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3-09-30 01:52田阳
南北桥 2023年19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学大数据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人们的思维、生活及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深刻改变,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教师主导地位影响力弱化、学生学习需求多元化、教学干扰因素复杂化等诸多挑战。大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它既是资源更是工具,高校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发挥大数据价值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是对高校思政教师提出的新命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已成为新一轮生产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2019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强调,“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1],这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人工智能的基础是數据,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对数据的认知及相关技术在思政课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势在必行,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

1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问题

当代青年思维活跃,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人工智能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培养能力的方式、提升素养的途径更为丰富。与一般信息技术创造的学习环境不同,人工智能能够模仿人类思维,更高效、更精准地完成复杂任务。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高阶产物,人工智能将简单的脑力劳动推向了人机协同、跨界共创的新阶段,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不容小觑。

1.1 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导影响力被弱化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思政课的常规教学模式受到一定冲击,教师主导影响力被削弱。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如今已经难以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学生可以通过多渠道、新载体更高效、便捷地获取知识,不再局限并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同时,当代大学生对智能化设备或平台工具的适应度较高,这就意味着,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单向维度的“教”与“学”,而转变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点面结合的互动教学”[3],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或缺但向着“引导”角色转变,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主体广泛参与协同教学,借助智能化工具从单向理论灌输式教学向多维度的体验式学习转变。

1.2 高校思政课客体学习需求呈现多元化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当代青年的学习方式及心理需求呈现多元化。高校思政课大多为大班授课,限于课堂教学时间间格局,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一名学生。另外,思政课以理论讲授为主,大部分情况下学生缺少参与机会,其多元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主要通过考试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性及时效性不足,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还有待完善。而智能化手段有助于高校思政课实现精准施教,来解决单一化教学模式与学生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1.3 高校思政课教学干扰因素趋于复杂化

受多元文化及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干扰因素更加复杂。大学生处于成长期,对于网络中的各类思潮及热点信息甄别和思考能力有限,极易被不良信息所诱导,长此以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受到侵蚀,甚至产生信仰危机或道德感缺失。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由于互联网对教学的冲击和干扰,部分学生对课堂讲授难以较长时间集中精力,教师的积极讲授有时难以换来学生的“抬头率”,增加了思政教师的教学难度。

2 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新视角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密切相关,简单来说,大数据负责数据的清理及整理,使数据变为有用,人工智能则负责分析和解释这些数据,在此基础之上解决问题并输出,没有大数据就没有人工智能,二者协同工作。要应对人工智能对高校思政课带来的影响,就需要通过大数据来着手探寻。大数据一般指巨量资料,在海量的数据资源中,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取到有价值的数据加以分析和处理,“将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4]。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得人们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能够获得实时数据、挖掘全量信息,掌握规律进而科学决策或预判。

2.1 大数据赋能思政课优化课堂

通过大数据挖掘学情,构建学生学情画像,提升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学情包括学生的思想特点、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专业兴趣以及成绩等方面的信息,把握学情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大数据技术的数据采集手段,让获取全量数据成为可能。在课前,思政课教师通过实时数据了解学生,收集与分析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关注点,对知识的理解盲点,调整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充分了解学情,有助于优化教学设置,丰富教学内容,从而针对学生真实情况,通过知识、情感、价值等多维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升课堂教学活力。

2.2 大数据赋能思政课精准教学

以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学生及教学资源的精准管理,使思政课的精准施教变成可能。一方面,学生管理更有针对性。在开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调研,然后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每一名学生制订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借助大数据工具拟定出每一名学生的教学内容,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学资源选择更高效。随着慕课、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的出现,课堂教学的空间、时间局限被打破,也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海量的视频、课件、习题等共享资源中选择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

2.3 大数据赋能思政课多维评价

基于大数据对过程的记录分析,将学生和教师都纳入思政课评价体系中来。在学生方面,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模式会产生大量的过程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而弥补传统以考试成绩评定学习效果的单维度不足。当然,对这些数据需要进行有效挖掘、科学分析,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教师而言,所形成的过程依据也能呈现教学、管理、研究等多维度的教学表现,基于大数据全方位、动态化、过程化的分析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更为客观、科学。

3 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困难

借助大数据技术,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实现“学情监控更具精准性、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教学方式更具针对性、教学行为更具时效性、教学评价更具实证性”[5],然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大数据应用仍然面临对大数据认知不足、大数据工具使用能力匮乏以及数据来源供给不足等诸多困难。

3.1 思政课教学数据暗含滥用风险

对大数据缺乏专业性认识,会出现数据误用、滥用、错用风险。虽然大数据在众多领域中展示了巨大价值,但大数据技术在思政课教育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专业领域不同,对大数据认知不足,不了解实际应用困难,易对大数据产生盲目推崇或是不当期待。另外,大数据通过量化分析对个体的能力、潜力、状态等进行判断和推测,若过分依赖数据分析结果,则会导致对学生形成刻板印象,或是因为个别不良数据记录就对学生做出不公正的推断结果,忽视了思政课的育人之本,大数据技术作为工具要实事求是、客观对待。

