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雄
快反分队建设是以抢救遇险人员生命为首要任务,缩短消防救援力量到达灾害现场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迅速同步展开救人与侦察两个核心处置行动,为消防站主要救援力量到场实施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提供第一手现场基础信息和处置路径,重点提供救人路线和消防车就近占据水源信息。
在灭火救援实际中,受城市交通条件影响,消防站配备的中大型消防车灵活性不足,在城区中心道路通行缓慢;在高速、国省道路条件下,为保障消防车行车安全,行驶速度受到制约,难以快速到达灾害事故现场。为提高灭火救援效能,快反分队由此应运而生。快反分队由5 名消防站消防人员和专门的装备器材组成,在接到出动指令后首批出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反车辆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指挥信号的限制,迅速通行,快于消防车到达灾害事故现场开展先期灭火救援行动。
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快反分队“1+5+N”的模式,配备人员和装备器材,即:1 辆机动性能强的皮卡车或越野车、5 名消防人员和N 个装备模块(配备防护类、灭火类、侦检类、破拆类、救生类、通讯类等装备模块),满足快速出动、快速到场、快速侦察、快速救人、快速处置、快速通讯等救援需求。此种模式在实战中也存在短板,快反车辆不具备装载灭火剂功能,初战到场的消防人员和装备器材有限,整体综合实战能力不强。
快反分队每日由站值班领导、驾驶员、通信员和A 组人员共5 人组成,由消防站轮流实行“定岗定责定装不定人”24 小时驻勤值班。以某消防站日常值班为例,人员采取A、B、C 编组制,A、B 组消防人员由站值班领导、战斗班长、满2年以上工龄的消防员担任,A 组2 人,分A1、A2 号员;B 组2 人,分B1、B2号员;C 组按照消防站实有人数进行分工,分C1、C2、C3、C4 等号员,通常每日组织1 次交接班,轮流值守快反分队班、消防站班,站值班领导、驾驶员、通信员亦如此轮班。
1.5.1 一体化
建立快反分队一体化执勤战备模式,快反分队人员、车辆、装备在任何时候必须统一行动,确保接到出动指令能够第一时间集结出动。
1.5.2 两设置
初期火灾处置中,快反分队到场后,迅速以“全面展开”的战斗形式,设置救人路线、设置供水干线,为消防站主要救援力量到场提供基础救援信息和处置路径。
1.5.3 三查证
快反分队将救人和侦察贯穿于灭火救援的全过程。一是采取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利用消防控制中心侦察监控、深入内部侦察、仪器探测等方法,查证灾害情况和救人途径。二是识别、预判灾害风险,判断建筑结构、燃烧物质、带电设备、危险物品的轰燃回燃、坠落坍塌、爆炸毒害、腐蚀放射等潜在的隐患,查证防护要求和安全管控。三是按照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准确迅速,攻防并举、固移结合的救援原则,果断灵活地运用堵截、突破、夹攻、合击、分割、围歼、排烟、破拆、封堵、监护、撤离等战术方法,查证战术方法和流程标准。
1.5.4 四同步
119 指挥中心接警调派过程中,第一时间按照“一点报警、多点调派”的原则,同步调派就近消防站、微型消防站和专职消防队到场处置;第一时间向前方指挥员和全勤指挥部人员发出警情信息,同步推送安全风险和警示事项;第一时间联动其他救援力量到场开展行动,同步启动相应灾害预案;第一时间收集现场灾情相关数据,同步做好图文信息报送。
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共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根据研究表明,建筑物室内在起火后,5 至7min 内是扑救火灾最有利的时机。消防站一般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min 内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规划布局原则。
消防车出动到达火场的时间,为接警出动时间、消防车途中行驶时间和停靠水源时间之和。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T1=t1+S/v+t2
式中:T1-消防车到达火场的时间(min);
t1-接警出动时间(min),一般情况下接警出动时间可计为1min;
S-消防队至火场的行驶里程(km),按我国的《消防站设计规范》规定,消防站的保护半径应不超过2.5km,但目前我市现有消防站到达辖区边缘往往超过这个规定,应以实际行驶距离计算;
