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东
时事观察
四川大学开设的“财富的理性本质——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课程从学生个人成长、商业文明进步及二者交互发展的角度,引导大学生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领会金钱的社会价值和局限,认识财富的理性本质和变迁,提高学生的财经素养。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大学生形象与礼仪”帮助学生认知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落落大方、彬彬有礼,“让自己生命阶段性的成熟更加完善”。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尝试开设了社会常识素养类课程,深受广大学子欢迎,甚至还出现了“一课难求”的情形。
多维解读
1. 教育创新。以往的学校教育注重的是教会学生书本知识,而对于学生在人生答卷上所要遇到的一个个必答题,却疏于必要的引导。如今,高校纷纷尝试开设素养类课程,就是对以往教育内容的补充与完善。
2. 教育务实。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未来想要在社会中生存,除了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很多基本技能。如今,高校纷纷尝试开设素养类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实乃与时俱进的务实之举。
3. 教育情怀。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自己,才是真正的終极的教育情怀。如今,高校纷纷尝试开设素养类课程,利用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增设对其终身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课,充分显示了高校的教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