3.2 思政课教学数据存在挖掘难度

思政课教学的相關数据原始形态千差万别,量化及获取难度大。由于专业差异,思政课教师绝大多数不具备数据分析基础,很难以数据思维去对待思政课教学信息,依靠思政课教师自身无法分析与运用数据结果来辅助教学。而现实情况是思政课教学的大量原始数据既有表格、文档,又有图片、视频、音频等,参数众多且难以量化,超出数据业务的理解能力,传统数据分析技术很可能无从着手。即便是专业的大数据技术人员,这对其驾驭数据的能力也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对思政课教学缺乏一线教学经验,也容易出现数据的理解偏差造成数据分析结果失真,反而会阻碍思政课教学。

3.3 思政课教学数据缺乏有效供给

得益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思政课教学较以往产生了丰富的数据资料,但对于大数据而言有效供给依然有限。当前,思政课教学领域针对数据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还存在不足,因此现有的思政课教学数据往往关联度不高,数据信息较为单一,数据样本不足。思政课多侧重于思想意识等主观内容,又难以量化采集,无法创造进一步揭示数据背后思政课教学规律的条件。此外,个体数据不集中,分散在不同系统平台,彼此之间并未实现互通与共享,难以获得充足的个体数据,而个体数据是思政课教学的研究基础,缺乏个体数据,教学的针对性及精准性就无从谈起。

4 高校思政课融合大数据技术的几点思考

大数据在高校思政课教学领域的应用尚在起步阶段,解决大数据技术在思政课教学领域应用的现实困难,需要专家、学者、教师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积极研究,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

4.1 加强人才培养,推进数据能力建设

推进思政课教学大数据应用研究的能力建设,培养思政数据人才。组建掌握数据分析技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为广大思政课教师提供数据工具学习机会,从技术层面掌握一些利用数据的能力。此外,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数据和信息的处理问题,从“单一学科视角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行剖析”,显得“无法全面、系统地解析和应对”[6]。要鼓励跨学科合作,或引进数据专家,共同研讨思政课教学相关原始数据的记录规则和保存规范,确保原始数据有进一步挖掘的条件与价值,或针对思政课教学进行软件开发与平台建设,实现优势互补。

4.2 增强数据意识,建立数据拓展渠道

提高思政课教师对大数据的认知,以学生为中心。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逐步树立数据思维,有意识地对平时教学工作中的数据进行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把握“思政课教学瓶颈与思政课教学突破口、兴趣点与热点、重难点与普遍性问题”[7]。通过数据的关联思维,获得尽可能全面、丰富的大量数据,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及可信度,调整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指导,实现教学资源配置优化。尽可能地将学生校内生活和学习的相关数据记录完整,将个体碎片化信息数据整合为个人信息图谱,为思政课教学创造条件。通过教育数据的资源共享汇集海量共享信息,“建立开放高效的数据资源共享网络,实现数据同步和数据交换对接,鼓励有价值的数据挖掘和利用”[8]。

4.3 防范数据风险,优化数据环境治理

大数据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于个人隐私权利必须给予保障。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迅速迭代,使得个人隐私被侵犯的风险大大增加,信息数据传播的广泛性及即时性,极易造成信息理解扭曲从而引发网络舆情事件。广大师生要有大数据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对大数据风险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制定应急预案。在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对数据的使用和传播要秉承审慎、认真、严肃的态度,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大数据辅助学科教学改革的良好机遇,更要积极应对大数据带来的伦理挑战”[9]。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兴起,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推进大数据融合思政课教学的同时,要注意优化数据治理环境,设置相应规则,明确大数据技术所适用的范围、条件、权限等,保护好数据隐私,遵守数据道德,防止信息数据泄漏及滥用。

5 结语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技术正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思考方式,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入大数据理念驱动思政课实现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综合素质。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应对好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利用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摆脱大数据技术应用困境,彰显实效性与时代性,充分发挥思政课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N]. 人民日报,2019-5-17.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1).

[3]沈震.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互动教学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97-100.

[4]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 盛杨燕,周涛,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杨秋凤. 大数据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路径探析[J]. 鄂州大学学报,2017,24(6):23-25,28.

[6]李华君,王沛佳.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智慧化教学创新与建构路径[J]. 中国大学教学,2021(11):35-38.

[7]王华彪,任路伟. 以大数据提升思政课教学管理科学化水平[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7):84-87.

[8]钟学艳.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 学理论,2017(6):219-222.

[9]刘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的现实困境与诉求[J]. 思想理论教育,2015(9):60-65.

[作者简介]田阳,女,辽宁沈阳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学大数据
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人工智能时代应对失业问题的策略
人工智能时代编辑工作核心算法初探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人工智能时代》博弈不确定的未来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