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挑战 促进特殊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3-09-30 16:08:30张彩霞孙会王培峰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校长融合学校

张彩霞 孙会 王培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特殊教育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2023年5月27日,“全国大中小学校特殊教育联盟”盟员大会暨第二届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论坛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举行。全国政协原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爱德基金会顾问赵龙,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韩咏梅,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江苏省残联副理事长庆祖杰,爱德基金会副秘书长褚朝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军伟,党委副书记、校长王立新,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巧仙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家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和首届“博爱塑魂奖”获奖特殊教育教师。会议由王立新校长主持。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军伟在致辞中回顾了联盟成立一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取得成绩与未来发展方向,号召联盟全体成员单位,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教育新篇章。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联盟作用和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受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委托,韩咏梅副主任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表达了中国残联对联盟一如既往的支持。经过一年的发展,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由188家增至228家。大会现场举行了首届盟员单位颁牌仪式,在成员单位范围内开展了第一届“博爱塑魂奖”的评选,获奖教师代表格桑央吉、王晓红、骆中慧老师在发言中,与广大特教同行分享了多年来从事特教的经历、感悟和梦想。颁奖典礼结束后,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主办的第二届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论坛召开。论坛包括专家主旨报告和两个分论坛。来自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全国各地百余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参加了本次论坛。

一、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关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转型

主旨报告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巧仙主持,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丁勇,重庆师范大学申仁洪教授,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学院院长郭德华教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李拉教授四位专家围绕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做了精彩发言。

丁勇理事长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报告着眼于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提出推动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是特殊教育学校“十四五”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特殊教育学校首先要自觉作为,主动向两头拓展,尽力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积极举办学前特殊教育,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积极举办高中阶段教育。其次,要聚焦育人方式改革,努力提高育人质量。坚持立德树人,将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与潜能开发、缺陷补偿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素养导向,从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及推进特殊教育数字化等方面着手,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将残疾儿童少年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有用之才。第三,要着眼融合教育发展,结合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资源中心)的全面建设,自觉推进学校功能转型,这是“十四五”时期特殊教育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明确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功能定位,全面履行管理、指导、培训、资源配置等职责;要加强制度等建设,切实做好巡回指导工作;实施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战略,加强队伍建设和教育科研,促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第四,要完善内部现代治理机制,提高学校效能和质量。具体而言,在办学体制上,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与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自觉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加强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学校教学、人事、财物等方面的法治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学校办学效能和办学质量;同时,建立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评价为杠杆和导向,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學质量,为残疾人充分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

申仁洪教授在以《中国式特殊教育现代化图景中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为题的报告中,阐述了走向普惠发展的中国式特殊教育现代化、普惠发展中的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表征、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在地化与可及性三个基本问题。他认为,中国式特殊教育现代化意味着高质量的普惠发展,中国式特殊教育现代化图景具有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学科融汇、场域融合、文化自觉等特点。在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师面临科技进步与学校生源结构变化、学段拓展与学校专业支持能力、残疾儿童安置与学校功能变迁、国家政策导向与学校能力储备、二元体制与普特一元要求、学生发展与学校整体变革等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建立特殊教育跨学科协作和相关服务的支持平台(学术平台)。他进一步提出,在构建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应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特殊教育规律,通过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着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强“普特”融合、推动“职特”融合、促进“医疗康复—信息技术—特殊教育”融合,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最终使残疾儿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最大程度发展,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同时,在中国式特殊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要努力实现功能拓展,提升多元教育需求应对能力,不仅要成为满足多元教育需求的义务教育跨学科整合教学中心,还要开展基于残障儿童生涯发展的早期干预与早期教育、职业教育,促进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以区域资源中心为载体的融合教育专业伙伴。

郭德华教授在题为《资源中心视野下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建设》的主旨报告中,探讨了特殊教育学校的双重属性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新内涵以及具体的行动策略。报告梳理了从党的十七大报告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特殊教育的要求,提出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建设成为区域特教资源中心,并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郭教授提出,特殊教育学校的双重属性表现为,在功能方面既要教学又要成为资源(支援)中心;在内涵方面,既要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又要提升区域特殊教育水平。在外延方面,要实现普特融合。针对这种双重属性的特殊教育学校的转型,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需要思考如何实现教学质量与区域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在融合教育成为主流、融合教育的法律与政策保障机制正在形成的新形势下,加强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促进医教、康教、科教融合,强化融合教育专业支持成为融合教育发展的新内涵。通过对相关文件与法规的梳理,郭教授认为,基于资源中心视角的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特殊教育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教育规划、研究、评估、培训、咨询和服务等多重功能;同时承担协助评定、安置和转衔工作、参与送教上门和巡回指导工作。从行动策略来看,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建设要用好用足政策法规资源,转变理念、形成共识。具体而言,要研究先行、人才培养先行、试验先行,因地制宜,形成保障机制,同时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与评价体系。

