴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拓展活动,教师可以采取弹性化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生适应游戏之初,为其提供简短的指令,如“467”“258”,帮助学生适应游戏规则,掌握连跳要诀;其次,在学生适应训练强度后,教师可以酌情递进口令的长度,增大学生拓展训练的难度;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完成最近发展区内的训练任务,鼓励学生再创新高,超越自我。如此,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充分锻炼学生的运动灵敏度。

(四)依托主题设计多元活动,助力多维发展

在拓展训练中,单一的训练模式将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不利于学生活动参与兴趣的维持。教师可以依托一个拓展训练主题设计多样化的训练活动,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促使学生体育能力多元化发展。教师可以从训练规则的角度出发,灵活调整规则,让学生进行差异化训练,使训练活动有不同的侧重;还可以从目标性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规则类似、目标不同的训练活动,如将同类训练活动的考评标准分别定为动作规范、技能训练、耐力、速度、强度等方面。学生在差异化训练规则与考评标准的作用下自觉调整训练侧重,使自身的多元体育能力获得锻炼。

以教科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灾害中的逃生》一课教学活动为例,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地震中逃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突发情况下独立面对危机、弱化外界伤害或合作逃生的小技巧。为了锻炼学生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的反应能力和求生能力,教师可以设计“求生墙”作为拓展训练的主要项目。“求生墙”是四米高的无支点的高墙,要求学生相互帮助,在没有器材辅助的情况下翻阅4米高的墙壁。该教学内容属于实用技能范畴,考验学生的配合能力、体力、耐力和敏捷性。教师在组织拓展活动时,可以分次考查学生翻墙动作标准、小组配合情况、翻墙的速度等项目,差异化考评侧重能够使学生将关注点放在多样化的自身能力成长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拓展训练的效能。

(五)依托反馈延展互动深度,升华学习收获

互动交流是拓展训练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起到丰富学生学习经验、深化学习体验、升华学习收获等作用。在拓展训练告一段落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拓展训练中的体验或反馈进行互动,将互动环节穿插在学生技能学习、体能训练、理论教学等环节的前后,以自由交流、话题交流或问答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抒发拓展训练情感,勇敢发表见解。为了提升学生互动交流的指向性,教师可以预设几个拓展训练问题,在学生自由表达环节进行提问,以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学生在反馈互动的过程中聆听他人的观点,深化对拓展训练活动主题的理解。

例如,在教科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情绪表达与压力管理》教学活动中,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个人情绪失衡的影响,学会正确表达个人情绪,管理个人压力。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释放压力”作为拓展训练主题,将正确表达作为训练活动的一部分,融入拓展训练。教师可以组织“驿站传书”拓展训练活动,该训练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列成一排,在不发出任何声音的情况下,将简单的数字信息依次传递给别人,旨在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在无声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正确沟通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观察沟通者的反应,对他人的沟通表现产生进一步理解。在活动反思环节,教师可以请班级学生围坐一圈稍作休息,并在学生休息时提出指向性的问题。

(1)在拓展训练中,你认为不通过语言将信息传递出去有哪些途径和方法?生活中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传达一个人的情绪感受?

(2)通过训练,我们已经能感受到语言的重要性。如何正视个人情绪问题,并合理、正确地表达出来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对此,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上述问题既与拓展训练活动的内容紧密关联,又能点明课时主旨,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度落实课时目标。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吸取有益的情绪管理经验,获得情绪管理方法。将反馈互动教学活动融入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升华教学效果,提升拓展训练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以拓展训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活动项目,教师可以从拓展活动的主题设计、材料投放、训练强度、趣味内容和互动深度等方面展开细致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主观引领、重视情感激励、组织高效互动。指向性强的拓展训练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人格品质,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活跃课堂氛围。拓展训练环节的精准化设计能够逐步提升体育课程品质,促进学生多元体育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活动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