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识 奋力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上)

2023-09-30 15:15:21邓猛申仁洪张茂林贺荟中邱举标俞林亚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谱系自闭症高质量

邓猛 申仁洪 张茂林 贺荟中 邱举标 俞林亚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准确把握未来发展、及时抢抓布局、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办好特殊教育事关建设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特殊教育整体实力与办学质量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激发特殊教育活力,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本刊借“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统计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召开之际,邀请特殊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和校长围绕“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研讨,以采访形式,分期刊登部分专家、校长的观点和建议,以飨读者。

本刊编辑:邓猛教授,您好!请您从特殊教育研究者的角度,谈一谈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特殊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邓猛(博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融合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统计分会副会长):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应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研究的作用。从研究的角度來看,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质和量,它分别对应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目前量化研究在特殊教育研究应用领域较为广泛。量化研究注重客观数据的统计分析,甚至是依赖大数据的运算和处理。近年来,质性研究的方式和方法逐步受到重视,个案和叙事也逐渐增多。事实上,做研究不仅仅是量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更要加入质性的探索,甚至是价值的判断。有时一个个案的力量,可能比一万个调查更加有力量。特殊教育更要重视人文情怀,更加需要人道主义。我们研究者在面对残障孩子及其家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融合教育教师时,不能仅仅视他们为研究对象,更应视他们为服务对象。特殊教育研究用质和量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才能从中获取有生命力的理论。

从学科层面来看,特殊教育学科一定要走向高质量发展。在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中,特殊教育是非常薄弱的学科,处于社会科学边缘。国际教育学界中特殊教育学科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称之为“显学”。但在我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实践者、专业人员中,有不少人对于残障、对于特殊教育,往往存在着有意或无意的忽略。在强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教育强国的背景下,特殊教育学科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这种重视不仅是源自特殊教育领域自己的呐喊和诉求,更应源自均衡发展、普惠发展的内在需求,源自教育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这是国之大计,这是民生工程。我们能否对一个处在社会边缘地位的人群的生活状态,下最大的功夫去研究,从中找出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最佳途径,实现社会真正的公正和公平的理想,促进我们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这是对人类文明的灵魂拷问,也是对整个社会科学的灵魂拷问。

从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中仍是一个短板。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量”,高质量的基础在于“量”,然后才朝向“质”。因此,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还是要提高所有残障儿童的入学机会,不仅普及义务教育,还要普及残障儿童少年的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量”的另一个含义是要扩大特殊教育的范围,特殊教育服务应涵盖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包括有学习障碍、行为问题等儿童的教育。刚刚颁布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非常了不起,在这个文件里有一个大的跨越,不仅提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要面向我们过去熟知的各类残疾儿童,还特别增加了“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出“坚持精准分析学情,全面建立学校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健全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机制”,把学习困难等有特殊需要儿童纳入到特殊教育中来,标志着特殊教育对象从有限的残疾儿童的教育,走向真正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展,使我们有了一个基本的“量”的保证。有了这些“量”,我们的“质”就有保障了,所以由“量”走向“质”,是一个必由之路。通过优质均衡发展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要机遇。

促进我国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特殊教育研究要讲好自己的“中国故事”。中国特殊教育有非常多的“中国故事”。比如改革开放以来的随班就读,可以说经历了可歌可泣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源自于本土的理论、实践、经验以及感人的案例,值得我们去总结宣传。我认为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当中能够在国际上讲故事的,特殊教育肯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特殊教育里面几乎所有的话语体系和国际上都是接轨的。在国际上我们是能够讲故事的,别人也能够听得懂,而且很容易引起共鸣和理解。但是我们需要讲更多的成功的中国故事,提供更多的我们对其他类似的国家有影响、有贡献的中国方案。中国的特殊教育故事应该是励志的、令人鼓舞的,能够真正体现我们社会文明进步,体现我们新时代发展。这样的“中国故事”越来越多,我们的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步伐就会越来越快。