李拉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当代融合教育改革与特殊教育学校转型》,他对融合教育给特殊教育学校带来的挑战、特殊教育学校如何转型等问题进行了回应。李拉教授认为,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当下的融合教育改革既是机遇,但同时又伴随着严峻的挑战,包括“能融则融”所带来的生源结构变化、“融合优先”所带来的学校地位变化、“隔离教育”所带来的存在合理性危机及“内外兼修”所带来的发展压力。要正确理解这种挑战,明确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任务逐渐加重,要求愈加增多,压力越来越大,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作用与专业性将会越发凸显。重新思考特殊教育学校角色定位与功能转型,是当代特殊教育学校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必须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这些挑战与困境是转型期形成的特定问题与暂时性问题,随着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逐渐明确与角色的逐渐清晰,这种压力会减轻,从而实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为了融合教育的“华丽转身”。李拉教授认为,为应对这些挑战,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应该由“台前”走向“幕后”,从直接教学走向间接服务;由“学校”走向“中心”或者“机构”;由“校园”走向“区域”。同时,特殊教育学校要完成功能定位,成为区域融合教育儿童发展中心、区域融合教育管理中心、区域融合教育教师发展中心、区域融合教育咨询服务中心。要实现这种转型,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必须以专业团队为基础,以政策支持为保障,以专业提升为关键。

二、提高治理能力,强化内涵建设,全面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主旨报告后,校长论坛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围绕“校长与特殊教育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展开研讨,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李泽慧教授和王辉教授主持。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王磊校长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的构想及其治理实践》的发言。王磊校长结合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的实践,从中国式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内涵、创新实践、治理展望三个方面展开。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需植根中国大地,走在教育改革前沿,通过“法治”(依法治校)、“共治”(共同治理)、“专治”(专业治理)的现代治理方式,建构以课程为统领的“教、学、评、研”一体化高质量育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要以优质特殊教育学校为依托,胜任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职能,发挥推动融合教育和服务于行政决策的专业支撑作用,具有超越性、系统性、包容性、现代化鲜明特征。

成都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蔡晓莉校长作了题为《智慧教育背景下的特教学校治理观念与技术支持》的发言。蔡校长结合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实践,介绍了学校治理的人本主义思想基础,分享了学校在建立师生共同愿景、制度护航学校管理、任务驱动教师发展、开发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具体实践,直观展示了基于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构建的家校社协作工作模型、全区特教支持服务系统等发展成效。

南京市盲人学校党总支书记郑斌分享了南京盲校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以成长为导向勾勒一体化育人框架,实施“寻光行动计划”,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以及基于国家课程的育人课程图谱。报告还分享了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精彩片段、学校综合育人成效、以及在国内外视障教育领域的影响等资料。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黄秀芳在报告中分享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一是注重地方红色文化引领和党建引领塑造师魂;二是抓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三是发挥集体力量为青年教师打造专业提升的平台;四是立足本地资源,为青年教师打造特教学科与外界融合的平台。

合肥特殊教育中心黨委书记、校长张文胜围绕如何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五个建设”:一是依托德育建设,构建上下联动,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立体化“三全育人”教育体系;二是依托课程建设,构建以“国标课程”为核心、以“康复课程、生活课程、职技课程、个性课程”为支撑,以课后服务课程为补充的课程结构;三是依托课堂建设,深耕常态课堂、优质课堂、特色课堂、智慧课堂等“四类课堂”;四是依托队伍建设,正师德、提师能、育名师;五是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品质。

安徽省芜湖市聋哑职业学校书记、校长朱艳介绍了特殊教育高中阶段的办学实践。学校以“会生活、爱劳动、有技能”为总体目标,因材施教,为听障教育学生实行就业和升学并驱发展;为培智教育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施个性化课程,开设生活适应、社区适应、职业适应课程。

苏州市盲聋学校副校长朱海荣分享了普惠融合视域下的苏州市盲聋学校转型发展探索与实践。他介绍了在普惠融合视域下,学校围绕遵循“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依托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和“青年培养中心”两个平台,以“书记项目”“书记有约”“最美柴之园人”为三个抓手,通过培训、晒课、科研等路径探索教师转型发展之路的经验。

