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设计

2023-09-30 01:52王娟
南北桥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课程思政人工智能

[摘 要]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改变,其中就包括教育行业。而教育行业的一个重点建设方向是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因此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建设十分必要。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有助于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智能化、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以及教育管理的公正化。本文将人工智能与新文科深度融合,探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英语写作课程的课前、课中、课后的课程设计与课程思政的融入效果,以期为加强和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文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并切实落实“三全育人”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工智能;课程思政;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2021年,《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2]。目前,5G和AI等新技术的出现已经揭开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序幕。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大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建设迫切需要有机融合“人工智能+教育”,让5G+AI技术赋能教学变革、教法与学法创新,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3]做出贡献。但是,当前的课程思政设计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学还处于简单耦合层次,在推动课程思政创新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层面、观念层面、能力层面的问题[4]。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厘清当前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三全育人”的改革思路,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以英语写作课程为例,设计人工智能时代课程思政的理论框架以及相应的实施步骤,以期能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1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之机遇与挑战

1.1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之机遇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无疑为课程思政的实施带来了新机遇,這些新机遇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上。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丰富课程思政教学手段,实现精准思政。人工智能为教师所提供的数据观察的技术和机会,能够帮助教师获得丰富的教育大数据资源,其中包括学业表现数据、宿舍门禁数据、食堂消费数据、学生上网数据、心理测评数据等,而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的思想现状,从而向学生输出具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实现精准思政。贴合学生思想动态的精准思政内容能够回应大学生的关切内容、解决他们的诉求,从而增强他们的认同感与获得感。人工智能手段也可以帮助教师在网上获取优质的思政素材与教学案例。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超越时空的便利性可以帮助教师开展协同教研,共同开发课程思政案例。

其次,学生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体验思政学习。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思政教学不依赖于教师、书本以及物理空间,因此学生能够通过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个性化的思政学习。

最后,人工智能不仅改善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从管理上优化了育人机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督导的听课与学期末学生的教学评价,可与智能教育系统中网络评课环节产生的教学评估报告结合使用,让课程评价更加直观准确。

1.2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之挑战

教与学过程的复杂性在于:再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再便利的学习条件,也不会自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收获,更不会必然地带来学生心智结构的变化与能力的提升。尽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思政的教学与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得课程思政内容的教与学得以真正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但也为课程思政的实施带来了诸多挑战。

人工智能对课程思政教学与管理带来的第一个挑战与教师对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同有关。尽管多数教师都能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课程思政的紧密联系,但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智能技术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而言是额外的负担,因此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态度消极。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教师错误地将人工智能技术等同于一般的多媒体技术,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只依靠电脑与多媒体技术等工具,彻底忽视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理念、方式、内容等方面的影响。因此,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要求教师革新教学观念。

人工智能对课程思政教学与管理带来的第二个挑战表现为对高校教师运用智能技术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的挑战。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将原有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内容机械地应用到智能教学场景中。因此,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充分学习智能技术并改变教学方法。

2 人工智能赋能英语写作课程的可行性

尽管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存在上述挑战,但学校的大数据、超星提供的“一平三端”平台、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材上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都为英语写作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条件。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大数据(包括从教务处获得的学生学业表现、学工处的心理调查报告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与心理动态,并设计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思政内容。其次,超星公司提供的“一平三端”的智慧教学系统也为英语写作的课程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极大地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实时性和互动性,而微信、QQ等即时交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协同教研的主要工具。另外,任课教师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对智慧教育和智能技术的学习热情较为高涨,保证了教学团队内部的理念统一与技术统一。而最重要的是本门课程所选的教材具有十分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让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教学有了重要的落脚点。

3 英语写作课程设计理念与思政内容设计

3.1 英语写作课程的设计理念

英语写作课程历来是英语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以往的英语写作课程中,从教材选用到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都偏重对学生单纯的英语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主要用“内容与语言融合”的教学理念改造传统英语技能课程,既通过思辨来学习英语,也通过英语来学习思辨,并结合超星平台的“一平三端”功能打破线下课堂的沉默,加强师生互动,将思辨一以贯之,助力学生实现语言能力、人文素养、学科知识、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分为两条主线,一为主题探讨,二为写作技巧,二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理念上,英语写作课程贯彻“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遵循“输出驱动—输入促成—输出评价”的教学流程,即技巧学习和语言学习作为输出驱动,案例分析作为输入促成,主题探究和写作任务来聚焦产出,将全球化的视野引入真实课堂,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启发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坚定文化自信。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产出导向理念,通过线上线下课堂互动、线上作文批阅等环节,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持,又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

