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协同的新工科专业评价体系研究

2023-10-02 16:37:48孙艳云王天波王奎洋
山西青年 2023年10期
关键词:工科主体专业

孙艳云 杨 军 李 丽 王天波 王奎洋

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2021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深入推进“四新”专业建设纳入工作要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四新”专业建设,实际是发起的高校教育“质量革命”,引导高校全面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其中,新工科专业建设是国家主动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中国制造强国的有效途径[1-2]。

“质量革命”的有效实施,除了要通过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外,还要依托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育工作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和高效性,并能够给予高校教育工作者科学和客观的指导,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高校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而自觉加快“四新”专业建设的步伐,最终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因此,构筑科学完善的专业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高质量“四新”专业建设的保证。本文立足新工科专业建设,针对原有评价制度,难以适应现有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等核心要素的新工科专业建设,结合国家、地区及本校实际,提出构建多主体协同的专业评价体系,以期实现以国家需求为引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为其他新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一、现有评价体系问题分析

首先,在评价理念上,过于陈旧,部分仍局限于“分数论”,教育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学生考试成绩,对教师的评价仍存在“科研为重”的问题,导致高校存在教师为考核而教学,学生为分数而学习的僵化现象。此外,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未考虑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及不同地域发展需求的差别。以江苏理工学院的车辆工程专业为例,汽车工业对人类社会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车辆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汽车工业等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常州市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已形成千亿集群,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覆盖传动系、转向系、制动系、电气仪表系等多个系列,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乘势而起,迅猛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常州市对相应汽车专业的人才需求猛涨。然而,原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评价体系,却主要集中在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等传统课程,评价理念也主要是基于学生考试卷面成绩,适应社会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技术》等选修课在评价中的占比较低。以上理念并不能满足区域发展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反而会限制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输出,不利于学校、学科、学生和区域发展。

其次,在评价方式上,过于繁杂,重复性工作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甚至对正常的教学工作产生干扰。如大量的调查问卷的填写、收集和统计,占据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督导教学组的随机听课,会造成有的教师多次被听课,有的教师却被遗漏等,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再次,在评价内容上,单一刻板,未充分体现教育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即忽略毕业后学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单纯以在校的学习成绩和毕业时的就业率来衡量教育促进个体发展、服务社会的水平。

最后,在评价主体上,较国外的教育评价体系而言,较为单一,各评价主体配合度不高。英美法等国家都有独立于政府、高校、企业之外的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价机构,与政府、高校、企业等相配合,可以给予高等教育较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3-4]。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是由教育管理部门主导,高校自身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积极性不高,第三方评价机构缺乏客观公正性,用人单位评价参与度不高,难以形成可参照的评价结果。

二、多主体协同评价体系的建立

新工科专业有创新性、战略性、发展性等特征[5]。因此,新工科专业建设的质量保证,对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极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因此,针对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从新工科专业的特点出发,以所从事的工科专业教育教学领域为切入点,结合国家、地方及本校发展实际,通过评价理念的更新,评价方式的优化,评价内容的丰富,评价主体的协同,构筑高效、高质量的多主体协同评价体系。

(一)评价理念的更新

在评价理念上,坚持工程认证所秉持的OBE理念,即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的持续改进的理念;同时,坚持分类评价的理念,即针对地域发展需求的不同,学校定位不同,学科开设时间不同,进行分类评价,不要搞“一刀切”。如针对具有诸多传统课程的车辆工程专业,应及时更新评价理念,按照学校办学特色、专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要求,将评价重点向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等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开课程倾斜,向学生仿真、电池系统设计等社会所需新技能倾斜,真正实现评价促进学生成长,促进教师提升自我,促进专业和学校发展,并最终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该类学科课程是针对社会发展需求而开设:江苏省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基地,《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 年)》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集群列为发展重点,常州市《关于大力推进“532”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中,把“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集群”列入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工程重点项目。因此,在对此类专业进行评价时,要突出社会满意度评价,但该类学科课程开设时间较短,毕业生较少,因此,学生在校时就要采取相应策略进行评价,如注重学生实习期的企业反馈等。

(二)评价方式的优化

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技术升级,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大数据进行评价,可以提高评价效率,避免重复性工作造成的教学干扰。此外,要对评价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评价混乱,保证每名教师、每门课程、每个学生都受到合理公正的评价。