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尹成飞介绍了学校依托艺术教育走特色办学之路的实践探索。尹校长介绍了针对学生实际,学校着力开发以非遗项目为特色的校本课程,成立生命阳光艺术团,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专题演出、文化帮扶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第二届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论坛的第二部分主要围绕“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研讨。第二部分论坛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陈蓓琴研究员和王培峰教授主持。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杨七平校长以《在美育中践行“活教育”思想,培养残而有为的艺术人才》为题,紧紧围绕“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可以为社会培养大批残而有为的艺术专业人才与合格劳动者”主题,重点介绍了学校在践行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认识与做法。他指出,“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学校通过运用“活教材”,践行“活教法”,开展“活评价”,丰富优质美育课程,培养残疾学生艺术特长,展示残疾学生艺术风采,高质量地促进了学生成长与就业。

南通市海门区特殊教育学校仇中辉校长做了题为《新时代特教学校转型之路》的发言。仇中辉校长立足南通市海门区域实际,交流了依托学校成立海门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协调、统筹与保障区域特殊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他强调建章立制是提升指导中心行政职能的重要保障;通过“招聘一批、选拔一批、培训一批”,带动教师全员参与培训,是提升特校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措施;融合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和基本功比赛等机制,是提升融合教育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打造融合教育示范学校和开发课程,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他也指出评估体系不完善、保障水平不高是做好区域特殊教育指导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董存良校长的发言题目为《讲故事悟道理,提升办学治理能力》。他采用教育叙事的方式,以“一条‘龙(聋)与融合教育”“泰勒目标管理与梅奥霍桑实验”等6个故事为主题,满含人文情怀地分享了自己在办学中的体验。他认为,作为校长要以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为契机顺势而为,也要提前谋划学校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他提出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塑造教师文化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对年轻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于生丹校长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做了题为《“四阶一体”生长型特教教师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的交流。她提出“岗前预备—实习引导—提升发展—成就名师”的特教教师培养模式,介绍了“师德修养”“特殊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康复知识”“教学实践”“通用手语与盲文”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交流了“师徒帮扶工程”,建立“学习共同体”等具体实施措施,反映了学校在破解“教师培养定位不准”“缺少教师专业素养质量管理体系”等难题的实践创新。她还通过典型案例展现了学校师资队伍成长活力和学校事业发展风貌。

南京玄武特殊教育学校朱丽玲校长以《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交流了學校课程实施方案、教师队伍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开发方面的实践经验。她提出建立发展性评估等多维评估体系、构建康教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特别强调了学校创办“核心模块”“康复模块”“展能模块”“职业模块”的课程体系,以及打造“一专多能”教师队伍、开发智慧管理平台,在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中的支撑性、先导性、奠基性作用。

张家港市特殊教育学校林绪奖校长的发言题目是《从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生活适应能力》。他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生活适应能力为旨归的校本课程建设,重点交流了校本课程体系的目标和内容。其中,学前段以“康复与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着力培养特殊孩子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为目标,义务教育段以“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有机结合,着力培养特殊孩子的社会生活自理能力”为目标,职业教育段以“技能训练和生活体验有机结合,着力培养特殊孩子的社会生活自立能力”为目标,分别建构了“学前校本活动课程”“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职业教育阶段校本课程”。他还用丰富的图片、视频展现了课程实施的成效。特别是“学前校本活动课程”,顺应了国家政策强调向学前延伸的要求,破解了全国范围内培智学前教育教学用书短缺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东宁市特殊教育学杨俊丽校长做了题为《凝心聚力共筑梦,家校携手育未来》的发言。围绕家校共育主题,以“学校的理念让家长听见”“校长的身影让家长看见”“教师的尊重让家长遇见”为实施理念,建立“合作互动式家校共育合作体”领导小组,统筹实施“家校共育责任清单”、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当好“影子老师”等实践做法,展现了学校在开展家校共育活动中的创新性实践。

在自由交流活动中,山东省潍坊聋校的陈富民主任重点介绍了聋校职业教育方面的经验。他结合听障学生的特点,交流了立足区域市场和特色产业,争取当地有关部门支持,构建聋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举措,并分享了抓住特色、凝练精品,共同推出区域教育成果奖的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 李泽慧)

猜你喜欢
校长融合学校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学校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中国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 10: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