本刊编辑:申仁洪教授,您好!请您谈谈如何在教育强国进程中促进特殊教育发展。

申仁洪(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统计分会监事):教育强国一定包含着特殊教育强国,缺少了特殊教育的教育强国是不完整的。首先特殊教育对象处境相对不利,发展受到的限制较多;其次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就导致了特殊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版图中的短板,这是一个共识。而这个短板的绝对高度以及与整个教育的相对落差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我国整个教育的高度。那么在教育强国的征程中,如何补齐特殊教育这个短板、补强特殊教育这个弱项呢?我认为一个基本的底线就是全面落实特殊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地位。基本公共服务意味着不可或缺性和政府托底。今年六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保障群体公平发展”,明确要求“健全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特殊教育服务机制。”这实际上意味着特殊教育就是政府的一个托底工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三个方面的目标:第一,特殊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首先应该为残疾孩子或者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保障每个特殊孩子缺陷补偿、潜能开发、全面发展的需要。为特殊孩子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就是补短板强弱项。这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如何评价特殊孩子的发展,我认为应该以结果为导向,就是要评估特殊孩子原有基础上各方面的进步情况,并且这个进步有可能是用客观的证据来证明的,也有可能是由利益相关者根据自身视角观察做的一种判断。无论如何,特殊孩子总是要朝一个积极的方向发生变化。第二,应该更多地关注特殊孩子的家庭,增进特殊孩子的家庭福祉。特别是中重度残疾和多重残疾的孩子,他们更多地依赖家庭。虽然对家庭的扶助,不一定完全是学校的责任,但是在教育体系中,可以通过增进特殊孩子能力与素养来改善家庭状况,同时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专业特长,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为家庭赋权增能发挥一定的作用。第三,特殊教育的发展,应该推动社会进步。我们培养的特殊孩子能否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竞争或者在社会竞争中得到必要帮助和支持,可能是特殊教育成效的最终评判标准。更进一步地说,特殊孩子及家庭、特殊教育本身所面临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境遇,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当然,特殊孩子的成功、特殊教育的发展本身也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达成这三个目标,首先,特殊教育发展要实现纵向贯通。纵向贯通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学段贯通,从婴幼托育、学前教育一直贯通到高等教育。要特别重视学前特殊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要强化义务教育后的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逐步实现特殊教育的15年一贯制。第二个含义是贯通学校体系和社会体系。就特殊孩子个体来讲,我们要保障他从学校教育体系走向社会职业体系这一个发展过程中的连贯性,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支持、社会生活之间的贯通,我也把它称为纵向的贯通。

其次,和纵向贯通相比,还有一个横向融通的问题。实现横向融通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对学生个体来讲,要怎样设置课程,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融通问题,即普特融合意义上的融合教育。在我们推进融合教育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本身就应该是融合教育中的一部分。第三,学科融汇。在现行学科体系中,特殊教育属于教育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这是有一定局限的。特殊教育的核心是特殊儿童发展,而特殊儿童的发展会涉及各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整合问题。因此,可以也必须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审视研究特殊儿童发展这一核心主题。这恰恰会促进特殊教育创新发展,形成中国特殊教育的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甚至使得整个教育变革成为可能。第四,制度托举。补齐特殊教育这一短板、补强特殊教育这一弱项,促进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关键还在治理体系和保障机制。依法依规办学是整个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对特殊教育而言,核心问题就是要将“特教特办”这样一种价值取向用制度固定下来,使得这个概念变成一个常识。第五,文化建构。特殊教育发展涉及物质、制度和文化等不同层面。在这些层面中,作用最为持久的还是文化。当前,特殊教育文化建构主要还是反对歧视、无障碍和尊重差异等心理和文化方面的建设。

本刊编辑:张茂林教授,您好!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请您从特教师资培养的角度谈谈应如何为其提供支撑?

张茂林(博士,教授,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学院副校长):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专门部署,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这为新时代特殊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要求。相较于我国人口规模和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不断增长的比例,我国当前特殊教育整体供给还存在明显不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需求缺口还很大。为每一位特殊儿童提供适宜且有质量的教育,这是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应有之义。

特殊教育的发展关键在师资,有质量的特殊教育离不开优质的师资。强化面向基层的优秀特教师资培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第一,要进一步强化特殊教育教师的专门化培养。特殊教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其工作对象是各类有障碍的儿童,其工作的复杂程度远非普通教育工作能比。特殊教育本身又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到教育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所以要强化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化。针对特定障碍类型的儿童进行专门化师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趋势。比如孤独症儿童数量在逐年增多,但师资缺口巨大,人才专业化程度低,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学校今年牵头申报了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第二,要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间的契合度。真正遵循“学生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达成培养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目标。从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现场的角度来说,要进一步构建校企(校)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强化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培养一批基础厚、功底强、上手快的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目前国家、省级层面都在大力倡导、推进产教融合类相关项目建设,包括建设示范基地、品牌专业、一流课程等。我们学校也在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新路径,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育人,不断完善行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机制。许多教师在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后,几乎没有时间接受培训和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素质的要求,得不到及时满足。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处于老化状态,很难适应新的挑战和要求。所以应该建立相对完善的培训体制,使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训系统化、制度化,培训主体行为及资格认证规范化,保证教师能够随时“充电”,获得新的知识理念,更好地为特殊教育事业服务。

本刊编辑:贺荟中教授,您好!您长期从事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教育研究,请您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谈一谈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贺荟中(博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时代命题。特殊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残疾儿童少年“有学上”“上好学”的问题,达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

首先,要解决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有学上”的问题。当前,视障教育和听障教育已经由专门学校来解决。但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的教育存在的问题较大。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表明,2020年全美自闭症谱系障碍比率已高达44∶1,即每44名儿童当中就有一名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也在逐年递增。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不能不考虑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的教育需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已经提出建立孤独症儿童教育的学校,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帮助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社会融合。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让自闭症谱系儿童进入到普通幼儿园、普通学校或者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其次,要解决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上好学”的问题。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涉及教师、支持保障等方方面面,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就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而言,要根据他们的身心特征做好教育支持保障。众所周知,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沟通和交往方面存在障碍,导致他们很难融入学校、社会。当前,他们在特殊教育学校或者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虽然已经获得了很大支持,但是在教育支持保障上依然存在较多问题,给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很大挑战。譬如,尽管有效的早期干预,能够改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认知、语言及适应能力,但如何将这种花费较大成本取得的早期干预成效保持下来,就是一个难题。尤其在当前我国特殊教育资源有限的背景下,早期干预成效保持得如何,就成为影响他们能否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核心因素。我认为,社会融合是保持干预成效的唯一途径。实际上,自闭症谱系障碍比其他障碍类型更需要社会融合,让自闭症

