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英语课堂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起关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开展全感阅读,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感知优势,让学生调动感官来阅读,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应用全感阅读进行积极的探索,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关键词】全感阅读;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邱剑煜(1987—),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阅读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要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来开展阅读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但是当前的阅读教学仍存在“一刀切”的问题,部分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能力差异和他们的学习需求,这不利于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阻碍学生的进步和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全感阅读,从视觉、听觉、语感等多个方面开展英语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让学生通过视觉进行阅读学习
(一)开展视觉游戏教学,提升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视觉教学,展示特定的且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看到后便能很快想起相关的词汇。图片具有直观且形象的特征,学生利用图片记忆词汇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开展视觉游戏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增添课堂学习的趣味,达到驱动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应注重游戏的有效应用,在帮助学生积累英语词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轻松地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提升阅读能力,以体现出视觉教学的价值[1]。
例如,对于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Hobbies”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开展游戏,和学生一起绘制内容简单易懂的图片,并制作视觉词的册子(内容包括“I like reading.”“I can play the piano.”等句子)。之后,教师可以进行阅读分享,让学生熟读词汇,再回到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快速从课文中找到册子上的视觉词,并不断地阅读。然后,教师可以开展阅读强化训练,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知视觉词。
可见,借助图片进行游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为了让学生掌握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教师要重视视觉教学,让学生通过视觉游戏进行学习,以避免学生的英语学习枯燥无味。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二)开展视觉情境教学,培养英语输出能力
英语阅读课程中有部分词汇(如be动词、冠词及介词)比较抽象,难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形式进行含义的描述。对于这类词汇,教师可通过视觉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使用视觉词,加深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培养学生英语输出能力。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一个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 There be的用法,并能尝试使用There be进行造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利用教室里的物品创设情境,然后让学生组建小组,在组内根据这些物品的英文单词,以接龙的方式进行读词造句。如第一个学生说“books”,第二个学生便说“There are many books.”,第三个学生说“clock”,第四个学生便说“There is a clock.”。
可见,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视觉词说出完整的句子,可以增加學生的英语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利用视觉词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对阅读的畏惧心理,并且熟练阅读文章,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二、让学生利用听觉进行阅读学习
(一)抓住学生注意力方面的特点,提高听力水平
有的小学生比较好动,难以集中精力于课堂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需要对文章进行多次阅读,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但这样会让不少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为保证讲课效率,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抓住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听力练习,调动学生的听觉,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加深记忆。同时,教师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融入课堂,带着问题高效开展阅读学习,在听的过程中积极寻找答案,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5“A party”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快速参与课堂学习,教师播放相应的听力材料,让学生思考:“What do they want to do at the party?”。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需要在听力材料播放的过程中认真聆听有关“do”和“at the party”的内容,进而明白他们在聚会上想要“play with toys”。
可见,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顺利地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为此,教师应从内容简单、语速适中的听力内容入手,让学生进行练习,再逐步加大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抓住学生兴趣方面的特点,提升学习效果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设计相应的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单词入手,保证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单词,再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听力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英语词汇,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提升学生听力学习的效果。
这里仍以“Hobbies”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考虑到多数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讲解关于兴趣爱好的词汇。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哪些,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说出某种爱好时,教师便引导学生学习对应的英文表述,如dancing、drawing、reading、watching films等,让学生积累更多词汇。这样,在听力学习中,当听到材料中出现的关于兴趣爱好的词汇时,学生会更容易理解这些词汇及对应的句子。
可见,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开展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克服听力上的困难,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提升学生听力、阅读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注意与学生进行沟通,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让学生通过增强语感进行阅读学习
(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表达能力
语感反映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语感阅读质量。但有的学生语感不好,在进行语感训练时,因词汇量匮乏而无法顺利读完整篇文章,也难以理解文章的大意。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保证学生能将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全部读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2]。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且充分利用本单元的词汇与句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单词卡片、板书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teacher、writer、doctor、worker等词汇,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认识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旨在让学生熟悉这些词汇。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翻译的作业,让学生熟练掌握课上所学的词汇。另外,在下节课的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默写,要求学生书写的内容准确无误,学生能流畅地读出课文。
可见,开展语感阅读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充分意识到自己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水平,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二)善于利用朗读,进行语言输入
朗读是一种阅读的方式,是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石,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朗读英语文章,有助于学生记住所朗读的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入。而部分学生存在缺少朗读机会、朗读流于形式等问题,导致他们难以记住文章内容,这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朗读,布置朗读任务,告诉学生朗读的重点,采用举办英语朗读比赛等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感[3]。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7“At weekends”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15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并在下节课前利用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齐、熟练地读出课文,在学生读完之后要求学生记忆相关的短语。如通过朗读文中的“We often have dinner with our grandparents at weekends.”“I usually chat with them on the Internet at weekends.”,学生可以加深对have dinner with、chat with等短语的记忆。
可见,教师通过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语调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感和英语阅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英语发音是否标准等做出及时的反馈,以确保学生语言输入的有效性[4]。
(三)创设英语语境,营造学习氛围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思维和敏锐的语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但部分学生受到汉语语境甚至是中式英语的影响,往往会运用汉语思维来进行英语表达。对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英语语境,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和培养语感。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
思维[5]。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Chinese New Year”的教学为例,教师要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度过春节的,并找出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英语语境,吸引学生参与到英语阅读课程学习中。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提问:“I have some photos about festivals. What festivals are they?”。然后,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照片。其中,对于春节的照片,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春节”有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The Spring Festival”,另一种是“Chinese New Year”。之后,教师可以播放西方国家开展节日活动的视频,并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在春节期间喜欢做的事情。
可见,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英语语境中提升语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在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中,能够了解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日常用语,以及英语思维的特点,逐渐理解相关英语文章的内容,并且能够锻炼自己的口语及思维能力,掌握英语阅读技能。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语感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做出教学策略的调整,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之,学生阅读等方面的英语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从视觉、听觉、语感等方面着手开展全感阅读教学,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改变以往的授课模式,引导他们高效地进行阅读学习,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杨托平.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J].读写算,2022(12):144-146.
[2]黄昕.“全感式”英语教学 “创新式”课
堂实践[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3):27-28.
[3]张玉华.小学英语“全感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與实践探析[J].阅读,2022(31):25-27.
[4]陈晨.戏剧引“全感”,点滴润心田:基于阅读的小学英语戏剧教学[J].新教育,2020(26):82.
[5]张佳佳.运用全感阅读提升学生英语能力[J].启迪与智慧(上),2023(3):69-71.