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角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美化环境,使活动室变得美观、充满生气,又可以为幼儿打开一扇认识植物、亲近自然的大门。教师应尝试创造良好的自然角种植环境,让幼儿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产生兴趣,提升观察能力,体会到生命的蓬勃、生长的努力、生活的美好。
【关键词】幼儿园;自然角;种植活动
作者简介:陈育希(1994—),女,江苏省通州区育才幼儿园。
自然角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观察机会,能够让他们在观察中感受植物生长的努力,体会生活的乐趣。从初期幼儿选择种子,为它们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并且用合适的工具进行种植,到中期幼儿动手劳作,认真种植,用心培养,为其除草、培土、驱虫,再到后期幼儿用自然角的花草来点缀校园的一角,自然角成为幼儿认识自然的一扇窗,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1]。
一、选择植物
自然角是幼儿园的组成部分,自然角种植活动除了教师的设计,也少不了幼儿的参与。在幼儿眼中,百花齐放的自然角才是有趣的、吸引人的。如果自然角只有一种植物,那么无论它的数目再多,都会显得乏味。因此,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多样的选择,让幼儿在自然角种植不同的植物,让自然角变得生机勃勃。
例如,在某次自然角种植活动开始前,教师想要依照上次的想法,让所有幼儿种同一种植物,这样便于教师管理自然角。然而有的幼儿提出,除了大蒜,他还想种植太阳花,认为太阳花可以让自然角变得更好看。教师看着上一次在自然角种植的清一色的大蒜,发现即使让幼儿在装大蒜的纸杯上画画,陈列在一起,整体看起来仍然比较单调,于是决定倾听幼儿的意见。幼儿提议道:“老师,我觉得我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不一样的植物。”“老师,我在家看到爸爸种植水培植物,我也想试试。”“老师,我家有很多小罐子,可以在里面种植物吗?”教师收集了幼儿的想法,制订合适的计划,让幼儿分组种植植物,每组可以种植不同的植物,同组可以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比如,选择种植大蒜的小组可以用泥土种植,也可以用水培的方法种植。选择种植太阳花的小组可以用一次性纸杯种植,也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发挥想象,将其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再涂上颜色。此外,幼儿还可以利用鸡蛋壳,在蛋壳上画上各种表情,在其中种上植物,悬挂起来。
多样性不仅指植物品种的多样,还指其呈现形式和布局的多样。让幼儿收集家中可用的瓶瓶罐罐,对鸡蛋壳表面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来种植植物,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力。
二、认真种植
选择好植物后,幼儿就要开始动手种植植物了。对于幼儿来说,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充满惊喜的,从种子被小心翼翼地埋入泥土开始,幼儿就在期待最后的成果。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解放他们的双手,并且鼓励他们自主探索自然角的奥秘,發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现象。
(一)自主观察,定期记录
观察既是幼儿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基本方法,又是幼儿开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敏锐的观察力不是先天就有的,需要在活动中不断地培养。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自主观察,定期记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勤观察、勤记录、勤发现、勤探究的好习惯,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神奇、生命的伟大。
例如,在自然角种植活动中,幼儿选择种植黄瓜,在动手种植的同时,养成了观察的习惯。第一周,幼儿播种,浇水,让其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吸收足够的空气,幼儿提出很多问题:“为什么黄瓜浇水之后,还没有小芽长出来啊?”“种子会长出来吗?”一个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促使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学习自然知识,激发了他们的观察兴趣。第二周,幼儿来到自然角看黄瓜,惊喜地说道:“你看,它长出了三片叶子,颜色还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这两片的颜色好像要深一点,那一片颜色浅。”“你看,形状也不一样,这两片比那一片要圆一些。”幼儿相互分享了自己的观察结果,了解了别人的黄瓜生长状态。到了第四周,幼儿发现黄瓜没有之前那么生机勃勃,又展开了讨论:“它们是不是缺水啊?”“我觉得不像,我刚帮它浇过水啊,应该是缺阳光。”“我看到旁边好像有杂草,应该是杂草把黄瓜的营养抢走了。”于是,幼儿开始除草。拔完草之后,幼儿产生了疑惑:“杂草应该扔到哪里去呢?”教师建议道:“不如放到泥土上吧,这样还可以成为黄瓜的养分,就不会像长在泥土里那样跟黄瓜抢营养啦。”幼儿表示赞同。有的幼儿提问:“老师,我听我奶奶说过,鸡蛋壳也能给黄瓜提供营养,对吗?”教师给予了这名幼儿肯定的答复。
在幼儿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支持和引导工作,组织幼儿定期进行观察,为幼儿设计科学合理、生动有趣的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外形特征、叶子的形状、植物长得是否对称、有没有什么味道、摸上去什么感觉等,及时解答幼儿观察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让幼儿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二)捕捉契机,解决问题
