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杨帆 占 令 吴 翔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0
效能感一词最早出自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他对于效能感的解释是:人的动机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可以说,自我效能感的得失,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1]。
由此可知,人可以根据自己对于事物的主观感知,展示自己对于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自信程度。通过对效能感这一个理论的理解,教学效能感的高低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学效能感会进一步影响教师的教学动机、积极性、教学评价。由此可知,合理的、高水平的教学效能感可以帮助教师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通过对高校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教学效能感具有情绪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教学效能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状态和教学情绪,教师的教学情绪会随着教学效能感的得失而发生改变,从而也会改变教师在后续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专注程度和心理预期。一次良好的心理预期会提升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满足感。教学效能感也存在着多样性的特点。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监测学生的反应,获取第一手的学生课堂反馈,教师的教学体验感也会随着课堂的深入和课程的不断推进发生改变。由于学生个体和教学的差异,高校和教师个人对于学生完成课程的要求不同,教师个人对于教学预期也不尽相同,教学效能感的多样性也会得以体现。
高职院校教师面对以技能化为培养目标的学生,应该会有更多的教学思考,教师的心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系列研究表明,教学效能感对于教师的性格特质有很大的影响,而对于职业院校教师的性格特质来说,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里面的影响包括个人、学校、社会等因素。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进一步影响教学预期、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反馈。一方面,良好的教学心理可以让教师可以对学生基本情况和教学目标提前了解,结合国家和学校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把控,对自我情绪的感知和分析,从自我评价及自我完善中不断发展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和他们的期待,进一步形成教师的个人魅力。另一方面,教师拥有良好、积极的心理素质可促使教师以更为积极和冷静的心态面对课堂突发的各种问题,更好地把控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通过不断体验和成功经验的积累,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面对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将自己对于学生的成功期待传递给学生,激励学生进一步努力奋斗。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在面临困难时的意志坚韧性和主观的努力程度[2]。正是基于此,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更多的情绪调整的措施,能够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关注度和学习的满足感,满足自己对于教学的期待。可见,教学效能感的提升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改善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于教师个人对于自身工作状态、积极性、工作目标、努力程度都有很大的影响,最终作用于其教育行为。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有更强的实操和动手能力,对于技能学习的期待值较高,这让高职老师们有更强的个人教学效能信念,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和事业心。他们在与学生的不断交往和教学中,更相信自己有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好任何学生[3]。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教师积累的工作经验和自我调整,教师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工作和心理状态,以更加灵活的方式面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以更好的教学工作状态来面对学生,让个人效能感的积极作用不断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良好的教学效能感促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以及课后反馈,积极地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整,不断在教学实践中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的教学成就感来源于学生,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来自教师,良好的教学心态和方法会帮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种良性的循环帮助教师获得更为积极的教学效能感,也是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可见,教学效能是教师工作动机的维持与强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对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努力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多数人看来,大学校园是一个安静、祥和,充满着激情和梦想的青春乐园。但是,对于高职学校教师来说,他们也会面对更多日常的学生管理、常规教学、学校的科研任务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的前景等问题。当前,国家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这一系列的变化促使国家不断加大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社会对于职业教育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期待。这种新的改变和需要对于职业院校的老师来说,是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他们需要更好地调整心态,积极地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以符合新的教学要求,得到更好的教学体验。积极的教学效能感展示了教师对本身教学能力的自信程度[4]。职业效能感的提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学校和国家的要求以及工作环境的变化,积极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心理状态。同时,职业效能感帮助教师积极地面对职业发展所遇到的瓶颈,以及在个人晋升问题上成功的结果归因。
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主要从心理健康与教师人格特质中来完善。既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成果,还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职学校需要在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教师在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中树立更为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和科研反馈产生积极的“化学反应”,间接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高校有关部门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针对高校教师个人效能感提升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相应的学习讲座和专题学习任务,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拓展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的途径。自我效能感较高的高校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较高,工作动机较强,能努力做好各项教学工作,在教学中自信心强,对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在教育过程中,他们会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将自身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进行比较,选择更为适合学科发展、学校要求、学生能力、自身特点的教学行为。学校的积极鼓励,也会让教师们更为重视提升自我效能感。在整个积极的氛围下,教师个人也要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有计划地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提升工作的心理状态,以更为积极和良好的心态面对教学的任务。不断加强个人的抗压能力训练,提高自身面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以最快最好的方式解决问题,恢复信心。教师用这种积极处理工作的态度来教书育人,学生也会根据教师的优秀表现给予更高的评价,这样也可以反向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所以,学校的支持和教师个人的努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能够得到双向发展,教学能力不断加强,广大的人民教师才会有更多的动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
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会受到人际支持的影响[5]。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在学校的整体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教学方式会根据教学动机的变化而调整,教学动机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有直接影响,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就是教师教学动机的决定性力量。职业院校学科门类较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尽相同,在这种条件下,学校更要科学指导,合理决策。学校要以更为严谨的态度,更加详细的制度明确教师的发展要求、课堂的教学质量、科研的发展目标。按照更高的、更为详细的标准来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的责任感和效能感,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教务处要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日常教学实时进行监管,教务处可以联合二级学院开展更多的教学展示、教学大赛的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讲。二级学院分阶段统计收集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建议,及时以恰当的方式反馈给教师,充分理解教师教学工作的不容易,给予教师教学工作更多的支持,同时给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平台,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针对性。学校科研处要结合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工作期限,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帮助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营造积极的科研环境,鼓励有经验、资深的科研型教师帮助年轻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畅通年轻教师的科研之路。结合教师课堂教学的表现在最终的科研工作认定中给予适当的鼓励,鼓励教师将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用更好的心态赢得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双丰收。
高校应以“关爱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作为高校最宝贵的资产,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高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提升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的支持系统和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教学反馈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提升具有独立的、显著的影响[6]。为此,学校需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建立健全良好的教师评价反馈体系。首先,学校主管部门要量化每位教师教学工作标准,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放入教师的评价体系之中,鼓励更多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具有更高教学效能感的教师投入到一线的教学工作中来。其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奖惩,激发教师投身教学和科研的动力,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给教师进行施展,让每一位尽心教学、无私付出的教师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再次,教师同行也要积极合作。一线工作的教师同行对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着最为直观和实际的感受,教学工作面对的困难和教学效能感不高的问题具有相似性,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自身的状态和心理动机。所以,同行教师对于教师的教学指导和评价十分重要,也是教师评价体系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他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地帮助教师改进工作的方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的提升需要国家、学校、教师个人等各层面的相互配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健康心理状态的保持、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校的良性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进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