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东
时事观察
很多小说看过却不好意思承认,现实生活之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最近,这个话题引发很多人的关注与讨论。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分享了那些他们曾经“看过却又不好意思承认”的小说书名。从网友分享的书单看,之所以觉得这些小说“拿不出手”,或许还是因为很多小说是情节较为单一的爽文,不具备人们通常印象中文學作品所带有的某种复杂性,有的剧情虽然也较为复杂,但却带着点古怪,与人们观念中的常理常情不符。因此,受固有印象影响,不少人觉得,与那些被文学评论家们在媒体上反复称赞的经典小说相比,这些情节相对单薄的小说与主流阅读所倡导的内容脱节较多,不具备主流社会观念中对小说这类文学作品所推崇的“深刻性”,多多少少显得“有些上不了台面”。
多维解读
1. 读书范围不妨宽泛些。读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因此,但凡不是糟粕之书,大都应该是开卷有益的,闲暇时读读又何妨?
2. 读书口味无须同质化。正如俗语所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在读书方面,也不宜搞“一刀切”,阅读应该是个性化的,应该是各有所好的。因此,无须让自己所看的书都是社会所公认、推荐的经典之作。
3. 读书不应只为长见识。对于读书意义与作用的认识,人们不能太狭隘。在生活中,“有益身心书”固然应该常读,但休闲娱乐之书,也同样不可或缺。摒弃功利之心,这一适用于人生追求的准则,在读书上也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