幼儿眼里的世界新奇有趣、五彩缤纷,他们常常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种子里为什么能长出绿色的芽?”“为什么有的植物能开花,有的植物不可以?”“植物需要睡觉吗?”“摘下植物的叶子,它会不会疼啊?”……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捕捉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发现植物上突然多了很多小虫子,植物的叶子都被啃得“伤痕累累”。经过商讨之后,幼儿们决定分组巡视捉虫,每天安排三组,早上巡视一遍,中午巡视一遍,傍晚再巡视一遍,看到虫子就马上捉住。几天之后,幼儿发现,尽管他们每天都很积极地捉虫,但是收效甚微,植物还是遭到了虫子的猛烈攻击。眼看植物快被啃食干净了,幼儿求助教师,寻找解决的方法。教师听后对幼儿说:“既然白天虫子都被抓走了,那会不会是晚上又有虫子冒出来了呢?”幼儿思考片刻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和教师一起在植物旁边装了一个摄像头,观察晚上的植物动态。第二天,幼儿查看监控的时候发现,晚上土里突然钻出好多甲壳类的虫子,把植物吃干净了。有的幼儿提出可以喷农药,他说他看过奶奶种地,有虫子的时候就会喷洒农药。有的幼儿说,农药有毒,喷农药不安全。教师说:“我们也可以自制安全的药水啊,只要味道够刺激,虫子就会害怕的。”幼儿顿时眼前一亮,用生姜水、辣椒水、洋葱水等制作了药水,喷洒在植物上。烦人的虫子终于消失了,植物又渐渐茁壮起来。
在种植的过程中,幼儿难免会遇到一些小困难,有的问题幼儿通过小组讨论就能够得出答案,而有的问题则超出了他们的经验范围。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不要让问题停留太久,也要引导幼儿分享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给予适当的帮助。由此,幼儿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能够以正面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不退缩,不放弃。
(三)开展实验,引导探究
有的植物生命力极强,例如土豆,不管是在水里、土里还是空气里,都可以发芽生长。教师可以在种植活动中带领幼儿开展小实验,在实验中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开阔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的知识,让幼儿领略生命的奇迹,感受植物生长的力量。
例如,教师带来一些绣球花的种子,想把它种到自然角里。幼儿看到后纷纷围了过来,问是什么植物。教师告诉幼儿是绣球花,并展示绣球花的图片。幼儿看到之后很疑惑:“这是同一品种的花吗,为什么它们的颜色都不一样呢?”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查阅资料,发现绣球花的颜色与其种植土壤的酸碱度有关,当土壤呈酸性时,就会开出蓝色的花;当土壤呈碱性时,就会开出粉色的花;当土壤先呈碱性,后来呈酸性时,就会开出蓝粉相间的花。幼儿听完后产生了兴趣,想要种出不同颜色的绣球花。教师趁机让幼儿开展实验,带领幼儿找到园里照顾花草树木的老师傅,向其请教让绣球花开出不同颜色的花的方法。之后的日子里,幼儿们分组协作,一组调配硫酸铝溶液,每个月在盆里加入两到三次;一组寻找草木灰,将其分批次加入另一个盆中。接下来的时间,幼儿一边坚持完成自己的工作,一边怀着期待的心情等着绣球花开花。几个月后,绣球花终于开花了,和幼儿们期盼的一样,一盆是蓝色的,清新雅致,宛若水中精灵;一盆是粉色的,活泼俏皮,宛如山中仙子。幼儿们还想继续实验,种出更多颜色的绣球花,让自然角变成绣球花的海洋。
在种植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特征,还要引导幼儿开展实验,在探究中窥见大自然的奥秘,让幼儿明白探究的意义,对探究产生兴趣,为幼儿之后探索世界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
三、展示收获
(一)展示成果,收获快乐
为了更好地展示幼兒的成果,教师让幼儿在小组内思考展示植物的方法。第一组使用蛋壳种植植物,可是蛋壳很难立起来。幼儿想办法把所有蛋壳用线吊起来,搭建“空中花园”。第二组利用弯管种植方法种植植物,将各种弯管拼装成形态各异的机器人。第三组从塑料瓶侧面挖开一个口,把植物放入其中,并在塑料瓶外面涂上颜色。有的幼儿将其涂成粉色,装扮成粉红小猪的模样;有的幼儿将其涂成黄色,装扮成小黄人的样子;有的幼儿将其涂成蓝色,在上面画上有趣的人物表情;有的幼儿巧妙地把植物当成人的头发,在塑料瓶上画人的五官。还有一组种植的是爬藤类植物,幼儿在每一根藤上挂上小小的彩纸,在彩纸上写下小组成员的姓名,表示这是他们共同劳动的成果。几个小组各有各的想法,发挥创造力,展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让他们感受种植的乐趣。
(二)展示经历,积累经验
教师在一个阶段的种植活动结束之后,不仅要让幼儿展示这段时间的劳动成果,还要引导幼儿总结这段时间的经历,分享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哪些问题等,让幼儿从经历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每一次种植活动之后,教师都会组织各种交流分享、汇报总结活动,帮助幼儿回顾知识,总结经验,强化幼儿对世界的感知,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比如在完成蔬菜种植后,教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蔬菜生长观察日记,说一说蔬菜的生长过程、照顾方式、遇到的困难、改进的地方、学到的知识等,让幼儿结合自己的观察日记,系统地回顾种植蔬菜的过程,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体验,在内化幼儿种植经验的同时,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又如,在种植向日葵的活动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向日葵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幼儿们在交流讨论中逐步总结植物的生长条件,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这样的讨论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储备,加深了幼儿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经过不懈的努力,不仅收获了喜人的劳动果实,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幼儿之后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改造世界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结语
自然角是幼儿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幼儿认识自然界、探索身边事物的有效教学资源之一。教师要让幼儿主动参与种植、观察、探究等活动,从而发挥自然角的多方面教育功能,培养幼儿坚毅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金玉香.幼儿园自然角种植活动策略研究[J].新教育,2023(5):98-99.
[2]周小燕.基于中班幼儿能力培养的自然角活动指导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2(3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