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应用型大学辅导员就业工作路径探索

2023-10-02 19:55:16雷云霞
山西青年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应用型毕业生

雷云霞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社会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20 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每年高校毕业季的到来,毕业生就业问题便随着整个社会现状凸显出来。随着教育改革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式转向大众式,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激增,就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大学生就业也逐渐成为高等学校重点工作。对于应用型本科大学而言,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第一人,是学校就业工作组的重要一员,更是高校就业队伍的主力军。

一、后疫情时代的就业现状

新冠疫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尤其是社会就业,应届毕业生以及往届毕业生、社会未就业人员错综交汇,数量庞大,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显得更为严峻。

所谓后疫情时代,并非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仍不确定。2021 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继2020 年后再创新高,达到909 万,就业任务艰巨。[1]而2022 年毕业生数量仍然居高不下,文科和理工科的毕业生就业情形有明显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受到疫情冲击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从全国就业数据统计来看,2020 届、2021 届毕业生,工程类、技术类的专业受疫情影响较小,例如公路、桥梁、工程机械、建筑等专业人员需求量仍然很大;而文科中的行政管理类、市场营销类专业受到影响较大,许多企业因停工停产暂缓招聘相关工作人员。后疫情时代,校园招聘活动如期展开,就业市场“冷”局面逐渐升温,毕业生整体就业仍然压力较大,从近两年学生就业选择来看,毕业生求职心态趋稳,“慢就业”“缓就业”现象持续。

二、应用型本科大学特点

应用型本科指以应用技术类型为办学定位的高等院校。2014 年6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提出,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专业设置特色化,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建实训示范基地,推进校企合作。

应用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随着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产业行业的发展急需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劳动者,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缺口较大,市场需求供不应求。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已被列为国家战略。同时,也成为高等教育结构转型改革的要求。在应用型大学转型改革的关键时期,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必然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以岗位需要为目标的职业素质教育。

三、2022 届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为了解当下应用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笔者以四川某转型中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为调查对象,结合该校就业数据库,以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该校774 个2022 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后疫情背景下,调查毕业生真实的就业去向和就业态度,能更有效地为学校就业指导及大学生就业提供真实性参考。调查结果如下:

(一)疫情影响“慢就业”现象持续

2022 年之前,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挑战,虽然部分单位计划实行线上面试招聘方式,但是许多企业仍然取消或延迟了招聘计划,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聘进程大大滞后于往年。调查数据显示,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焦急恐慌。被调查学生中仍有12%待业和暂不就业学生,这些暂不就业的学生保持“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佛系”的想法,就业意愿不强。加之近几年教育部实行研究生扩招,存在盲目跟风、规避就业的从众心理,报考升学的学生数量年年上涨。因此高校出现“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学生不急教师急。

(二)就业意识薄弱,职业规划模糊

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毕业生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仅有30%的毕业生有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学生的就业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首先,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认识不够清晰,对自己的职业没有明确的定位;其次,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知程度不高,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不确定。部分同学对职业规划了解不多,规划的意识淡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同学把个人职业规划安排在毕业前夕,态度并不积极,只有9%的学生在大一的时候有规划的意识。

(三)求职能力不足,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后疫情背景下,毕业生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部分学生专业结构不健全、基础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强、综合素质水平不高,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该校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类的理工科毕业生中,60%的学生认为自己找不到工作在于自身能力不足,80%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实践经验。这体现出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自身条件劣势,无法在就业市场脱颖而出找到合适的工作。

(四)就业方式缺乏变通,就业观念趋向理性

现在各大高校都积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招聘。但是在调查结果中有仍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仍然通过线下的方式就业,采取网络招聘方式就业的学生人数不多,学生求职方式传统。从学生们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结果得出,当代大学生求职趋向“求稳”,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等成为“香饽饽”,在择业时更看重薪水的高低、发展前景,在追求待遇的同时,非常在意行业公司的发展潜力,侧面显示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理性;一些学生面对不利形势,不再主动出击,而是选择等待,就业观念趋于“理性”。

