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芳
(天水市田家炳中学 甘肃 天水 741000)
“教会、勤练、常赛”是新时期体育教育改革中衍生而出的一种系统化体育教育理念,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教育指导思想,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为主要目的,致力促进学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高中体育健美操运动项目特点,以“教会、勤练、常赛”理念为教学导向,统整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层次,夯实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兴趣,最终促进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体育核心素养养成,成为时下高中体育教师亟待研讨的课题。
自“教会、勤练、常赛”新理念普及以来,引发诸多体育教师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教学改革的热潮,对于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学工作的创新提供了一定支持,但是如何真正解读“教会、勤练、常赛”这教学指导理念,仍是很多高中体育教师普遍疑惑的问题。首先,“教会”区别于教给与理解,不是单纯让学生知道和理解相关运动理论既可,还需要学生在理解后,可以真正把这项运动技能在体育实践中熟练运用,真正内化为自我运动素养的一部分,将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融合为一,达到“炉火纯青”的实战效果。其次,“勤练”不等同于量的积累,也不是过分提升学生在体育课堂的训练时长,训练时间的压缩和训练负荷的增加只会抑制学生运动兴趣,适得其反。勤练的关键是对碎片化运动时间的整合,做到课堂、日常,校内、校外等各个运动训练节点的合理衔接、有序推进。“常赛”不单指声势浩大的体育运动比赛,也不单单是体育尖子生表现自我的平台,常赛的关键在于小而美、常而多,让体育比赛指向全员,大中小赛协同组织,交叉进行,随学随赛、随练随赛,让体育比赛常态化落地,真正达到人人参与、皆有所获的组织目的。“教会、勤练、常赛”新理念有助于打造体育教学新样态,以系统化、层次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助推学生运动能力可视化提升。
体育教学主阵地在课堂,明确高中体育健美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丰富学生学法,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主体需求,是保证教会的关键。
2.1.1 善于运用微课件授课
健美操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健美操运动基础知识与技能、专项体能与一般体能、展示与比赛、规则与裁判法、观赏与评价等方面。在讲授健美操基础知识与技能时,一般口述法很难做到让学生对健美操项目生成系统化理解,插入图片或视频,从更加色彩化、形象化、专业化角度进行教学,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制作健美操教学微课件,通过“互联网+体育”的教学模式,落实“教会”目标。例如,初授课时,从网上搜集有关健美操运动项目的文化知识,简单介绍其发展由来、运动价值、动作技术构成以及展示评分标准,制作成微课件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如此可快速聚焦学生学习兴趣。又如,在战技术应用教学时,教师结合健美操上肢动作要求,以视频示范的形式向学生精细化介绍其动作分类和构成,如手型动作:并掌、分掌、花掌、拳等;手臂动作:举臂、曲臂、环绕、冲拳等。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用多媒体慢放技术展示讲解,一可以减少重复教学频率,二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更加清晰的建立完整动作框架。在多媒体线上授课后,带领学生线下实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微课件发到学生终端,突破课堂教学局限,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随时学、随地练,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会。
2.1.2 善于进行分层式教学
不可否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思维能力差异,部分学生可快速吸收教师教授的知识技能,并于短时间内理解掌握,而部分学生经过反复尝试仍然不得要领,这一问题在健美操课堂上很常见。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容忽视,体育教会的目标应面向全体,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善于运用分层手段,因材施教。例如,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学生对于上肢动作、下肢动作掌握一二,但是在上肢配合下肢步伐进行摆动、击掌、屈伸等连贯完整的动作时,部分学生存在肢体僵硬、动作不美观、不协调的问题。此时,可通过训练前侧,判断学生学情,按照测试成果将学生按照不同水平层次划分为优、中、差三个层级,相同层级学生集体训练,教师单独指导,针对性设置目标,以此引导学生由简单健美操上下肢动作组合训练,逐渐过渡到中难度动作组合训练,在手把手、肩并肩的分层教学中,快速促进学生学会,并可以完成连贯动作展示。
前文提及,勤练不是单纯量的积攒和强度的积压,要在科学运动负荷调控下,对碎片化时间进行整合,打造疏密结合的训练局面,把健美操练习有机融入到学生日常。
2.2.1 调整课堂训练节奏
