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学徒制在职教本科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3-10-02 16:37:48
山西青年 2023年10期
关键词:技能型学位职教

刘 卉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为促使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经济发展相匹配,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完善现代学徒制以实习实践为主导、理论知识学习为支撑的职业教育新模式,提出在职教本科中探索学位学徒制的实施路径。学位学徒制以岗位工作实践为载体开展项目式教学,学生既能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技能与岗位工作经验,又能获得学历学位证书,将学术与技能有机结合,能很好地促进产业改革与发展,对于完善我国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位学徒制职教本科试点的现实需求

(一)高技能人才供给侧匮乏,社会就业矛盾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职业岗位劳动力结构、类型、数量发生巨大变化,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猛增,这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亟须探求解决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侧匮乏的新方法。职教本科发展学徒学位制,既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体现职业类型教育特征,又能满足学生对高层次学历进修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面对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窘境,考研考公考编人数呈指数式急剧上升,致使劳动力市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急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曾建议,各高校结合就业需求导向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但效果不明显。学位学徒制的引入能有效缓解就业问题,减轻社会就业矛盾加剧现状,提高职教本科的社会吸引力与影响力,打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生涯上升通道,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二)学历与工作经验提升并举,教育优势明显

传统职业教育的学徒制教育难以满足社会、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而现代学徒制提升了学生就业率与技术技能的价值收益,为职教本科引入学位学徒制打下基础。普通高校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一般需要半年至一年左右的岗位实习培训,而职教本科学生通过学位学徒制的项目式培养在毕业前即完成实习培训,掌握了岗位所需的技能,并获得一定报酬,对学生而言学历与工作经验共同得到提升,对企业而言既节省了实习培训的费用,又实现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产值无缝输出,互利双赢,一举两得。从英国GES 学位学徒制的试点可以看出,其深受学生和企业欢迎,学生可以同时获得学历证书与实习经验,薪酬制度可以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减免学费甚至增加家庭收入,企业可以参与制定学位学徒制的培养计划与评价标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增强,有助于高层次技术技能的培养。

(三)价值诉求契合,满足利益相关者现实所需

目前,在社会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关系不均衡的背景下,传统的职业教育学徒制难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现实需求。一是社会的利益需求。受国际局势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企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猛增,而传统职业教育学徒制很难满足企业要求,学位学徒制的引入有利于提升劳动者的理论基础、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二是职业学校的利益需求。传统的学徒制难以构建起学校与企业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而职教本科教学的初衷正是需要深化校企合作,这将有助于学校在课程教材和项目式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三是职业院校学徒生的利益需求。学生参与学位学徒制项目教学后,不仅能获得高层次学历学位,还能收获就业相关的实践技能与工资收入,提升自身能力价值,增加就业砝码,这能够保证学生毕业后顺利达成就业迈向职场。

二、职教本科学位学徒制的运行举措

(一)强化顶层设计,革新现代学徒制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起步较迟,相关顶层制度与政策亟待完善,国家缺少专门负责的管理机构,作为学校也同样缺少有关部门。而学位学徒制是项全局性、系统性、实效性工作,对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很高,为推进其纵向的深入进展,需在强化顶层设计基础的同时革新现代学徒制,在教育部和学校创建专门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学位学徒制的具体运作,包括制度的制定与修改、平台的构建与运行、项目的管理与监督、经费的支持与保障、成果的展示与转化等工作,另外还需注重与其他机构的协同统筹,以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推进。一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应重视立法建设,法律法规的制定不仅要明晰学徒制的法律地位与适用界限,使得实施有法可依,利于国家战略的推广[1]。另一方面,要制定整体架构与不同行业的标准体系,对行业学习所需的基础知识、能力素养、实践技能等要素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对应起来,以确定学位学徒制培育的具体学习技能与标准要求。

(二)明确权责义务,健全实施监督运行流程

为科学划分利益相关者的分工范围,首先要明确主体的权责义务范围,即匹配社会的用工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育。其中,要科学划分高校、企业、政府、雇主等相关利益者的社会职责界限,明确学位学徒制在相关利益者中的具体分工,并指导他们在所属职责界限内保障学位学徒制的正常运转,为人才培育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政府可起到总体规划与支撑作用,通过与行业组织的实地调研走访,了解并掌握各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对专业设置与人才培育模式提供方向性的引导意见,为学位学徒制试行提供切实可行的制度设置标准与充足可靠的经费保障,并进行全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企业拥有对学位学徒制的知识技能标准设置、教学内容实施方案、整体职业规划的主导权,为其开展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投入、全过程监督考核。大学是进行人才培育的主要阵地,学校要与企业联合起来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确保教学实践内容的科学可行,肩负起培养质量的重任。

