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2021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职业教育要“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这表明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也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高等职业教育也将会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因此,如何办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身、心灵健康的高职学生尤为重要。
高职学生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在数量上占比接近一半。高职学生进入社会进入各个工作单位,将是我国强国梦的中坚力量。但是目前高职学生的生源更加多样,且大多成绩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自制力较弱。经过观察和分析研究,高职学生有如下心理特征表现。
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时,内心会有失落感。原因一,是现实中的学校与学生理想中的学校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原因二,是学生离开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独立生活,可能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再者,是高职的管理模式相较于高中管理模式相对轻松,学生在高中被老师和家长严格要求和管理,一下子到了一个宽松的管理环境,学生会有些无所适从。还有部分学生是面临高考的挫败,学生就会觉得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对自己没有信心,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会有一种担忧和迷茫。有时候也会对高职教育缺乏信心,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无望。在各方面的原因下,学生内心会产生极大的失落感。
大部分高职学生是在高中成绩不好的情况下通过高考或者自主招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高中因为成绩不好就会有一种技不如人的自卑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和以前同学的对比,巨大的差别也会让学生会有一种自卑感。很多高职的学生来自经济贫困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条件比较贫困,进入高职院校见到一些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学生,见到这种实实在在的经济差距也会增加他们的自卑感。
目前全球大环境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形势下行,大厂裁员,中国就业形势严峻。学生看到这种状况难免担心自己的未来。面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担忧害怕不安各种情绪,让学生焦虑感加重。父母对学生未来的担忧,这种焦虑感也会传递给学生。高职的老师压力很大,每天忙忙碌碌,既要评职称,又要弄各种比赛,焦虑不安。这种焦虑感无形中也会传递给学生。
高职学生进入大学,高职教育相对于高中教育是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在大学没有人在身后催你,督促你,学生如果自己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对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目标,对自己的生活没有要求,就会在大学看似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慢慢被游戏、短视频、恋爱包围,在一个个挂科的成绩单后产生深深的无助感,对生活对未来产生无力感。
高职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其实是那个年龄阶段可以认定为特定年龄或教育阶段的正常心理表现。我们要更加科学、理性地认识这个问题。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发育阶段。高职学生这个年龄段生理年龄已经成年,但是心理年龄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成年早期。一个人的心理年龄受到教育和人生经历的影响。即使相同年龄的人,由于所受教育和人生经历的不同,心理年龄也是相差甚远。高职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相较于其他接受高等教育的同龄人,高职学生知识是欠缺的,心理的成长发育程度也是没有同龄人成熟。
学生在进入高职后,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掌握的知识没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有的会妄自菲薄产生自卑感。有的会盲目自大产生优越感。这些都属于片面且极端的认知,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经历,提高学生的认知,学生才会对自己有一个全面且客观的认识和定位。
高职学生思考能力欠缺,理性思维不够,做事情容易冲动、情绪化。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对于自己喜欢的老师所带课程能够做到认真听课,主动积极地学习。但是对于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很难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克服困难,缺乏决心和毅力。在生活方面,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社交圈子,部分学生会有社交压力,无法适应环境,很难融入圈子。这就是心理调节能力差,适应能力差的表现。
核心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从客观的角度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全方位了解自己,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劣势;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自卑是自我评价低的一个常见表现。高职学生在自己的群体中还是比较有自信的,但是碰到比自己学历高的人就会感觉到自卑。这可能就是源于家长们经常的批评教育,老是在学生耳边出现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就是父母心中的完美小孩。在这种批评和不断挑剔中长大的孩子,就会有深深的自卑,长此以往,学生自己就会不断否认自己,内化到批评自己,挑剔自己,最后全面否定自己。往往在一件事情还没有开始做之前就会打退堂鼓。这种情况表现在学习中就是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地学习。表现在生活中就是没有热情、没有朝气、没有生机。对自己缺乏自信,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计划,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规划。
有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有七成是来自农村家庭,其中有一半学生是留守儿童。农村家庭为了有更好的收入,很多父母不得不去南方打工,但是又没有办法把孩子带在身边。很多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就被留在农村爷爷奶奶家,有的孩子甚至生下来刚刚满月就被迫当了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给孩子好的物质生活。但是,留守儿童缺乏甚至没有父母的陪伴,这样会造成孩子人格和性格的缺陷。随着离婚率的年年攀升,有的学生也是来自离异家庭。也许在物质方面并不欠缺,但是在爱与陪伴方面是匮乏的、欠缺的,甚至是缺失的。