(三)评价内容的丰富

在评价内容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体现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职责,将社会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教师满意度等纳入评价内容。可在评价内容上设置相应指标:如在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上,考察专业规划和发展目标是否与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相契合,是否与学校的定位相契合;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是否支撑培养目标,并反映新经济、新业态的内容;专业规划与实施是否有利于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在人才培养上,考察人才培养过程是否做到“教学合一”,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综合素质是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社会满意度是否达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于专业课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价值引领;是否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评价主体的协同

以上改善策略,都要依靠评价主体来实施。因此,评价主体的选择与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本项目拟采用的评价主体主要分为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两方面。

1.校内评价。学校和院系是“四新”专业建设的主体,其自我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和特色,可以避免评价的同质化。校内评价要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部门为主导,坚持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部门负责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教学督导、质量评估与考核、教学规范工作整改督查等工作,主要通过成立教学督导组,组织学校教学督导专家对课堂教学实施评价,并组织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工作质量的评估与考核。要注意尊重教师和学生参与评价的权力,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积极性,如号召身居领导岗位的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教学评价,发挥带头作用;与学生管理部门沟通,让其号召学生干部参与评价。对积极参与评价的教师和学生予以表扬,对不积极参与的教师与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

其次,二级院系结合自身专业建设和特色,组建院系教学督导组,进行系内部与跨系部间的教学督导,并对教师课程教学和课程考核等进行评分,评分结果作为年度教师考核和职称评比的依据之一。

再次,一线授课教师在以上部门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所在教研组、授课课程及科研工作特点,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分类评价。首要的是基于工程认证,对所授课程进行目标达成度计算,形成课程质量或达成评价报告。还有,教师要积极参与线上评学。

最后,要尊重并积极发挥学生评价主体的作用。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是对教育成效最具有发言权的评价者。学生参与教育教学评价最主要的方式:一是学期末积极参与相应课程和相应教师的线上评学活动;二是积极参与各类课程的问卷调查活动;三是选派代表,积极参与线下教师与学生座谈会,积极反馈针对课程教学和教师能力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校内评价要注意通过前后评价阶段的结果对比,分析评价的导向性和价值性,一方面可依此进行评价策略的调整,另一方面可依此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进行评比,提高其参与评价和对待评价反馈的积极性。此外,要加强监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管相结合。领导层除了要对基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德育水平进行考核与评价外,还要以身作则,接受基层教师的监督与评价,并允许教师与学生对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结果进行监督。

2.校外评价。首先,充分学习和理解政府教育部门的评估和建议。其次,配合第三方教育机构,组织协调学生培养质量调查工作。再次,重点考虑企业的评价和毕业生个人的评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该目的的实现,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具有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工科评价要以是否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为最终标尺。可将对本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且稳定的企业作为评价主体。该类主体在常州市有很多,例如长城、比亚迪、理想、中航锂电等新能源企业;还有许多对本校工科专业有需求的外省企业,例如北汽集团、上汽集团等。要积极与该类企业建立联系,寻找固定的对接人,保证评价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具体可通过本校的企业资源,如产学研合作企业、省产业研究院集萃研究生计划涉及的企业等与本校有密切合作关系的社会资源,方便调查与信息获取。最后,要注意组织毕业生参与评价,引导其对在校所学专业课程与就业匹配度、效用进行评价,并对专业建设给予一定建议,评价方式以调查问卷为主。这部分评价的实施,应未雨绸缪,在学生毕业前就确立联系人,并向学生说明评价的意义,避免毕业后信息获取不全,毕业生参与度不高,导致评价准确性低,参考意义不足。

3.校内外联合评价。可将与学校建立校企联合的企业作为稳定的评价主体。例如,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20 年与中质智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并成立联培班“中质智通班”。企业可以针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对学校的专业教育进行评价。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学校与企业联合指导)和反馈对专业教育进行评价。

在新工科专业评价中,要注意加强与不同评价主体的联系,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协同作用,避免重复无效工作。综合以上评价结果,积极反馈给学校、院系、教师与学生,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指导,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通过以上途径,最终实现多主体协同的新工科专业评价体系。

三、结语

本文立足“新工科”专业建设,针对原有评价制度难以适应现有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等核心要素的新工科专业建设,结合国家、地区及本校实际,通过更新评价理念,优化评价方式,丰富评价内容,构建多主体协同的专业评价体系。有望为其他学校新工科专业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从而助力“四新”专业建设,助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工科主体专业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先锋(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