v-消防车行驶速度(km/min),在交通高峰时消防车的行驶速度约为30km/h,交通状况好的时候行驶速度约为60km/h,平均速度按45km/h 计算,即约0.7km/min;
t2-消防车停靠水源时间(min),一般可采用2min。
消防车到达火场的时间:T1(消)=t1+S/v+t2=1+2.5/0.7+2=6 min34s
快反分队机动性能强的皮卡车或越野车的行驶速度,在交通高峰时的行驶速度约为45km/h,交通状况好的时候行驶速度约为90km/h,平均速度按60km/h计算,即约1km/min。快反分队接警出动时间可计为白天30s、夜间45s;车辆无载水,无停靠水源时间(min),一般采用0min。
快反车到达火场的时间:T1(快)=t1+S/v+t2=0.5+2.5/1+0=2 min30s,或T1(快)=0.75+2.5/1+0=3min15s
T1(消)-T1(快)=6min34s-2min30s=4min4s,或6min34s-3min15s=3min19s。
在不考虑到场供水的情况下,快反车比消防车到达火场的理论时间至少提前3min19s。
从全国火灾与警情统计系统中六盘水市2022年的1858 起警情数据中,随机抽取100 起火灾扑救数据进行分析,平均到场距离为13.82km,消防车平均到场时间为22.45min,平均时速为36.94km/h,约0.615km/min。
经灭火救援数据分析,快反分队平均到场距离为2.37 km,快反车平均时速为52.53 km/h,约0.875km/min;消防车平均时速为28.61 km/h,约0.476km/min。在不考虑消防车停靠水源时间2min的情况下,统计数据显示快反车比消防车平均提前到场时间为1min30s,如果加上消防车停靠水源时间2min 进行实战计算,快反车比消防车提前到场时间为3min30s;且距离灾害现场越远,快反车比消防车的救人效能越突出(见表1)。
3.1.1 指挥员
携带侦检设备、多功能担架,负责进行火情侦察和搜救被困人员。
3.1.2 1 号救援队员
携带破拆工具组或毁锁器、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灭火弹和可视化指挥设备(安装在消防头盔上),负责对着火门进行破拆,协助指挥员进行火情侦察和搜救被困人员,并根据现场情况和被困人员位置,投放灭火弹。
3.1.3 2 号救援队员
携带65mm 口径水带、多功能水枪(或刺穿式破拆水枪),负责铺设水带支线,做好水枪阵地设置。
3.1.4 通信员
携带单兵图像传输设备、POC 手机(或对讲机)和摄像机,负责保持现场与指挥中心通讯联络。
3.1.5 驾驶员兼安全员
携带救生照明线、80mm 口径水带和分水器,负责铺设救生照明线和水带干线并操作分水器,做好安全警戒,搞好消防站后续力量的接应。
装备器材的配备是按照职责职能分配的,已经形成模块化管理。
一是车辆类:机动性能强的皮卡车或越野车(1 辆)。二是防护类:消防员基本防护装备全套(4 套),消防员抢险救援头盔(1 顶);可视化指挥设备(1 套,选配,自主研发)。三是灭火类:80mm和65mm 口径中压水带(各2 盘以上),中压分水器(1 个),多功能消防水枪(1支),刺穿式破拆水枪(1 支);灭火弹(若干,选配,热熔胶或泡沫等)。四是侦检类:有毒气体探测仪(1 套),可燃气体检测仪(1 套),消防用红外热像仪(1台),漏电探测仪(1 个)。五是破拆类:手动或液压破拆工具组(1 套),无齿锯(1 具),毁锁器(1 套)。六是救生类:多功能担架(1 副),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若干),救生照明线(1 盘)。七是通讯类:单兵图像传输设备(1 套),摄像机(1 部),POC 手机或对讲机(5 部),通讯马甲(1 件)。
表1 快反分队实战数据分析表
3.3.1 训练目的
通过训练,使快速反应分队人员掌握第一时间到达灭火与应急救援现场开展救人、侦察的程序和方法,为后续救援力量提供救援支撑。
3.3.2 场地设置
在训练塔(或建筑物)一楼楼梯出口的场地上分别标出起点线(20m)、分水器线(5m),起点线上停放1 辆快反分队车(车厢内放置快反分队器材),车头朝前,车尾与起点线相齐。在训练塔(或建筑物)四层设置着火层,设置1 名被困人员(60KG 假人,带有四肢)。
3.3.3 操作程序
参训人员(指挥员,1、2 号员,通信员,驾驶员)登车就位。
当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全体参训人员下车关闭车门,跑至车辆器材箱携带所需器材。指挥员询问知情人“有人被困没有?”,1、2 号员、通信员、驾驶员在车辆一侧列队待命,待参训人员回答“有人”后,指挥员发出“开始!”命令,全体参训人员开始操作。