3.2 英语写作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英语写作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思辨教程 写作3》(议论文写作)一书。该书共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主题探究、技巧学习、案例分析和语言学习四个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由一系列活动有机串联,充分体现了本课程的信息、教育、体验、引导和探索五种基本功能。在主题探究中,将出现人文社科领域的八个议题,即人与自然、教育的目的、犯罪与正义、传统与现代化、技术创新与人类进步、多元文化主义及其挑战、性别差异与平等、战争与和平,而这些人文社科议题是课程思政的天然土壤。在这些议题之下,每个单元都包含两个以上的思政点,如在第一单元的“人与自然”的议题之下,教师挖掘的思政点就包括“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等。课程设计者希望通过上述思政内容设计,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在自然观上的异同并正确认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历史责任,全面看待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所做的努力与贡献。第二单元的探索话题是高等教育的目的,其思政点包括中西方高等教育目的的异同等,而第二单元希望达到的思政效果是启发学生对高等教育目的的思考,引导学生珍惜教育机会并做好大学生活规划。

4 人工智能赋能英语写作课程思政教学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英语写作课程思政的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方面。以第一单元Human Beings and Nature为例,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智能如何赋能英语写作课程的思政教学。

4.1 人工智能赋能课前诊断分析与思政内容挖掘

首先,课前教师根据学工处与教务处获得的学生群像信息以及上个学期其他课程的学生综合表现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大致作息情况与心理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一年的专业英语学习,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综合英语卷面分分数段在60~75的学生仍然占总体学生人数的30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对超星学习端的任务和活动接受度较高,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并积极参与讨论。从学生的网页浏览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浏览数据中严肃学习内容占比较少,学生更倾向于搜索视频资料而非文字资料。每学期一次的心理筛查数据也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心理状况良好。在此背景下,任课教师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和课程思政目标挖掘了课程思政内容,分为文字与视频两类。文字内容主要为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期刊论文,包括《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与可持续发展》《简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中西方生态文明观比较分析》等,而视频资料包括“National Geography:Causes and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的成因”“气候变化是人为的吗”等,为学生呈现探究性的讨论分析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课前任务开展思辨性的调研。除此之外,教师还根据单元主题上传了纪录片《气候变化的真相》作为拓展资源,为更喜欢刷视频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均通过超星平台上传,并设置成任务点,在保证学生能有资料可查的同时,敦促同学即时学习并完成调研任务。

4.2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施

在超星平台的“一平三端”的支持下,第一单元的课堂教学实施按照四步流程来实现翻转课堂:第一步,学生课前线上学习教师上传的主题探索文字和视频资料以及相关写作技巧的微课视频,同时需要完成线上预习的微作业;第二步,线下课堂上首先由各小组汇报课前主题探索的结果,接着由教师根据学生微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本单元的写作技巧学习进行答疑解惑,最后完成写作任务的提纲撰写;第三步,课后学生通过线上平台上传本单元写作的初稿,并通过写作任务自评清单与线上平台完成自评、互评与师评;第四步,线下课堂中教师做针对性点评,提供范文,并结合本单元的阅读文章Should we save the Jerboa?后的自由讨论习题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技巧探讨本单元的主题,即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在四个步骤完成之后,学生还需要通过超星平台学习通完成本单元的语言学习任务与单元测试任务,方便教师通过测试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当然,学生的初稿在经过三轮评价以及范文讲解后,需要学生进一步修改,形成二稿。

4.3 人工智能赋能课后学习评价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在网络上留下了电子痕迹,例如每个学生的任务点完成度、章节学习次数与分钟数、写作任务完成情况与评价情况以及单元测试任务完成情况等,从而使教师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5 人工智能赋能英语写作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反思

經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英语写作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期结束后,笔者给学生投放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学生是否意识到了本学期学习过程中思政点的融入以及学生是否满意这样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在回收的223份问卷调查中,75.6 %的学生感受到了课程思政点的融入,而高达92.3 %的学生表示不反感这样的课程思政融入授课方式,其中超过半数的学生(52.6 %)认为由教师提供课程资源、学生学习并汇报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有趣且有用。

以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之机遇与挑战为支点,本文首先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接着,以英语写作课程的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并结合问卷调查了解了课程实施效果,希望能够为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与新文科教育教学的推行提供借鉴与帮助,将立德树人在新文科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1)[2022-01-25]. http://www. moe. gov. 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 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S]. 光明日报,2021-7-13(1).

[3]齐鹏飞. 课程思政:各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N].光明日报,2020-06-16(15).

[4]崔正贤,马万利.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12):33-36.

[项目名称]广州理工学院2022年度校本课题(2022XB011)的结题成果;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在线开放课程应用项目(WGKMII019)的项目成果之一;2022年度广州理工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英语写作”的项目成果之一;2021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2021SZL02)的项目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娟,女,江西吉安人,广州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课程思政人工智能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