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燕松
【摘要】 目的 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对肺结核患者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效能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肺结核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护理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治疗当中。
【关键词】 肺结核;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6-013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6.043
肺结核主要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其传播性较强,患者多会出现发热、乏力以及盗汗等症状,治疗不及时最终可引发多脏器衰竭,威胁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该病,由于部分患者对肺结核疾病知识及用药重要性的认知不足,再加上用药时间较长,易影响治疗信心,进而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2],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因而临床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是一种个体化的护理模式,可根据患者自身诉求开展适宜的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日常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本文就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对肺结核患者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以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6.25±4.26)岁,原发性肺结核20例、继发性肺结核40例;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56.32±4.18)岁,原发性肺结核22例、继发性肺结核38例。2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符合《肺結核诊断和治疗指南》[4]相关诊断标准;(2)经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确诊。排除标准:(1)肺炎患者;(2)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3)存在支气管黏膜活动性结核病变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护士口头为其讲解肺结核相关知识及用药重要性,同时嘱咐患者完全遵医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2)心理干预:因肺结核具有传染性,患者和家属之间的关系受到一定的影响,且失去正常社交、生活,容易产生负性情绪。故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行为举动,并主动与其沟通,鼓励说出自己的烦恼,引导其积极面对疾病,正确宣泄情绪,同时对患者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指导家属多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3)环境干预:定期打扫病房,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的物品,勤换被褥,将病房的温度和湿度调至适宜;此外,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居家治疗时,要定期清扫和消毒居住环境,提供患者专属的被褥、枕头、碗筷、饮水杯,避免传染。
观察组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先建立行为分阶段转变护理小组,包括肺结核专科医师、肺结核专科护士长、5名感染科护士。再由医师和护士长对护士进行肺结核护理干预培训与学习,使其明确肺结核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影响因素,掌握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1)无意图阶段:无意图阶段时间为1周,护士适当开展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①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性格特点、家庭关系、生活状况、经济状况等,采用心理情绪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心理情绪,针对中度抑郁或焦虑患者,护士联合心理医师进行心理疏导,护士负责给予关心、鼓励和陪伴,在休息期间播放轻快的音乐,指导患者参与病友交流会和户外社交活动,转移不良心理情绪。针对轻微抑郁或焦虑患者,要求患者家属重视患者的心理情绪,多给予关爱、理解、支持和帮助,并指导患者通过采取运动、倾述、跳舞、唱歌等方式宣泄不良情绪。②健康宣教:采取视频讲解法或PPT讲解法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详细解释肺结核发病机制、症状、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治疗效果,以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告知家庭照顾对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的重要性,获取患者家属的支持与配合。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2)意图阶段:意图期阶段时间为1周,护士强化健康宣教,制定系统性、全面性、针对性宣教方案,提供一对一宣教指导,向患者说明肺结核常用药物类型、作用、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防护措施。举办健康宣教交流会,列举相关治愈案例,让治愈患者分享自己的治疗和自护心得,增强患者治疗信心。针对不利于康复的行为,需及时纠正并帮助患者强化健康行为。(3)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为3周,将预防传染、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护理、康复训练护理、咯血护理等相关内容编制成册,分发至患者及其家属手中,要求患者按照手册上的护理要求进行自我护理和管理,既能提高患者对健康行为的认知程度,又能培养其良好生活行为习惯。(4)行动阶段:行动阶段时间为5周,通过采用微信群线上交流方式,记录和分析患者近期健康行为,由患者家属负责监督,一旦发现患者存在不良行为及时纠正,提高患者对健康行为内容、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增强其自信心,并嘱咐患者家属日常督促患者保持健康行为。(5)维持阶段:维持阶段无终止时间,直至患者康复。通过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的方式不断督促患者,并在每次上门随访时对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行指导,适当鼓励,使其获得社会与家庭的支持,从而坚定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1)采用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后的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由1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分值为1~4分,总分为10~40分,分数与自我效能感成正比[5]。(2)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自护能力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自护技能(14个条目,共0~56分)、自护责任感(8个条目,共0~32分)、健康知识(10个条目,0~40分)、自我概念(11个条目,0~44分)四个维度,总分0~172分,评分与自护能力成正比。(3)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分值为8分,≤5分表示依从性差;6~7分表示依从性中等;8分表示依从性良好[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自我效能评分对比 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自我护理能力对比 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依从性对比 护理前,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肺结核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免疫力低下、滥用药物以及卫生条件差等因素相关,常规护理内容较为单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肺结核患者开展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主要分为5个阶段,即无意图阶段、意图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以及维持阶段[7]。在无意图阶段对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使其产生对肺结核治疗和防护的理念,帮助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疾病。在意图阶段,对患者实施强化健康教育,提供一对一指导,纠正其错误治疗观念和自护观念,同时由治愈患者分享治疗和自我管理经验,也能让患者认识到积极治疗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8]。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顯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肺结核患者开展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分析原因为,在维持阶段通过随访的方式持续督促患者,使其严格遵循健康行为手册上的内容进行自我管理,并在患者自我管理期间加强鼓励与支持,建立治疗信心,可进一步增强患者的自护责任感;在准备和行动期阶段,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和管理手册,通过线上、线下监督和指导,纠正患者不良行为,使其逐渐培养健康生活行为习惯,不仅能提高自护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自信心[9-10]。在维护阶段,护士定期电话随访或家门随访,为患者答疑解惑,同时带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温故知新,进一步强化其记忆,有利于更轻松、高效地完成各项自护工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肺结核患者开展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在意图阶段,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引发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包括疏导、社会支持及家庭支持等,同时为患者介绍同类型的治愈案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治疗当中,在提升治疗依从性方面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针对肺结核患者开展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治疗依从性,还能进一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自我护理能力,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阿敏,赵云飞,周立恒,等.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低盐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及低盐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21(4):80-82.
[2] 蔡明玉,龚文姜,李雪,等.行为转变理论模式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20,19(5):22-26.
[3] 杨艳霞,李亚琴,任锐萍,等.积极心理暗示结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弹性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6):193-195.
[4] 张培元.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5] 王丽菊,张小丽,王德耿.呼吸运动康复护理对肺结核患者自护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3):473-474.
[6] 孙丽娟,李晓华.优质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不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改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3):88-89.
[7] 吴永春.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临床效果,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6-69.
[8] 张碧红,吴志芳.积极心理暗示结合同理心护理对肺结核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21):176-178.
[9] 杨蓓蕾,张小娜.双心护理联合基于分阶段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感知水平及自护行为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2):184-186.
[10] 崔少香,林少娣.分阶段行为转变理论结合正念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弹性、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8):1441-1442.
(收稿日期: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