指挥员携带红外热像仪、多功能担架沿楼梯攀登至四层,在适当位置完成空气呼吸器供气,进行火情侦察和搜救被困人员;1 号员携带破拆工具组(或毁锁器)、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沿楼梯攀登至四层,对着火门进行破拆,协助指挥员进行火情侦察和搜救被困人员;2 号员沿楼梯铺设40m65mm 水带(采用折叠式,从分水器起点线开始)至四层连接好水枪,做好掩护准备;通信员携带单兵图像传输设备、POC 手机(或对讲机),保持火灾现场与指挥中心通讯联络;驾驶员携带分水器放置在分水器线起点,将2号员留下的水带接口连接分水器后,沿楼梯铺设救生照明线(从分水器起点线开始,水带自带救生照明功能的可省略此操作)至四层后原路返回操作分水器。指挥员和1 号员为被困人员戴上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采用担架协作将被困人员沿原路返回救至地面起点线处(被困人整体过起点线)并示意喊“好”。
3.3.4 操作要求
一是严格按照操作程序逐一实施。二是参训人员着装齐全。指挥员、救援队员、通信员着消防员基本防护装备,通信员穿戴通讯马甲,驾驶员着作训服、作训鞋、佩戴抢险救援头盔。三是指挥员和1、2 号救援队员在车内佩戴好空气呼吸器,下车前1、2 号员需供气。四是救助被困人员时,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覆盖被困人员面部三分之二,被困人员头部高于腿部,扣好固定带,不得在地面拖拉、掉落。五是操作开始后可视化指挥设备、单兵图像传输设备、POC手机(或对讲机)持续处于开机状态。
自消防站快反分队试点建设以来,六盘水市消防救援支队结合辖区灾害类型特点,实地开展快反分队初战操法训练,结合灭火救援实际不断完善基本技能创新,修订联勤联动联训机制,多措并举推进快反分队“一短三快”建设工作,在实战中统计,消防站快反分队比主战力量到场时间平均提高约1min40s,在7 起建筑火灾扑救中成功营救27 人。
结合六盘水市城市火灾、地质灾害、交通事故等灾害特点,对构建“布点合理、反应灵敏、装备精良、技能娴熟”的灭火救援快速反应力量体系和提档升级快反分队进行了几个方面的研究。
结合灭火救援工作实际探索建立健全快反分队建设“地方标准”,规范快反分队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设置、选址与布局、建筑设施、装备配备、人员配备及管理制度,让快反分队建设更加符合多灾种的灭火救援需要,从制度设计、现实需要和灭火救援效能上实现对等。
探索建立健全快反分队“执勤战斗”规定,从战备工作、应急响应与组织指挥、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战勤保障、战评与总结等规范执勤战斗行动流程,统一灭火救援指挥和行动展开模式,丰富完善快反分队执勤战斗程序和内容,保障执勤战斗任务完成,提高灭火救援效能。
在配齐基本防护装备、单兵图传设备、救生器材、侦检器材、灭火器材的基础上,增加配置热熔胶灭火弹和细水雾灭火装具等装备,研发适用于快反车辆的轻量化、小型化和集成化的收缩水枪或折叠器具,具备自主吸水加压功能,也可连接消防车、市政消火栓或建筑消防设施进行供水,填补快反车辆既要保证快速到场又要载液灭火的空白。
探索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业务训练与考核”规范,从业务理论、体能训练、通用技能训练、应用技能训练、技术环节训练,以及指挥人员训练、合成训练等,强化基础训练、专业训练、合成训练,建立快反分队专项训练和考评机制,提高快反分队综合救援的专业性和实战效能。
在灭火救援实战中优化力量编程和实操技能,进而提升快反分队反应灵敏、高效救人、初期侦察的能力,综合提升快反分队安全监护和评估能力,以及固定消防设施实战应用能力,进一步促进快反分队初战能力提档升级。改进优化应对各类灾害事故专业处置的力量编程和实操技能,实现“一般火灾灭早灭小灭初起”和“大火形不成、少损失”的目标,推动灭火救援工作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转型升级。
探索与公安交警建立“铁骑护航”、“绿灯护航”,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反车辆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指挥信号的限制,也可联动交警铁骑进行实时联勤,选择最优路线确保快反分队能够迅速通行,为快反队员购买人身伤害保险,进一步加强快反队员的安全保障,实现“绿波带”运行保障机制。
结合辖区各类灾害特点,在城市消防站组建快反分队的基础上,拓展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力量处置体系,在条件成熟的乡镇政府(企业)专职消防队组建快反分队,进一步构建布点合理、反应灵敏、装备精良、技能娴熟的快速反应初战机制,建立辐射城乡的新时代灭火救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