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互动交往过程中学习规则,学会沟通交往。据此,迫切需要开展自闭谱系障碍社会融合的相关研究,即采取量化和质性化的研究方法,探讨社会融合的路径和支持策略,或建立一系列衡量自闭谱系障碍人群在不同场域下社会融合的指标体系。可以说,中国自闭症人群社会融合问题的解决,是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国自闭症人群社会融合问题的解决,是中国残疾人社会融合的重要指标,也是人权保障、社会发展与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我将和我的团队继续完成我所主持的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自闭症人群社会融合的路径研究”,致力于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的社会融合研究,并继续跟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

本刊编辑:邱举标老师,您好!您长期在特殊教育教学研究岗位工作,请您结合教研员工作,谈一谈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注意做好哪些环节的工作?

邱举标(中学高级教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德育与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主要从事特殊教育教学的教研工作。我认为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在做好學生教育服务。第一,延长对特殊需要学生教育服务的长度。即从学前教育一直到高中阶段教育的“两头延伸”。第二,拓宽服务的宽度。即扩大受教育的特殊需要人群范围,通过不断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保障更多类型的特殊需要学生接受教育。第三,自觉提升服务的难度。即改变过去只关注轻度、中度残疾学生的现状,积极面对重度、极重度残疾孩子的教育需求,通过教育理念、技术和支持条件的改变,提高教育水平。第四,强调教育服务的效度。高质量发展重在通过教育效果来反映。通过各方面的支持,确保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效果,是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实现上述目标,必然要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我在广州做特殊教育教研工作的实践中,努力建构一个立体多元的服务体系。其中,在教研工作系统中,充分发挥教研员(含特约教研员)的带动引领作用,成立了九个教研小组,包括自闭症、语言沟通障碍、肢体障碍等特殊需要人群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美术教育等方面。教研小组每个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专门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问题,分别去研究解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经过长期积累,我们每个教研小组都形成了各自的研训内容或者课程体系,储备了很多专业的人员。他们在融合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普通学校教师期待我们给予更多的引领和支持。

本刊编辑:俞林亚校长,您好!您一直扎根在培智学校教学与管理一线,请您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谈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培智学校课堂教学有什么要求呢?

俞林亚(正高级教师,杭州市杨绫子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特殊教育学校基层实践的贡献。我长期在一线基层特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在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特殊教育学校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其中,课堂教学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阵地、主抓手。我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从传统的经验型课堂教学转向数据支撑的理性教学。长期以来,培智学校一直表现出经验为主的教学特征。教育质量评价困难,评价体系科学性不足,导致教师缺乏变革的动力。譬如,在教学目标制定上缺少精准教学评估,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局限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判断。教学内容随意性多,系统性差。特别是教学方法上,虽然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模式,但缺乏系统性的教学策略整合,科学性、有效性不高。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信息采集与共享,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改造课堂教学,建立在课堂观察基础上的理性教学变革成为可能。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应该朝向更加科学精准的方向发展,探索形成一种基于实证数据的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从高耗低效课堂教学转向低耗高效课堂教学。个别化教育一直是培智学校遵循的重要原则。过去教师们在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时,会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并用纸质材料来记录和保存,工作繁杂低效、易丢失。而且由于资料及其分析处理是碎片化的、经验式的,无法形成从学前教育到职业高中教育的完整体系,导致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难以有效应对差异显著的学生,难以满足学生不同的教育需求。我校现在采用大数据平台和技术,能够全面及时精准地抓取学生数据,为学生推送更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保证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实施,推进培智课堂教学向优质均衡方向发展。

第三,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智慧平台的综合支持。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成长涉及到学生身心特征、教学诊断与评价等各方面因素。从大数据看,课堂教学内含着丰富数据信息,甚至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可表现为一个个数据的变化。为此,我校运用大数据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搭建学校智慧教学平台,支持课堂教学变革。一是通过智能摄像头等收集多方数据,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画像”,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教学监测和评价,打破了传统评估主观性较强等弊端,精准服务教学决策。二是通过个别化教育平台,收集学生全学科全学段的表现数据,导入到我校“办学质量评价模型”,精准呈现学生在观念、能力、习惯、品质方面等方面的表现,为教学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增强教师个别化干预和指导的精准度。实践证明,通过提供基于数据的个性化的诊断,教师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环境进一步优化,课程特色进一步彰显,育人方式进一步升级。

(责任编辑 王培峰)

猜你喜欢
谱系自闭症高质量
神族谱系
艺术品鉴(2022年16期)2022-07-09 03:31:08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景德镇陶瓷(2021年1期)2021-03-24 05:47:54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东方考古(2017年0期)2017-07-11 01: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