这里的课堂训练节奏是针对一整堂课而言,分为课前、课中、课尾三个阶段,通过疏密训练活动和小负荷、大负荷训练活动对三个训练阶段内容进行合理填充,以多层次的训练设置提高学生训练积极性和训练实效。首先,在课前,教师以疏散化、小负荷的训练活动为伊始,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前课复习内容,学习同时达到热身效果。比如,先带领学生对已学过的健美操上肢、下肢动作进行复习,以复习内容完成热身后,引入上下肢组合动作教学。整个过程以慢、柔为主,练得同时强调理解。然后,在课中,以密集有间歇的训练活动为主,以上下肢动作组合训练为例,五组为一个循环,五组练习完毕后,进行短暂的喝水休息,之后再次进行训练。根据学生体能耐受程度,科学设置循环次数,达到对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双重训练的效果。最后,在课尾,学生此时以处于疲惫的生理状态,教师结束大负荷训练,以健美操比赛展示或者动作创编生成小负荷训练活动,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小负荷运动恢复身体机能,避免肌肉酸痛,二是通过比赛或创编的活动形式鉴定学生学练成果,培养其运动兴趣。合理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划分训练阶段,科学设置运动负荷,以各类形式的健美操学练活动为填充,如此而为,可有效落实勤练目标。
2.2.2 整合课外训练时间
深度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离不开艰苦卓越的持续练习,健美操运动亦是如此,若是单单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很难实现学练有成。基于此,需善于整合课外碎片时间,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真正发挥勤练价值,帮助学生掌握健美操运动技能。其一,充分利用大课间,设计“1+N”健美操课间活动。“1”即指课堂学习内容,比如学习过低冲击力步伐7 个动作组合:踏步、走步、一字步、V 字步、A 字步和漫步后,教师在大课间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踩点踏步”,在动感的音乐氛围辅助下,跟随具有冲击力的音乐节奏,整齐划一,展示健美操独特的美感,在展示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动自信。其二,利用社团组织。教师牵着学生练,远不如学生主动练习效果好,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组建健美操社团,选出运动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团长,团长负责日常健美操训练和竞赛活动组织。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社会交际、团结互助、勇于竞争的品质能力,而且还依托学生力量,充分实现了日常碎片时间的整合、利用,实现了主导练向主动练的转变。其三,结合家校共育。为学生布置一些健美操训练作业,向家长阐述健美操运动的健康价值,引导家长积极监督学生完成训练任务,或者跟随学生一起跳操,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深度学练兴趣。
在体育教育中,各类各级的体育赛事不仅是彰显体育竞技魅力,树立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选拔高水平体育人才,实现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习时代新人的关键举措。针对高中健美操项目,教师需要具备“常赛”理念,将比赛作为学生“学、练”的延伸,而且比赛要面向全员,改掉以往赛事组织单为尖子生服务的弊病,保障人人皆能享受比赛乐趣,有展示自我的平台。常赛的落地可以从以下维度思考:其一,利用体育课堂阵地,促进学、练、赛的一体化推进。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鉴定其学练成果,教师要在学生学练过后,留出部分课堂时间,组织其进行专项技能比赛,可以是个人进步赛、团队对抗赛、健美操组合动作创新赛等等,教师根据比赛数据,把握学生水平层次和学练弱项,针对性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实现学、练、赛的一致性。其二,利用学校阵地,围绕健美操运动项目,定期组织校级赛事,平时注意组织学生观看健美操团体比赛,掌握健美操比赛规则以及裁判法,鼓励全员参赛,采取晋级制,角逐个人赛冠亚军和团体赛冠亚军,该类比赛以班级为单位,调动学生为班争荣的内生力,驱动日常学练的积极性。其三,开展校际比赛。通过校内赛选拔高水平健美操竞技团队,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联系同城学校,打通校际赛道,立足更高视野,参与更高水平的健美操比赛活动,在比赛中学习,在竞争中进步,以高规模校际赛事树立校园健美操运动文化,广泛聚焦学生视野,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健美操运动项目中来。
综上所述,“教会、勤练、常赛”是指导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念,为高中体育健美操项目教学提供了有力导向。教师需对“教会、勤练、常赛”新理念做出深入解读,结合健美操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围绕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统整教会、勤练、常赛路径,运用多媒体教学、分层教学等丰富学生学法,调整课堂教学节奏,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整合碎片时间,促进勤练落地,并善于把握和创造各类健美操大中小规模赛事契机,以比赛为学生健美操学练赋能,促进学生关键品质和能力的生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