(三)整合学科资源,设置模块化课程教学方案

学位学徒制的学习优点在于能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整合多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学习就业所需的实践技能,掌握专业实习的岗位工作任务。学位学徒制的模块化课程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制定,意在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教学内容,助力毕业生达到学术准则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设置标准包含学术与职业两方面,学术标准由学校把关,设置需满足国家职业资格体系要求并通过学位授予单位审批[2]。职业标准由企业主导制定学徒制实习技能课程,再与学校提供的学位理论知识共同设计完整的学位学徒制课程,将学位理论基础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考核集学位理论课程与职业技能实操测试成绩按比例相加。模块化的课程设计内容一般涉及比较广泛,立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职业素养,着眼前沿科学知识,聚焦跨学科交叉属性,有利于培养出技能应用型的人才。

(四)出台激励政策,增加企业参与主动性

为了确保学位学徒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应当出台完善的激励政策,充分激发企业深度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技术技能水平。第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提供企业更多的财政支持,要切实落实各项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赋予企业制定职业资格教学培训的自主权[3]。第二,增加对学位学徒制试点学校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项目的正常开展与学生劳动报酬的发放,对经考核后技术技能水平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多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对就业比例高、薪资待遇好、企业满意度高的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激发企业参与热情。第三,学习借鉴英国学位学徒制实行的经验,教育主管部门联合企业对我国现阶段就业岗位信息进行梳理剖析,确定岗位具体名称、不同层次、性质属性、技能标准等,实现毕业生的精准就业,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的利益,以促进企业加大对试点的投入。

三、职教本科学位学徒制的实践路径构建

(一)学校与企业协同共教,深化专业实践培养

学位学徒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工学结合、产教融通的培育理念,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培养[4]。这就要求学习者不仅要理解掌握技术技能型岗位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沟通协调能力,将职业技能提升与素养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学位学徒制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依据培养目标制定详细计划,制定学校与企业实践课程协调互补体系,系统安排课程各阶段理论与实践学习,适应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帮助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习技能中去,走出学徒制实施时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困境。企业的深度参与提供了岗位实践技能与前沿创新技术,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的培育,帮助学生掌握从事职业所需的通用技能,提前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保证了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与所获学位的含金量。

(二)构筑能力为主的人才评价模式,确保考核公平公正

一些高职院校升格后,依旧采用普通本科高校人才评价模式,文化理论课占比高,技术实践课占比低,降低了对职业技术技能的能力培养。而学位学徒制的人才评价模式应以能力为中心,以技术技能的理实一体化实训与企业岗位工作实习为重点,强调职业技术技能,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评价体系。能力为本的评价模式包括过程性的阶段评价与最终评价,评价标准涵盖理论知识、技术技能、面试答辩等方面。理论知识考核以笔试为主,辅以实习中的现场提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够在实践中验证支撑理论。技术技能评价以实操为主,真实模拟岗位工作场景,考查学生对具体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尤其是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面试答辩以项目式汇报为主,考查学生表达沟通、计划安排与团队协作能力,表现优秀的学生完成工作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三)建立职教本科学位体系,凸显人才培育类型特征

学位学徒制是契合职教本科特质的校企合作模式,核心要义是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即深度的产教融合。职教本科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仿照普通本科、延伸高职专科的争议,未能体现其鲜明的类型特征与职业属性,产教融合能够突显职业发展需求,是办好职教本科的基石。职教本科是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学与实践课程体系遵循职业人才培育的类型特征,既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又实现个体提升学历素养的夙愿[5]。这就要求企业应全过程深度参与职教本科的发展,包括规划培养方案、制定考核准则、建立评价系统等。政府通过出台政策、减免税款、下拨资金等激励方法,为企业深入参与职教本科的教学实践提供便利条件。学校要深入了解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为后期合理设置专业并做好工作。

(四)完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畅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我国职教高考制度形式多样,但评价和选拔功能不强,职业属性体现不明显,亟待构建职教高考制度体系,打通中等、专科、本科等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在教学实践内容、培养育人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的纵向连接,拓展各类人才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进修路径。在我国,学术型与专业型是两种不同学位类型,在专业学位制度中,虽已有高校开展本科、硕士与博士层次的专业学位的试点,但总体上还构不成体系[6]。事实上,专业型学位是按照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创立,具有鲜明的职业属性。因此,完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是促进职教本科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石,我国应加快建立职教本科专业学位制度,深入剖析职业技能标准,将职教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经济社会人才需求和职业资格认证联系起来,畅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通道,以更加开放的格局开展职教本科的试点。

四、结语

探索具有鲜明类型特征的职教本科发展路径,需要智慧与胆量的加持,将学位学徒制引进职教本科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明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现实需求,确定发展方向,探索学位学徒制的实践发展路径,充分调动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参与积极性,为培育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推进我国职教本科稳健有序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技能型学位职教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15 11:52:20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0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幼儿100(2016年4期)2016-11-30 03:19:55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中国水利(2015年5期)2015-02-28 15:12:36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本”转为职教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