四、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策略分析

(一)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自身就业指导能力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高校要把就业教育、就业指导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毕业生“毕业生沙龙”“单位座谈”等就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和择业观。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着重为社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2]一方面,参加高校组织的相关工作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加强对当下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了解;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通过参加各类就业交流会议,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指导技能大赛等提升自身的相关知识储备以及道德修养。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帮助学生以就业为核心,强化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特别是市场与竞争意识,帮助在校生充分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提供有关求职途径、招聘信息、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等各方面努力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精准就业,信息精准推送,能力精准指导

就业信息精准推送,着力解决学生就业结构性困难。庞杂的信息蜂拥而至,如何辨别选择也成为毕业生一大难题。为了解决学生在选择地域、行业、企业等就业方向不明的问题,除学生自身关注外,辅导员也要对就业处推送的招聘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准确推送“有效”就业信息。第一明晰专业,精选自己所带学生的专业,推送高质量对口企业;第二区别招聘单位要求,强调“辨识真实、准确、有效”的招聘信息,减少学生做“无用功”,节约学生求职时间;第三“放大”关键信息,提高学生求职效率,切实压缩毕业生求职的各种成本,在“黄金求职时间”实现就业;第四“师企联合”为学生广开门路,另辟蹊径做好就业推荐。

就业能力精准指导,加速改善学生“慢就业”现象。大学毕业生求职,受到父母亲戚、老师朋友、就业环境的影响,在求职的过程中顾虑过多,或是对自己的专业、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定位不清,总在思考是否下一家更好而错过当前的签约机会,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慢就业”。就工科专业而言,辅导员一是要鼓励学生提升个人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习,了解和认识实际工作岗位情况;二是帮助学生构建职业规划的能力,规划适合个人发展的道路,不要盲目跟风“考公考研”热;三是帮助学生澄清认识自我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职业规划了解自己、剖析自己,明确自身优势劣势。

(三)“互联网+”就业指导,智慧就业服务不断线

加强线上求职宣传。线上求职也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之一。毕业季,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将线上就业辅导前置,及时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国家云就业平台推介招聘就业信息。在求职初期,辅导员可以采用“线上指导”模式开展生涯教育与职业指导,让学生看到职业规划有方向,实现就业有目标,增强学生就业信心,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准备;求职中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招聘渠道,组织开展毕业生线上求职;求职后期,收集同学们职业发展需求,“一人一策”制定需求图和时间表,整理毕业生求职问题,形成就业指导“学生求职手册”。[3]

延长网上就业服务行动。学生离校实习不离心,学校就业服务不断线。作为辅导员不仅要做好线下校招双选会宣传,也要充分利用线上招聘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在专业网站投简历和面试,提高就业的效率。[4]特别是根据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开展好“24365 校园网络招聘服务”“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国聘行动”“千校万岗”线上招聘会等大型网络招聘活动,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全天候不断线、不打烊的就业服务,重点关注更换就业单位的学生,关心学生实习就业进度,做到就业服务“由校至外”不掉链。

(四)全员、全方位素质培养,全过程就业帮扶

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全员、全方位职业素养培养就是要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树立时代就业观。[5]应用型大学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关键是职业适应能力,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可以鼓励学生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社会适应力。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一种吃苦耐劳、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工作的“工匠”精神。因此,辅导员可以结合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忠诚奉献的精神,提高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选择竞争力。

全过程就业帮扶,从职业规划到就业服务。在毕业季,辅导员可以结合自己院系已毕业学生的工作状况和目前工作状态,形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结合真实案例为应届毕业生做职业规划参考;深入了解统计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充分掌握就业市场发展、就业形势和学生的最新就业状态,“对症下药”提供应届生就业指导服务;还可以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听取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就业情况反馈,将反馈信息与学生分享,让学生能够更早、更好地选择,真正为学生就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千家万户利益,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稳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校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作为辅导员,既要帮助毕业生就业,更要就好业。2022 届高校毕业生要坚定就业信心,调整就业理念、转变就业心态、开拓就业渠道,结合学校校园招聘安排,合理利用国家出台的促进就业政策,锤炼自身专业优势,以个人努力勇敢应对就业的挑战,实现个人就业理想。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应用型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