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玉
(民乐县第四中学 甘肃 张掖 734500)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础性教育科目之一,保证语文学科的教育质量对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以往初中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使许多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虽然能有效完成预期教学目标,但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挥,阻碍了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新课改政策为核心的教育背景下,为确保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注重整合单元阅读文本,以营造生动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中能有效积累阅读技巧,减少课后重复练习的时间。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能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阅读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发展学生阅读思维,提升语文学科教育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具体是指,围绕某个主题选定不同的阅读文本,将多篇文章放在一起共同阅读,以到达对阅读主题的深度理解。虽然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都是一些典型的阅读文本,但由于篇目数量的限制,使教材收录的文章类型有限,难以完全满足初中生阅读学习的需求。因此采用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将更多与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同一个作者的其他文章,也能搜集更多同类型的阅读文本。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能通过课内外结合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便于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学习空间。
在语文学科新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要将培养实践学习能力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认为只有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才能降低理解新知识的难度,使语文学习更加高效和轻松。而采用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还可以提出阅读问题,能明确语文阅读的关键点。借助教师的科学引导能发现解决阅读问题的方法,便于强化语文探究分析能力。在这种群文阅读模式下,学生有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能独立完成知识探究的过程,便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有利于为全面发展语文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提高学科综合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但在传统语文阅读课堂中,出于对教学时间等多种因素的考量,教师通常采用单篇阅读的方式教学,使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呈现出形式化单一化的特征,无法提升学生获取阅读知识的速度。而群文阅读对多篇文章的共同阅读,在不同阅读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投入和写作主题有较大不同,能借此拓展学生的阅读眼界,增强学生文化知识积淀。同时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能灵活变换阅读教学方式,提升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对强化思维品质和培养语文综合素养有重要推动作用。
在学科教育过程中,要想真正提升学科教育质量,应将制定科学明确的教育目标作为中心工作,依据教育对象的学习特征和学科教学要求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基于目标设计后续的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前,教师应将确定群文阅读目标作为首要任务,拓展学生理解阅读文本的视角,能深入揣摩阅读文本,推动建构高效阅读课堂[1]。如果没有主题和目标盲目选择阅读文本,会为后续教学制造较多障碍,学生也很难理解群文阅读活动的意义。而且为使学生明确群文阅读的思路,增加阅读技巧积累,教师应先将群文阅读目标向学生讲解,为深入思考阅读问题提供思想准备。在设置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化传承、语言理解和审美鉴赏等角度进行思考,将语文核心素养融入群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提供明确方向,能确保阅读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同时教师还应对以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注重观察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思想认知的变化,增加对学生阅读水平的了解,为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提供更多参考。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为例,本课主要了解白求恩在战争时期辗转各地完成救人工作的故事,掌握借助外貌和言行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分析本文的叙述线索,结合句子“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体会白求恩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本篇课文是纪念英雄人物的代表作品,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两篇阅读文章,将分析人物描写妙处作为本次群文阅读的目标。在明确的阅读目标指引下,引导学生分析几篇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角度,增加阅读经验积累。这几篇文章是欧洲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经典作品,通过联系这两篇文章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能提升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便于增强对阅读文本写作手法的理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设置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外,要确保阅读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依照阅读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便能使语文阅读教学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教师也应结合语文学科新课改的相关政策,及时调整阅读教学方式,全面把握阅读文本的内涵。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参考阅读目标选择群文阅读内容,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写作风格等不同角度开展阅读分析,确保课堂中阅读教学任务的达成,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2]。而且在科学选择群文阅读文本时,教师应兼顾单元阅读主题与学生的学情,深入分析教材不同单元文本之间的联系,引入更多阅读教学资源,达到对教材阅读文本的优化组合。在确定完群文阅读内容后,教师还应安排相应的预习和复习环节,将群文阅读教学分为不同的教育环节,鼓励学生在预习环节搜集更多阅读资料,激发其参与群文阅读的热情,便于更清晰的理解文章叙述思路。同时为满足新课改中对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要求,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群文阅读文本,锻炼其多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为例,本课应了解屠户与狼之间的故事,掌握作者描绘狼神情和动作的写作方法,分析作者的用词特点,结合句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从不同侧面认识狼这一动物。本篇课本以动物作为描绘对象,应将鉴赏写作手法作为阅读教学目标,因此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科学选择阅读内容,可以将本单元其他两篇文章《猫》和《动物笑谈》作为群文阅读文本。这几篇文章都是将动物作为描写对象,表达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强调动物身上也具有人一般的品质。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合理开展预习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阅读知识体系,以达到减轻课后作业负担的效果,增强学生阅读学习体验感。