我们高职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高考招生、自主招生,少量退伍军人和农民工等。学生自学能力差,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成绩就一般或者成绩不理想,在漫长的求学历程中受到了长期的挫败感,学习动力受到了极大打击,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长期得不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可,甚至会受到老师家长的打击和贬低,极易造成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的心理,从而滋生自暴自弃、焦虑、自卑等心态。
现在社会AI 技术、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生存压力。面对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高职学生压力很大,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是时刻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心态。家长的期望,用人单位对学历的高要求,还有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这些种种因素都让高职学生内心容易产生消极片面的悲观情绪。对名校和高学历的偏执追求是现在各校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大环境。这种大环境个人是无力改变的,我们个人就只能完善自己,让自己更优秀。
高职学生面临的种种心理问题,自卑、焦虑、自我价值感低等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培养自信心,指导就业创业,培养兴趣发现自我价值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
学校要着力培养高职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积极思维的行为模式。在授课中,在班会、党建等积极地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产生一个积极、正向且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够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能够以客观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劣势,着重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挫折时,能够积极面对,积极争取,拥有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在思想方面,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了解自我,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学的能力。
关注社交能力的培养,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人类是一个群居动物,我们需要社交活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大学正是学生培养社交能力的最后练习场所,即使犯了错误也可以及时纠正和改进。多为学生组织各种体育运动、兴趣小组、比赛竞赛、社交礼仪讲座、沟通讲座、心理讲座。除了本专业的专业学习,增强学生的礼仪、沟通、美学等软实力,例如多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如冬至包饺子,端午包粽子,元宵节包元宵等。
高职学生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尊重。学校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内心需求,激发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尽量使用直观的、可视的、可体验的、可动手的教学模式,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团队合作精神,积极乐观的精神,从而摆脱悲观消极的情绪。
面对社会就业形势的加剧,高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的就业也会有迷茫和消极的想法,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第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机会,多举行一些校园比赛,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竞争意识。第二,要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学校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电影分享会、音乐分享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学生进入学校时,对学生的身心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心理检测,根据学生得分情况进行分组,动态跟踪学生心理状况。多为学生组织个体体育运动项目比赛,在比赛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发挥勇于拼搏的运动精神。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靠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让学生组织文艺团体表演,陶冶情操,丰富内在精神世界。
学生进入大学,一方面是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就是融入集体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对一个人一生都是重要的。我们人类就是一个群居动物,我们想要很好地生活就要处理各种关系,其中就包括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们要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样人就会有价值感、成就感、集体荣誉感。
当学生进入大学时,有的学生是离异家庭,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留守儿童。对于这些在原生家庭受到伤害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学校和老师要着重关注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引导这部分学生多多参与集体活动,融入集体生活,感受集体的温暖,在集体这个大环境中感受爱与被爱。帮助这部分学生,建立自尊、自爱、自信,帮助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与其他同学建立友谊和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交能力。
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高职学生的卫生素质、个人修养、文化素养、心理素质都相对较差。很多高职学生是留守儿童,这样就要在学校补充自己相对不完善的家庭教育,通过在图书馆学习,充实自己欠缺的知识,通过自我教育来完善自己。加强与父母的联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有比较多的心理支持,心理能量就会比较多,有助于解决问题,就有攻克难关的勇气,拥有积极的能量。强化家校联动共育,积极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让家长多关心鼓励学生,让家长成为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永远的港湾和能量充电站。
高职学生是我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重点对象。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政治思想要合格,心理素质要过硬。[2]高职学生这个群体有他的时代背景、个人不同的家庭背景及个体的特殊性。我们需要有基本素质,专业技能、职业操守、身心健康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来建设我们的国家。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解决学生的困难和困扰。让学生在学习、工作和今后的生活中有一颗强大而坚定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