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
【摘要】 目的 探析小剂量氯胺酮铺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8月惠安县医院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术中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氯胺酮辅助麻醉,记录2组不同时间点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压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对比2组患者的维持麻醉用药剂量、苏醒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前后,2组患者的SBP、DBP、SpO2、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维持麻醉用药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铺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不会对其血压、血流动力指标及术后苏醒产生严重影响,且患者维持麻醉用药量更低、术后疼痛反应更轻,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建议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小剂量氯胺酮;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诱导;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4-005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4.018
子宫肌瘤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多由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所致,患者早期大多无明显症状,一般在接受常规体检时被检出,但也有部分患者会伴有明显的经期、经量异常,白带增多或腹部有包块等临床症状[1],其临床表现与病灶大小、位置、数量及是否变性等因素相关。为保证女性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治愈率,临床针对肌瘤直径较大、数目较多者一般会采用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而术中麻醉诱导及维持方式对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十分重要[2]。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为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麻醉方案,丙泊酚作为一种短效镇静麻醉药,除了可用于麻醉诱导外,还可用于全身麻醉维持,其作为一种烷基酸类药经静脉注射后可快速起效;而瑞芬太尼则是一种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可在人体组织血液中快速水解,镇痛效果明显,但作用时间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均为起效快、但效用短的麻醉药物,故在临床实践中需对患者持续用药,但药物过量均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患者术后苏醒及恢复均有不良影响。氯胺酮具有较高脂溶性,经静脉滴注可快速进入人体中枢神经,一般30 s内即可起效。基于临床安全用药原则,本文用小剂量氯胺酮(0.4 mg/kg)铺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了此麻醉方案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8月期间惠安县医院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40.35±10.65)岁,其中35例为肌壁间肌瘤,20例为浆膜下肌瘤,8例为黏膜下肌瘤;研究组患者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0.71±10.29)岁,其中37例为肌壁间肌瘤,19例为浆膜下肌瘤,7例为黏膜下肌瘤。2组患者的年龄、肌瘤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中诊断标准,均符合相关手术治疗指征,均已知悉此次研究并签字确认;排除标准:伴有子宫腺肌病者,伴有宫颈癌等子宫恶性肿瘤者,伴有卵巢囊性肿瘤者,依从性较差不愿配合者。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统一开放静脉通道,连接相关仪器对心率、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组术前先采用氯胺酮(厂家:西安汉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748,规格:2 mL/0.1 g)静脉注射,注射剂量为0.4 mg/kg。手术开始前2组患者均采用瑞芬太尼以及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具体方法为:1.0 mg/mL瑞芬太尼(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5,规格:2 mg)+0.06 mg/kg咪达唑仑(厂家:HEXAL AG,国药准字:H20160399,规格:1 mL/5 mg)+0.15 mg/kg阿曲库铵(厂家: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524,规格:5 mg)+2 mg/kg丙泊酚(厂家: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43,规格:10 mL/100 mg)。诱导完毕3 min后实施全身气管插管麻醉,之后即可开始手术,术中均以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维持麻醉,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酌情调整药品用量。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压指标 采用血压测量仪由另一位事先不知晓本研究,且不清楚分组情况医生对患者术前、术后的SBP、DBP进行测量记录,以SBP≤140 mm Hg、DBP≤90 mm Hg為正常血压控制标准。
1.3.2 血流动力学指标 分别在术前、术后检测并记录2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SpO2在95%~98%、MAP在70~105 mm Hg、HR在60~100次/min为正常控制标准。
1.3.3 疼痛反应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术后苏醒时(T1)、术后1 h(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等不同时间点下的疼痛反应进行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7~10分表示重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1~3分表示轻微疼痛,0分为无痛。
1.3.4 苏醒质量及麻醉用药量 记录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以此评估其苏醒质量,记录2组患者的维持麻醉药物用量。
1.3.5 药物不良反应 主要有躁动不安、口干、恶心呕吐、发热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压指标对比 手术前后,2组患者血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手术前后,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术后,研究组不同时间点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麻醉用药剂量及苏醒质量对比 研究组维持麻醉用药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略高于对照组的6.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临床上子宫肌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该术式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小,术后疼痛反应较轻且恢复更快,在术中选择科学、有效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式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关键[4]。目前临床多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作为广谱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血药浓度低等优势,但若未把控好注药速度和剂量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及循环功能抑制等现象[5];瑞芬太尼是一种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经静脉给药后可在人体组织及血液中被快速水解,但此药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剂量依赖性及心动过缓等副反应[6]。
氯胺酮是一种可对丘脑内侧核产生选择性抑制作用的麻醉药物,与中枢神经及脊髓中的阿片受体均有着较高的亲和力。本文研究组患者接受麻醉诱导前先予以氯胺酮进行镇静处理,经静脉快速起效,与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相结合后,可起到显著的镇痛、镇静效果,患者术中维持麻醉剂量也会相应减少,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也更低。杨帆[7]在其相关研究中表示,小剂量氯胺酮的麻醉效果较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SBP、DBP、SpO2、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术中维持麻醉所用药物剂量相对更低,并且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小剂量氯胺酮的复合麻醉下,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持续时间更长。王闯[8]在其相关研究中表示,小剂量氯胺酮对改善子宫肌瘤术后患者疼痛有积极作用,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氯胺酮的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与朱荣誉等[9]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小剂量氯胺酮铺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不会对患者意识恢复及各项血流动力指标产生严重影响,且维持麻醉用药量更低,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尚霞,姜海英,杨浩.子宫肌瘤患者血清VEGF,HIF-1ɑ和TGF-ɑ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11):87-88.
[2] 王君梅,杜岚.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伴不孕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5):56-59.
[3]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2):793-800.
[4] 张羽冠,唐帅,薛杨,等.3种分泌型垂体瘤切除术术后躁动及恢复质量的比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0,40(10):1399-1402.
[5] 张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子宫肌瘤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9,27(12):115-116.
[6] 么金明,刘艳,吕湘琪.丙泊酚对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影响的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22(12):106-109.
[7] 杨帆.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1):62.
[8] 王闯.小剂量氯胺酮全身静脉麻醉对子宫肌瘤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132-133.
[9] 朱荣誉,朱贤林,吴述轩.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2021,16(7):1074-1077.
(收稿日期: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