在开展初中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单元阅读主题创建相应的阅读情境,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加快阅读教学进度。而且为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等形式开展阅读学习,在合作交流中推动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学生阅读方法积累,能推动核心素养理念在语文阅读中的落实。为确保合作探究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先对班内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这时教师可以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数据统计的功能,精准分析班内学生的学习水平[3]。便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的优缺点,再坚持组内异质的原则开展分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叉组合,确保各小组整体学习水平把持一致。其次教师还应依据群文阅读主题和学情确定合作学习的任务,鼓励每位学生积极交流,使其能迸发更多阅读分析的灵感。最后教师还应建构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扩大学生阅读交流空间,促进其阅读思维的发散与延伸。
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为例,本课主要了解古人专心求学的学习故事,归纳文章中重点的文言实词和文言现象,掌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分析文章中的说理技巧,结合句子“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中体会文章隐含的教育精神。在结合本篇课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展示《论语》中关于学习的语句,以及《战国策秦策》中关于学习的论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群文阅读,并为其布置学习任务“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观点?”“这两篇文章的观点与课文的观点有哪些异同?”,通过布置阅读任务为小组学习指明方向。而教师则应从不同角度对合作交流过程进行观察,提升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使其能全面把握阅读文本说理的思路,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学习能力,切实推动学生阅读思维的完善。
在学科教育过程中,引导问题的设置是加快教育环节实施的有效推动力,是提升学科教育质量的关键点。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群文阅读目标和主题科学设置阅读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拓展学生理解阅读文本的视角,使其能在反复思考中增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深度。具体来说,引导问题的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结合实际的原则。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实际教学要求,综合考量多种教育因素设计阅读引导问题。二是注重问题设置的整体性。学生由于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在阅读速度和质量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应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整体阅读效果的提升。三是应把握好提问的度。应依据学生阅读学习状态的变化确定提问时机,问题的数量不应过多或过少,在能完成阅读教学目标的情况下精简设置,以体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为例,本课主要了解作者在求学期间与老师藤野先生之间发生的故事,掌握正侧面相结合描写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分析文本明线和暗线两条叙事线索,结合句子“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体会藤野先生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一面》和《红星照耀中国·苏维埃掌权人物》两篇文章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篇文章中人物描写的片段,并提出问题“这几篇文章中人物描写的共性和不同有哪些?”“能否从人物描写语句中体会作者情感?”。这样在以人物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通过设计引导性的阅读问题,能使群文阅读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便于推动学生高效深入的学习,能为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阅读能力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必备能力,也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之一,教师应不断拓展阅读教学形式,结合文本特征打造多维度的阅读主题。以便串联学生阅读分析思维,丰富阅读学习内容,使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参与阅读活动中。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阅读文本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比群文阅读文本,使学生的阅读活动不局限于教材,推动阅读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而且单一化的阅读主题具有一定局限性,教师应指导学生针对某一主题开展发散性的主题探索,并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在班级中设置图书角,使学生能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增强阅读经验积累。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为例,本课属于回忆性散文,记录了作者留学期间的几件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如《社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几篇文章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既可以引导学生从师生情谊这一角度分析阅读文本,又能将童年旧事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主题,结合不同主题教师应选择相应的阅读教学形式。这样通过设计多元阅读主题能使学生思维不局限于某一点,便于提升阅读教学价值。
在学科教育体系中,思维导图是指由文字和图形等可视化元素构成的教学工具,通过对这些直观元素的观察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在以往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己作为绘制导图的核心人物,将自身的思维模式强加于学生,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究与分析的过程。为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线索自主绘制导图,伴随阅读理解深度的增加对导图进行完善,以发展学生群文阅读思维。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为例,本单元两篇文章主要描写我国园林建筑的特点,借助“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等句子体现我国古代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两篇文章的叙述线索,明确二者在介绍园林建筑方面的异同。能增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深度,有利于快速梳理文章脉络,便于培养体系化的阅读分析思维。
综上所述,开展初中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是对语文阅读教学形式的有效创新,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价值,便于推动核心素养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教师应尝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不同方法,综合应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其深入思考文本之间的联系,能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