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事业单位的有效运作。近年来,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概念、特点以及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进行阐述。其次,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内控管理意识不足、内控管理机构运行不畅、权力运行制衡机制执行不到位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包括树立良好的内控管理意识、加大内控机构执行力度、保证相关内控机制落实到位等,以期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持续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任务的日益繁重,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深入研究,揭示管理中的问题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持续改进贡献一份力量。
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概述
1.1 内部控制管理的概念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关乎着单位整体运营的效率和成果。内部控制管理是指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旨在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合理利用资源,保障资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和防范风险[1]。该体系主要包括内控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与评价等五个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相互配合,事业单位可以确保各项业务运作的合规性、有效性和透明度,使组织在追求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实现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1.2 内部控制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全面性。内部控制管理涵盖事业单位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等,旨在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管理体系。第二,动态性。随着事业单位运作环境的变化,内控管理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第三,预防性。内部控制管理更多地关注事前的预防措施,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和流程,能够降低事业单位在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其四,可持续性。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始终关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实现单位的持续优化和提升。通过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提高组织的整体运营效率。
1.3 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
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优化内控管理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运作效果。通过完善内控体系,可以确保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在合规、有效和透明的环境下进行,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损失,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第二,优化内控管理有助于强化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识别、预防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以此降低风险对单位运作的影响。第三,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公信力。一个健全的内控体系可以增强事业单位在社会公众、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面的信任度,为事业单位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合作机会。
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内部控制管理意识相对不足
事业单位内控意识相对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员工对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内控管理是非核心业务,容易忽视其在事业单位运营中的关键作用。第二,内控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工作相对滞后,导致员工对内控管理理念、制度和流程的理解程度不高,难以有效地将内控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第三,部分事业单位过于关注业务发展和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内控管理对长期发展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第四,有些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员工对于内控管理的了解和重视程度有限。
2.2 内部控制管理机构运行不畅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构运行不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或缺乏独立性,导致内控管理职责不清晰,难以发挥有效监督和管理作用。第二,内部控制管理人员配置不足或素质不高,限制了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运行效率和质量。第三,内部控制管理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和沟通不畅,导致内控管理制度和措施难以得到有效执行。第四,内控管理机构在实际运作中可能面临来自领导层或其他部门的干预,影响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利于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2.3 权力运行制衡机制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权力运行制衡机制执行不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权力分配不均衡,导致个别岗位或部门过度集中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和内部风险。第二,内部制衡机制制定不够完善,使得权力运行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和平衡。第三,部分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权力制衡的執行力度不够,导致制衡机制在实际运作中难以发挥预期作用。第四,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可能导致对权力运行中的不当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使得事业单位内部权力运行制衡机制难以有效执行,不仅会导致内部风险的累积,还会导致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降低。
2.4 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脱节
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脱节的问题较为严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事业单位在制度建设上虽然形式完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力、执行不严等问题,这就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部分事业单位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选择性执行的现象,导致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受到挑战。第三,事业单位内部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不足,使得员工对制度的理解和认同度不高,影响了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第四,部分事业单位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监督不到位、问责不严等现象,导致制度执行中的违规行为难以得到及时纠正。
2.5 预算控制管理相对薄弱
事业单位在内控工作中还存在预算控制管理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制定不合理、过程不透明等问题,导致预算无法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影响预算控制管理的有效性。第二,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和控制手段,导致预算执行与预算计划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以至于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第三,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过于注重业务发展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长期预算平衡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第四,预算控制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的问题,使得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2.6 单位内部人员的沟通不顺畅
事业单位在内控过程中,内部人员沟通不顺畅的问题极为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较高,信息传递不畅。第二,内部沟通方式和手段不够多样化,使得部分员工在沟通过程中感到困难和不便。第三,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存在权力斗争和利益冲突,导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充分,沟通阻力较大。第四,事业单位内部文化和氛围对员工的沟通积极性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沟通过程中的隐性障碍。
3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策略
3.1 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为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事业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领导层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要將其视为提高单位运行效率、防范风险和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2]。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是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基石,能够为整个组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导向。第二,事业单位应积极宣传内部控制管理的理念,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让员工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组织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角色和职责,从而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和积极性。第三,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得到有效执行。通过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和流程,为员工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降低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和风险。第四,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合理的考核指标和激励政策,能够激发员工遵守内部控制管理规定的积极性,使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3.2 加大内部控制机构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为加大内部控制机构执行力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具备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样就能确保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在组织内发挥应有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为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创造条件。第二,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选拔优秀人才、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第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内部控制管理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以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措施在组织内得到全面执行。第四,加大对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资源和政策的支持。事业单位应为内控管理机构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确保其在实际运作中能够发挥有效作用,从而提升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整体运行效能。
3.3 保证相关内控机制落实到位
为实现内控机制的全面落实,事业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明确内控管理的目标和要求,确保组织内部各部门在内控管理方面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方向。这有助于在组织内形成统一的内部控制思想和工作标准,为相关内控机制的落实提供指导和支持。第二,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内控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同时,定期对内控制度和流程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组织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而保证内控机制的持续有效性。第三,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控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内控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互查,以确保内控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避免对内控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此外,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良好的内控管理氛围,有助于将内控管理理念深入人心,确保相关内控机制落实到位[3]。
3.4 加强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的连接
事业单位为实现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连接的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充分考虑组织实际情况,确保制度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遵循实际工作需求有助于提高制度的实施效果,从而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第二,事业单位应通过各种途径,如会议、培训班、内部通知等,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宣传和解读,确保员工对制度有着深入的了解,以此提高制度执行的自觉性。第三,事业单位应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保证制度得到有效执行。通过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激发员工遵守制度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制度的执行效果。第四,领导层应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内控制度,为员工树立榜样。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促进信息共享,形成全员参与制度执行的良好氛围。
3.5 进一步强化预算控制管理
事业单位为实现预算控制管理强化的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和流程,确保预算能够充分体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需要。同时,制定严格的预算执行规定,确保预算资金能够按照既定目标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第二,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以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通过实施有效的预算监督,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第三,加强预算信息的公开和沟通,让员工了解预算的制定依据、执行情况及相关政策,有助于提高员工对预算控制管理工作的认同度。通过提高预算信息透明度,可以增强组织内部的信任和合作,促进预算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6 建立健全内部信息共享机制
事业单位为实现内部信息共享的目标,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搭建统一的内部信息平台。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一个统一、高效的内部信息平台,以此实现各部门间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共享。通过内部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降低信息传递的成本和时间,提高组织内部的协同效率。第二,完善内部信息共享制度。事业单位应制定具体的信息共享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部门在信息共享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信息能够在组织内部得到有效传递和利用。同时,对于涉及机密和敏感信息的共享,要制定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信息泄露,进一步保障信息的安全。第三,建立内部信息共享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事业单位应对内部信息共享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通过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4 结语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优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本文从概念、特点、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事业单位应重视内控管理的优化问题,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及措施,以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通过实施有效的优化策略,事业单位能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为自身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晓玲. 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2):8-9.
[2]彭智群. 内部控制视角下公益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优化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3(4):182-185.
[3]吴爱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J]. 会计师,2022(4):69-71.
[作者简介]李贝,女,山西长治人,长治市潞州区水利发展中心,高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